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邱实 牟承晋:浅谈“软情报”
点击:  作者:邱实 牟承晋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3-16 11:04:06

 

1.webp (19).jpg

图:英国国家卫生局临床软情报(NHSCSI)的服务标识
(意译:Stronger Toget er,强强联合)
 

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国勇向媒体指出:“科学家永远都不要忽视软情报(soft intelligence),这些信息就像地震前出现异常反应的动物一样,有时比官方信息预警更及时。”


什么是“软情报”?“软情报”的概念和实践始于英国国家卫生局(简称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其意图是“揭示最佳实践的证据(Unlocking evidence of best practice)”;

其目的是“共享情报以及经验与教训(Connects people to share intelligence and good practice)”;

其方法是“从患者、一线工作人员和诊疗专家中汲取宝贵的集体知识以及经验教训,并在诊断和治疗的所有领域中加以利用和分享(Recognising the valuable collectiv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patients, frontline staff and commissioners and how to harness and share it, across all fields of health and care.)。”


2012年10月,英国国家卫生局合并原有的国家临床诊疗网络(简称NCCN)和医疗保健专业诊疗网络(简称HCPCN),建立了综合临床诊疗网络(简称ICCN,Integrated Clinical Commissioning Network),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参与和受益其中。
  
“软情报”一般性的定义就是:人类情感的任何反馈,包括但不限于思维、感觉、观察、想法和建议,从而使组织机构或个人从中受益。“软情报”在“软实力”(Soft power)中不可或缺。

在当前全球性的抗“疫”(COVID-19)中,有两个众所周知的关键词:网络(Network)和病毒(Virus)

● 网络,在公共卫生和保健中,是由患者、诊所、医院、药品、医疗设备、保险公司(医保)等群体构成的互联互通体系结构,包括政策、规定等;在电子计算机通信中,是由物理基础设施(含用户终端)、交换和传输及存储的数据、人的行为等构成的互联互通(网络信息空间)体系结构,其中包括主权和安全。当多个“网络”互联互通时,形成更大的互联网络。


● 病毒,无论在公共卫生和保健中还是电子计算机通信中,都存在“同构”:病毒源头、宿主(含中间宿主)、过程及“零号病人”。在生物防御(Biodefense)与网络信息空间安全(Cyberspace Security)中,都存在“同理”:信息共享(经验教训与痛定思痛)、诊疗结合(临床经验与病理解剖)、疫苗研制(防疫手段与防疫措施)的“战术、技术和过程”。任何事件都不可能是孤立和突发的,这就是袁国勇院士强调指出的:“科学家永远都不要忽视软情报”!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软情报”无处不在,涉及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人的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

由于开源情报(OSINT,Open Source Intelligence)是指从开放和公开的数据中获取的有价值信息,通过分析和甄别制作成具有相关性、针对性的情报。可以认为,“软情报”也是“开源情报”的一类。
 
 
当前抗疫中,对经验教训的认识和总结仍在进行时。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信息疫情(Infodemic)”的警告。“信息疫情”英文实际是一个组合单词(Information Endemic),是指大量正确和不实信息混杂造成恐慌和动乱。

“软情报”来源于“信息”。“信息”主要指在广义网络(包括社交网络)流通与交换、采集与存储的数据。为简化表述,“信息”分为真实和虚假两种类型。

产生于不同群体的信息,形成了差异化的两大类“对流单体(Convection Cell)”,其交汇部分形成(潜在与可能的)真假、虚实混淆的“信息疫情”。

“信息疫情”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80/20定律(二八定律)【注】 和社交网络“涌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且随时间量变)的特征,即小概率现象可能触发或导致大概率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当新冠肺炎某些病患为“假阴性”(漏报、虚报或误诊)时,会导致“人传人”疫情的爆发和蔓延。

事实上,“信息疫情”不仅伴随着当前防控疫情的安全风险,也是网络信息空间信息战和心理战的典型态势或持续目的。“信息疫情”既是风险涌现的警告,也是应对风险能力的大考;不仅是防控疫情中底线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或维度),也是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关口前移的一个关键环节(或前沿)

应对“信息疫情”,忽视“软情报”(和“开源情报”)是不科学的态度。由于在不同程度上不乏仅仅满足(或热衷)于信息的“媒体化”、“碎片化”、“娱乐化”和“猎奇化”等,甚至滋生和泛滥不负责任的所谓专业认证的“背书化”,造成对关键信息(或“软情报”)的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混淆视听乃至误导决策。究其根源,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惰性与惯性,背离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著名论述:“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数据和信息之所以成为“软情报”(和“开源情报”),需要持续渐进地采集与完善、证伪与纠偏,以及相应的知识更新与防患于未然的常态意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关联和循环过程:

对历史中的事实和事件之表述(Describing)
对时序中的观察和关联之阐明(Explaining)
对证据中的发现和意义之诠释(Interpreting)
对分析中的线索和归纳之推断(Estimating)

 
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唐代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描述秦代的阿房宫:“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1961年3月4日,阿房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经过专业考古团队多年实地钻探和深入研究,最终得出颠覆性的科学结论:阿房宫并没有建成,火烧阿房宫只是千年的传说。

参与阿房宫遗址考古项目的专家们深刻体会到,坚持真理、敢说真话的艰巨与不易。这也是考古的魅力所在。而对“软情报”的“考数”,与考古本是同根、同源、同理。

重视和正确运用“软情报”,不仅是科学的态度和原则,更是应对风险的思维底线。
 

【注】80/20定律即意大利经济家帕累托(Pareto)提出的二八定律,又称为关键少数法则(Vital Few Rule)。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寓意“一分耕耘多分收获”,抓住重点,就可以获取多数成果。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邱实 牟承晋:浅谈“软情报”

    2020-03-16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