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75周年阅兵式。
无论是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还是由瓦西里·伊凡诺维奇·阿伽普庚的《一个斯拉夫女人的告别》都充分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强悍文化底色,《一个斯拉夫女人的告别》诞生于上世纪初,这虽是记录“送郎上战场”的巴尔干妇女的告别,但这个旋律强劲有力,悲壮慷慨,豪迈英勇,无惧无畏,充分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强悍民族性和文化底色,后来这首歌的旋律成为了前苏联红军战士开赴前线的送行乐。
意料之外的是,据新浪网6月26日消息,俄军戴着口罩来到居民小区,整齐划一,奏起了这首乐曲,行军礼齐唱此曲,向参加二战卫国战争的老战士表达敬意。[1]
俄罗斯军人来到参与卫国战争的老兵英雄居住小区致敬。http://k.sina.com.cn/article_1803858525_m6b84b25d03300nhe0.html?from=mil.2020-06-26.
这个名场面,怕是对任何一个从战场上退役的老兵最高的礼赞与敬意,这是为“一个英雄老兵”的集体礼赞致敬,这是一种集体主义荣誉感的显现,是铭记历史,铭记英雄的崇高表达,更是一种被国民认可,被后人铭记的高光时刻。
这个场景,不由得让人回忆起马恩文论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关系,二者是不同概念,二者虽相似但有本质区别,在文艺创作中,被优先提倡的是后者。在马恩看来,典型环境首先主要指在“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那些社会环境,那些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现象[2]。典型环境是第一性的,正因在特定的典型环境中,其中的典型人物才具有了历史价值与历史意义,才可能说深刻的表达历史。例如,《红楼梦》中的宝、黛、钗、凤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特定典型环境中塑造出来的典型人物,人们一想起这些人物,自然就会连带着回忆起当时的典型环境。
在今天,我们看到俄罗斯军人走进一位曾参加卫国战争的老兵所居住的小区,为其敬献军乐,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就会使人连带着铭记当时的战火纷飞,英雄老兵的卓绝斗争。在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中,进行这样一个举动,本身就具有非同一般的历史价值与历史意义。这个事件本身就是一个铭记历史,铭记英雄的典型环境,其教育和启发意义不只对于俄罗斯本国人民,同时让其他民族国家认识了俄罗斯民族永远铭记英雄这一民族性格,也反观自己的民族性格。如果我国在阅兵庆典上,也对战死疆场、保家卫国的英雄,集体礼赞致敬,我想,这一举动将被世界看见,被子孙后代铭记——只有铭记英雄、铭记历史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用这样的民族性格塑造后人,将威力无穷!我们的中华民族将战无不胜,我们的国家也将战无不胜。这是精神原子弹,其他任何形式的物质力量都无法替代。
这里要谈到音乐与战争的关系。《吕氏春秋》里面讲:“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意思是,音乐从人心中产生,心有所感,就会在“音”中表达出来。(简单来理解“音”,拿古琴来说,古琴的音少声多,即无论弹奏古琴的那一根弦,那根弦被刚弹拨的时候那一声就是音,之后就是余韵未绝的声,声是变幻无穷的。比如,宫商角徴羽这是五个音,这是定音,不管弹奏其中哪个音,音是定的,但其所出来的声是有所差异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弹奏同一首古琴曲,弹出的声音却有所差异的原因所在。)音成于外而根本是从内而来,因此,听见一种声音就会知晓此地此人此物所内蕴的风气,考察它的风气就会知晓它的意志与志趣,看见它的意志就会知晓它的德行承载力。兴盛衰亡、贤明不孝、君子小人也都会在乐中表达出来,是隐藏不了的。所以说,仔细琢磨音乐,琢磨透了,从它里面反映出来的东西也会很深刻。这就有点像“见字如见人”的意味。同理,一个国家的代表型音乐也在传达着一国的风气、意志与德行承载力,为什么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国的音乐声响起后,我们的眼前就能出现一组此国的画面感来,这就是乐的深刻表达——音乐的民族风格,也体现出其民族性格。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现场。
由此看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应当借由音乐深植民之骨髓,去年我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的《钢铁洪流进行曲》一炮而红,被广泛传唱,今年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上的《斯拉夫进行曲》,乃至于当年的《保卫黄河》,这些乐曲乐章之所以被军民广为传唱,就是因为这些乐曲让这个民族骨子里“站起来”,奏出了民族之魂,唱出了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原子弹一点不亚于原子弹之威力,关键时刻就是命脉所在。
1942年,被德军重重围困几乎限于绝境的列宁格勒的军民,在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鼓舞下,一举向德军发起了猛烈反攻,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奇迹!
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也如是说:“一支部队总是效力于一种精神累积,所谓的部队精神实际上是一个未知数,整个人类历史中,音乐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来提高这种未知数的影响度。”
再看我们现在的音乐,大多以阴郁、哀怨的谈情说爱为主基调,这类曲调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人们把这叫做“共情”,但这共起来的“情”却无“志”,处于悲伤中的人越听这类音乐越阴郁,正常人经常被其浸淫也能达到“共情丧志”之目的,这是必然的,只要时间充裕,量变一定能达致质变。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相当于武林秘笈,很难流行开来。一旦运用好的形式使强势文化植入骨髓,必定能使强势文化更强,具有排山倒海之威力。弱势文化依附于强势文化,弱势文化因易传播、易学、易懂而成为流行品种[3],流行品种并不代表由弱变强,反而有可能愈流行愈弱。
真正的好音乐是被时代冶炼出来的,这样的音乐于人而言,塑造人的精神,于国家而言,塑造民族精魂。而此类音乐本身就能治病治心。此类音乐一旦运用得当,便会在战时发挥不可替代的鼓舞士气作用,在承平之时,也会润物细无声,默默塑造国家精神,民族担当!
注 释:
[1] 新浪网.俄军戴着口罩来到居民小区……http://k.sina.com.cn/article_1803858525_m6b84b25d03300nhe0.html?from=mil.2020-06-26.
[2]艾斐.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J].晋阳学刊,1982(01):109-112+108.
[3]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作家出版社.2005-05-01.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李光满:禁止中国APP应用,禁止中国人入住,禁止中国货物通关,印度是在准备战争吗?
2020-07-01•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