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网站1月25日文章,原题:要是经济规律对中国不起作用呢? 笔者写经济学文章20年了,总结出了一些自认为普遍适用的简单规律。一条是历史会重演。如果某国陷入金融危机,而另一个国家处于相似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重蹈覆辙。第二条是,不行的就是不行。某些政策初试失败,再试也不太可能有好结果。但最近,笔者对这些规律的信念受到严重动摇,这都是因为中国。
笔者越是把这套经济学规律用于中国,就越是显得不靠谱。事实上,目前该国的形势许多与我们所知道的经济学理论背道而驰。若北京的决策者是对的,那么很多经济学基本理论就是错的——尤其是我们对自由市场的笃信不疑,我们对国家干预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我们对培育创新和创业的观念。
表面上看,这似乎荒谬。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不遵守主宰任何其他经济体的规律呢?然而,随着中国大步流星,我们不能再排除其在改写规则手册的可能性。今日中国面临的问题可谓巨大。上世纪80年代以来推动该国快速发展的那种容易达到的追赶型增长已失去势头,做生意的成本不断上升,侵蚀了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中国的经济奇迹要继续,就必须增强创新和竞争,更有效地分配金融和其他资源。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国必须改革当前经济体制。只有扩大市场的作用才能解决该国的重重问题,使经济步入正确的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要避免国家重手干预经济。这也正是北京声称要走的方向。但实际上,北京在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资本管制仍然严,人民币仍由央行主导。
结果呢?没有许多人所预料的灾难。增长虽然低于几年前的水平,但据官方数字,目前仍然以将近7%的速度迅猛增长。收入持续可观增长,出口强劲。中国在发展电动汽车市场方面远超别国。互联网遭到压制?不是问题。中国的数字化经济激增,网购、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在深圳、北京和其他地方,初创企业纷纷冒出。
按照传统的观点,这一切应该是行不通的。国家干预会使经济凋敝:日本、印度和整个苏联——例子似乎不胜枚举——就是前车之鉴。而在中国,政府似乎防止了经济凋敝。当企业扩张太快,可能造成太大风险时,政府监督他们收缩。国家对金融业的掌控也维持了对经济的某种程度信心,而这在一个类似的自由市场是没有可能做到的。
除了防止出现坏的结果,政府似乎也在引导催生好的结果。对基础设施的持续公共投资,为该国偏远地区打开更大的商机,提高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收入水平,增加消费支出的新源泉。地方政府的补贴也有助于企业家创办公司和创造就业。当然,我们不确信这些政策会把中国带到哪里。但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中国可能会找到办法将政府行动与市场力量相结合,瞄准并取得更开放的经济可能不可企及的积极效果。也许我的经济规律最终牢不可破,但由于中国,我也做好了修正它们的准备。(作者迈克尔•舒曼,向阳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