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媒体传出美国前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向特朗普政府建议“联俄反中”的消息。尽管截至日前基辛格本人并未出面证实,但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巨大困难的背景下,这则消息还是受到了各方关注和解读。有网友甚至用“反水”一词,表达对基辛格博士的失望情绪。
国际时局、国家关系之复杂,自然不是“反水”“联甲反乙”之类戏剧化词汇能够表达的。对于基辛格“反水”的故事,我们无需过于较真,但却可以把它当成一堂生动的国际义利观教育课,提醒我们进一步认清国际关系的变幻常态和不变法则。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唯利是图固然受到鄙夷和唾弃,但不得不承认,实际利益的盘算和考量,仍然是主导双边关系调整衍变的核心因素。这一基本法则,不会因某些美好的集体印象和朴素感情而改变。
就所谓基辛格对华“反水”一事而言,从冷战时期推动“联中抗苏”,到此后长期主张中美互惠共处,再到近年对中美关系定位发表新看法,无一例外都是试图使每个时期的美国利益最大化,都体现了基辛格作为美国战略智囊的一贯立场和基本义务,何来“反水”一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等理念和原则,从外交、经贸、安全等层面不断融入国际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着对外关系的各种“突发事变”,也收获着各种柳暗花明和峰回路转。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处理对外关系“特情”也更加娴熟、自信、从容。
中国是礼仪之邦,更是义理之邦,中国人民在看待国际关系的时候,也往往带着朴素的道义评判和民族感情。正因如此,在我们的舆论场上,有时还不能平和面对周边关系的云卷云舒,有时还对一些国家或政治人物基于“利”的态度衍变不能坦然接受,甚至有时候还在一些我们实际上左右不了的他人的“道义”问题上愤懑不平,最后却被证明没有实质效果。
因此,基辛格“反水”传闻对我们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以一种近乎戏剧化的方式,再次生动提醒我们: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双边、多边关系必须你情我愿,民族情感、道义憧憬是一回事,现实利益的考量抉择是另一回事;外部环境和外部关系,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对此,我们的态度和策略是一贯的:保持改革开放,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不论“反水”之事真假与否,对于基辛格博士,中国人民都要永远心存感谢和敬意,是他在那个万分艰难的年代促进中美捐弃前嫌走向合作,为中国也为美国带来巨大战略红利。不仅如此,我们也尊重每一个基于国际道义为其国家利益奔走的政治家,哪怕是竞争对手,因为我们践行的是大国外交,我们要做的是大国之民。
当然,就当前中美关系而言,美国部分精英人士关于中美关系的新看法新定位是否足够明智?美国对华关系如何防止“义利皆失”的下下策?这的确是值得基辛格们严肃对待的话题,因为中国已经展现最大耐心和诚意,继续试错,既没有空间,也没有退路。
(作者系某学院舆情研究分析中心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