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触目惊心:中国学者英文论文的科研经费成本和发表费相当于给美国每年送去一艘辽宁号航母
点击:  作者:未名读书牛    来源:未名读书   发布时间:2019-11-05 13:17:39

 

 触目惊心的科研成本

中国学术界把国际期刊与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杆,每年有大量的科研精力都花在了发表顶级论文上。

人力物力不折算现金,光光是各种发表费用,足足给美国送去一艘航母!如果折算这里面的人力物力,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说学术界给西方打工,一点不为过。

北京工业大学刘彩娥研究员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发表论文称:10年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面上项目经费总额为8,075,650万元,根据基金委的年度报告,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形式为:国际会议邀请报告、国内会议邀请报告、国际期刊论文、国内期刊论文、专著、发明专利,而国际、国内邀请报告的技术内容往往被另外四种成果形式包含。10年间结题的面上项目中各项科研成果总和为:国际期刊论文380314篇;国内期刊论文406102篇;专著44867部;发明专利43253项。假设每种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费是均等的,那么,这10年间经费总额度与科研产出之比约为9.231。也就是说,每篇论文的经费成本平均为9万余元。(科研项目从立项资助到结题一般35年, 年度报告中不是当年的经费用于当年的科研产出,文章计算仅仅是粗略的估算),以此计算, 2016SCI收录中国学者的英文论文321,266篇,科研经费成本大约为295.56亿元人民币(包含少量国内英文版刊物)。单中国学者在国外刊物发表文章的版面费, 有专家粗略估计每年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而中国改造辽宁号航母时,购买瓦良格号的花费为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亿元。而中国改造辽宁号航母的花费约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0亿元。

此外,我国的科研人员完成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国外的刊物拥有版权,国内同行想阅读这些文献,国内的科研单位又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或者订购国外的刊物。粗略估计,全国211高校每年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花费大约十几亿元人民币,这笔费用仅仅是一年时间的使用权,并没有购买到永久性的文献。

施一公:我们的SCI论文给谁看?实际上都在免费为西方打工!

 

施一公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三届年会上的演讲稿

我们的大学在科研上的导向,就是指挥师生在西方杂志出版文章。我们的科研成果写成英文,发表在西方杂志,而我们的工程师反而无法学习我们的最新成果,因为这些西方杂志订阅费用十分昂贵,国内少有企业订阅;而且大部分工程师很难看懂英文文章。

因此,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实际是在为西方免费劳动,而且有时还付费在西方发表文章,等于倒贴为西方服务,这是我国大学导向的最大问题。

如今我们的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是看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排在20名开外。我不知道在座的哪一位可以心安理得的面对这个数字。

我们有14亿人口,我们号称我们勤劳勇敢智慧,我们号称重视教育、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还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我们还是刚刚起步,文革刚刚结束三十多年,但无论怎么样,我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我们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科技质量在世界上排在20名开外。

有的人或许会怀疑,认为我说的不对,会说我们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怎么可能创新不够,我们都高铁遍布祖国大地了,怎么可能科技实力排在20名开外。我想说的是,你看到的指标和现象,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不是科技实力决定的。我们占的是什么优势,我们占的是经济体量的优势。请大家别忘了,1900年我们签订《辛丑条约》赔款九亿八千万白银的时候,中国的GDP也是世界第一,但大不代表强,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沉重的现实。

最高质量的论文都外流了

《光明日报》:好论文肥水外流严重

中国不是没有好论文,但肥水外流严重。来自中国科协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109.7万篇,在国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约23.3万篇;到2017年,在国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不到103万篇,但在国际期刊上发文总量已超过35万篇,且国际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已位居世界第二。在物理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近10年世界最高被引前50名论文中,我国作者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科研评价重洋轻中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在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考核评定过程中,论文至上包打天下,在考核评价中主要看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文章,对国内优秀期刊认可度不高。这导致一些科技工作者为发论文而写论文,一些期刊为提高影响因子而做影响因子。而在科研评价这个指挥棒上所形成的对国际数据和期刊的依赖性,直接导致中国优秀论文争相到国外期刊发表,中国的科研成果无偿由国外编辑评判,创新成果最先在国外期刊首发。

自然科学类我们可以理解,

人文科学呢?

为什么人文科学也需要国际顶级期刊?

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比中国人高明??

人文学科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也成为高端学术水准的标志,也成为评判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悠久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使中国社会面临很多独特的社会问题,各个角度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研究并解决中国社会独特的问题,才能体现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而且,其科学性与文化价值判断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完成,而不应该依托国外的刊物与评价体系。若也要将论文是否发表在国外的刊物上作为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依据,显然是学术导向出了差错。

科研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是探索发现真理,并推动社会进步。一切科研评价都应该把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为其宗旨。如果把国际期刊与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杆,迷信国外的学术载体,将其权威化、神圣化,而不是以创新与质量为依据,以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水平为依据,以是否推动社会进步为依据,不仅使学术与科研评价体系简单化、武断偏颇,而且使科研与学术偏离了自身的终极目的,走上歧途,即科研不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未知,而是为满足指标,这样便丧失了科学精神,并进一步形成西学崇拜与西学迷信的状态。

战略资源外流不容忽视

每年从经费上给美国一艘航母也就罢了,但是要看送去的是什么?科学论文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实际上比黄金还贵。相当于中国学术界每年自费花一艘航母的钱给美国送去万量黄金!

汤森路透发布过一则《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报告:列举了近3 000多位来自全球的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esearchers,简称HC) 其中107位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科研人员。该报告认为: 这些科学家正影响着各自的科研领域,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方向。报告还分析了这107位中国科研人员的学科分布,按照人次数量依次为: 化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地球科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基因、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微生物学、免疫学。

这些论文是什么?是比黄金还贵的科研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就这样自己掏运费,送给了西方!

科研成果是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对自然与世界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现代尖端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关系着国家的军事、国防、政治、经济与国计民生。

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外流,而且是自己花费如此巨大的经济成本,触目惊心之外,全国科研体系,包括期刊论文等单元都要行动起来,保卫我们的核心战略资源!

本文参考:

1)光明日报:中国何时能有核心期刊?

2)北京工业大学刘彩娥研究员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的论文,在此致谢!

3)施一公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三届年会上的演讲稿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