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个统一中不断修养党性
列宁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党性是每名共产党员安身立命、干事创业的根本所在,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思想基石,更是党自身发展、建设的核心要素。“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唯有不断铸实筑牢党性,才能让我们经得住糖衣炮弹的侵蚀,抵得住灯红酒绿的诱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必须作为每个共产党人的终生使命和追求,而提高党性修养的关键,在于把理想与事业、小爱与大爱、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四个方面辩证统一起来,始终心忠于党、心属于民、心系于国,将先进性和纯洁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一、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事业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想,党和人民有共同理想。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人民的理想是过上自己幸福美好生活,这是个人理想实现的大前提、大保障,更是个人理想实现的基础和条件。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企业快速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在军阀割据、内乱不断的大背景下,这种繁荣仅仅维系了几年,最终,伴随着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探索失败,民族资本家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说,个人理想最终是否能够实现,总是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一致的,合格的共产党人一定是把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福祉相统一,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去。
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绝大部分同志做到了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事业相统一,涌现出许多优秀代表和典型。如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将自己的工作理想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统一,立志改变兰考多灾多难的现状,为之付出了个人的全部,临终唯一的要求是回到兰考,一直守望着把沙丘治理好;铁人王进喜将一名石油工人的产出更多石油的理想与石油事业发展相统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用铁人之名铸就大庆油田的光荣;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创新科技、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理想,35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和“巍巍太行”紧密结合,注重言传身教,用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在太行山上书写出壮美而优秀的“论文”。正是因为有无数焦裕禄、无数王进喜、无数李保国这样的将个人理想统一到党和人民事业中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党才始终保持先进性,国家和社会才不断向前发展,党性才始终熠熠生辉。
当然,个人理想与党和人民事业不统一的问题也存在于一小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主要表现为三种症状:
一是缺乏理想,奉行庸俗主义。一方面表现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有的教条主义思想严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讲话、办事首先找依据,没有依据,就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有的经验主义思想严重,遇事总按经验办,不敢突破“惯例”,不顾实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担当、不作为,不会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的小农思想严重,小富小进就自满不前,没有对更大目标、更大成功的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贪图享乐,同流合污——轻者工作中怕苦怕累怕麻烦,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礼尚往来等不良社会习气有认同心理,重者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
二是理想偏误,强调个人主义。有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干部,面对光怪陆离的思潮和现实,思想发生扭曲,丧失了对党和人民的信仰,不能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的崇高价值。有的不能正视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局限性,片面做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的判断;有的受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热衷权力游戏,把获得更高职位拥有更大权力作为个人理想;有的物欲膨胀,一切向钱看,为了发财不惜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的趋于极端,也就是党内始终警惕的左倾和右倾思想,看似是一心为了党和人民,实际则会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对党和人民事业造成巨大破坏。
三是好高骛远,理想脱离实践。有些党员干部,理想虽然很高远,三观虽然很正,但却仅仅是停留在“想”的层次而已,从来不能付诸实践,或总是半途而废。须知,党和人民事业不是凭空成就的,革命胜利、中国崛起的奇迹凝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鲜血和汗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行动的结晶。没有践行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对个人、集体、国家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我们如何做到将个人理想同社会主义事业、党和人民事业相统一呢?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一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更是政治立场、政治追求的具体体现。历史和负面案例深刻警示我们,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就会被糖衣炮弹、形形色色的诱惑所腐化而走向堕落,最终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每名党员干部一定要一日三省己身,警钟长鸣,常补“钙”质,构筑牢固的理想信念防线。二是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向模范党员干部看齐。深度审视负面案例,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误入歧途,走向社会发展的反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党的理论研究浅尝辄止,缺乏深刻思考,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辨别是非对错的法宝。所以,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我们要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和自觉,深学党章党规、吃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三是真正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建设的实践中。要善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不断调整自我,常问理想信念所向,努力提升自身各项能力,使自己成为对集体、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将自己有限的人生长度,放大为无限的人生宽度。
