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现在逐渐好转,医护人员劳苦功高。幸亏我们国内还有很多公立医院,拥有较为强大的动员能力,总算把疫情压了下去。
医疗领域是一个“市场失灵”的地方,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生命不是商品、医疗目前还是半手工业,等等。
感觉现在有些经济社科类专家,我不知道他们做学术报告时怎么样,但是在公众舆论场合,讨论市场和非市场的关系时,经常是一副“二极管”的模样。只笼统说市场好还是不好,较少看到按照产业来分门别类阐述其“市场适应性”的。结果最后往往搞成了信仰对抗而不是技术讨论。
比如我们常用的手机,这就是市场非常成功的部分。可以肯定,如果是国家以非市场的形式做智能手机,很可能只有有限的花色品种,对用户需求也不会有那么灵敏,很难做到产品的快速迭代。
那好吧,既然有很适合市场的产业,又有很不适合市场的行业,那么,对于不同业态,市场和非市场的分界线,应该划在哪里?或者说是划分成哪些阵营来区别对待,造成不同业态的“市场适应性”的关键要素有哪些。但在公众舆论上似乎很少看到这样的讨论。
结果是一谈医疗领域应该公立主导,有人就会说“你不要市场经济了吗”?弄成了鸡同鸭讲和意识形态冲突。
几十年来,公众舆论中还有较高比例的声音对市场的理解是“二极管”式的粗放思维,经济学家和媒体应该负有一定的科普责任。
回到医疗领域,我们现在有个尴尬,就是公立医院实际上已经与市场产生了很大的交集,国家投入有限,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自负盈亏,但又要求公立医院必须担负起“社会主义”性质的“为人民服务”职能。而这两者是有一定内在冲突的,这导致医生付出了相对较高的行业进入门槛后,工作负担大,拿到的工资在较大程度上却是“非市场化”的,前些年有些医生还有创收任务,这也会产生医患之间的对立和不信任。
这种“拧巴”的现象就在于把医生抛入了市场旋涡中,却拿“非市场化”或“半市场化”的收入,而要真给医生“全市场化”的收入,要么国家无法负担,要么患者难以承受或丧失诊疗机会。
一种解决方式的思路,是把医疗人员从市场中给部分地“提取”出来。
比如你不是都要买房解决刚需问题吗?在市场上买房,价格很贵。如果国家希望通过发工资来让医生买得起房,那要发很多很多钱,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进了房地产中间商的口袋。还不如由国家用少的多的钱,给公立医院盖宿舍,公立医院的医生,入职一年后可以由国家分房子,房子不能买卖或者很多年后才能买卖,但具有商品房的一切其他属性,有房产证(特殊的房产证),也包括户口、学区房属性等等。如果离职,通过某种方式由国家赎回,赎回价格公式可以再论证。
工资还是原来的工资,甚至可以比现在还稍微压低一些。
虽然到手工资没变甚至稍微低了,但是拿以前的工资甚至更高的工资,在市场上买房也是很困难。现在房子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相信这样会留住很多医生。当然,可以做成灵活选择的,你愿意本文这种待遇也行,愿意选择以前的只发钱的待遇也行,对医护人员而言,相当于多了一种可选项。
这样的结果,医生待遇提高了,国家的钱少花了,患者也能去公立医院看好医生,是三赢的。当然具体的实施细则肯定没有这么简单,需要论证和周密设计。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凯申日记本”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一场疫情,揭开了美国医疗私有化的弥天大谎,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警醒了!
2020-03-10中方供应链中断后, 美国医疗设备巨头破产, 白宫这才意识到严重性!
2020-02-22•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