个人理想与党和人民事业统一起来,绝非高远或缥缈的事情,简单来讲其实就是让个人理想具有为公为民的性质。“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始终将党和人民利益置于心中,个人理想自然会与党和人民事业相统一。
二、把小爱与大爱统一起来
情感和关注只能给予身边的少数亲人和熟人,这是小爱;情感和关注能够给予很多人和陌生人,这是大爱。党员干部有自己的亲属和交际圈子,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首先应该有小爱,同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有大爱。现实生活中,小爱和大爱有时相辅相成,有时是不能两全的选择,做到小爱和大爱的有机统一对党员干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能否正确处理小爱和大爱的关系是党性修养的试金石。
小爱错吗?没错。小爱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感情,父母子女之间的父慈子孝、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朋友之间的同甘共苦,都是我们应该赞美和追求的美好感情。但是作为党员干部,不能只有小爱没有大爱,不能为了小爱舍弃大爱,不能只为小爱而损害大爱。因为党员干部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就是要为党和人民事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党员干部的党性需要用大爱撑起。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如果缺乏大爱,必然引发很多严重问题,翻看腐败分子的检讨悔过书,就会发现任人唯亲、公权(钱)私用、假公济私、拉帮结派等一系列由“小爱”导致堕落的案例。一个人不讲小爱,就不可能爱家人、爱社会、爱国家;但如果一个人只局限于此,最后也会成为一个私而忘公因私损公之人。
大爱难吗?不难。雷锋的爱是大爱,他给陌生的灾民寄钱,见到需要帮助的人随时伸出援手;杨善洲的爱是大爱,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到大亮山植树造林,在22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当地群众植树5.6万亩,所建林场价值3亿元,更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林秀贞的爱是大爱,她义务赡养6位孤寡老人30年,还安置了20名农民职工到自家企业,出资4万多元改善乡村中小学条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再如弓仲韬、耿长锁、王文忠等,都是衡水大地上大爱模范。
中国自来不缺少对充满大爱的社会的向往,孔子就是大同世界的积极倡导者,墨子一生都在布道兼爱,但他们都缺乏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只能表现为美好的愿望。而共产主义则为充满大爱的社会建立提供了实现途径和理论指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虽然它的最终实现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心有大爱,凝聚全民族力量一代代不停前进,共产主义理想就必定会实现。
党员干部要将小爱和大爱统一起来。要保有基本的小爱,对待亲人朋友,要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要将固有的小爱升华为大爱,“只扫自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不能有,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在小爱与大爱中协调统一,遇到冲突时,要在大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大爱放在首要位置,做好统筹兼顾,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
三、把小家与大家统一起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家与大家犹如细胞与机体一样相互依存,两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有矛盾也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可通过调节加以解决。小家与大家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着我们在建立幸福小家庭的同时,应想到集体、国家这个大家庭。同时,大家又是一个个小家组成的,大家富强的目的就是为了小家的幸福,因此,强调摆正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丝毫不意味着可以用大家代替小家,忽视小家的意义作用。
在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上,无数党员干部前辈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开国领袖毛主席,虽然深爱着自己的家庭,还是毅然为新中国牺牲了六位亲人,走的时候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分钱遗产;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为了祖国大家庭的需要,流泪阔别需要关爱的父母、丈夫、女儿,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西藏班戈;贵广六组餐车主任杨红梅,春运期间放弃与家人团聚和照顾出车祸大腿骨折的孩子,坚守岗位、恪尽职守……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将大家放在小家之上的同志之所以得到我们普遍的认可和尊重,是因为在小家和大家不能兼顾的时候,他们选择奉献大家;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更多小家得以安宁幸福。
对于小家和大家关系这一问题,我们的党员干部并非全都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摆布。有的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舍小家顾大家背离人性,理由是家人才是最需要关爱的人,人人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社会不是就很美好了吗?放弃家庭责任去做这做那,其实只是自私和追名逐利而已。这看似有理,实则偏颇。首先,我们赞颂的那些舍小家顾大家的同志并没有放弃家庭责任,他们在为大家服务的同时也在尽力照顾小家,并且为不能照顾好家人深感愧疚;其次,单个人都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像面对天灾人祸、像维护安定的生活环境、像摆脱贫困,都不是身在其中的单个小家庭可以解决的,这时人人都不去为大家牺牲小家,结果就是更多小家需要面对不幸。也有的党员干部虽然认同将大家置于小家之上是正确的,但需要在小家和大家之间选择时仍会首先考虑小家。比如有些党员干部为了照顾小家找各种理由不愿调到更需要他的地方去,有些党员干部不顾大家利益,利用职务之便和手中权力照顾家人等,这种行为一是出于私心,二是承受不住家人的压力,不论哪种理由,都是需要批判的,后一种行为更是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犯罪行为。
那么到底怎样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呢?
一是要有思其大而忘其小的态度。作为一名党员要有为国家和人民的大利益,甘愿牺牲自己小利的境界和气魄。无数革命前辈,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为了民族的解放,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用满腔热血和青春年华推动着中国革命前进的车轮;和平时期,这样的思其大而忘其小的优秀党员亦比比皆是,尽管他们有着深沉细腻的情爱和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也向往着与父母子女的天伦之乐的家庭生活,但当现实要他们在祖国和人民利益与优秀党员个人利益之间做出选择时,他们无条件的选择了国家和人民利益。
二是要把无私奉献作为党员干部家庭的基本道德观。每一个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背后,都有一个以无私奉献为后盾的家庭的支持,那种把生活目标定在自我欲望满足上的家庭,是难以产生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的。当然,不可避免会遇到亲人对你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作出消极和错误的评价和反应,那就需要自己耐心说服,使他们开阔胸怀,看到小家外的大家,支持你为党和人民尽好义务。
三是既要服从大家又要兼顾小家。小家服从大家,并不是只要国家集体利益不要个人的小家庭利益,而是把小家和大家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在顾大家的同时,适当照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庭,这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是正当的要求,因为大家的繁荣富强,就体现在让每个小家拥有幸福富裕的生活。作为党员干部,在服从大家的前提下,兼顾一些小家利益,尽到父母、配偶、子女的责任是应该的。当然,照顾小家要有度,尤其不能为了小家利益而损害大家利益,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把小家的幸福融于祖国的安宁和兴旺中,那我们就既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出贡献,又能获得家庭的幸福和欢乐。
四、把小我与大我统一起来
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简单讲就是私与公的关系,“小我”就是个人、家庭、团体利益,“大我”则是集体、组织、国家、人民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句话一连用了六个“公”字,阐明了领导干部做人的遵循,指出了领导干部用权的准则。强调大我并不是否定小我,在现实生活中,小我与大我的利害关系经常是一致的,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小我”与“大我”出现矛盾的时候,要以“大我”为重,在“大我”中讲担当。
现实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小我和大我关系面前分三个层次:其一,以小我为中心。这类党员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为蝇头小利置“大我”于不顾。殊不知个人利益需依赖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保障着个人利益,为一己私利损害集体利益的,终将迷失自我。其二,以本职为中心。这类党员领导干部,视工作为职业,既为自己、为家人工作到最好,也把组织和单位的兴衰当成个人的成败和荣辱,服从工作安排,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但还停留于甘当“小我”,缺少舍“小我”而取“大我”的胸襟和情怀。其三,以国家和人民为中心。这个层次的党员干部,已经完全将“小我”升华到了“大我”中,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可以公而忘私,成为没有私心的共产主义者,这是所有党员干部需要追求的境界。朱德同志就是一名没有私心的共产主义者,他把“没有私心”作为为政的信条。虽然位列十大元帅之首,却从不居功自傲,更没有以功谋私,他主动放弃了元帅级别工资,更将一生积蓄2万元作为党费上交给了组织。正是没有私心的坦荡和浩气,使我们至今还在感怀朱德同志的高风亮节。朱德同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党员干部的作风,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干群一致、上下同心的生动画面。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以“没有私心”的朱德同志为榜样,深刻认识到自己距离先进典型的差距,更加坚定而自觉地踏上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道路。
修养党性,是对公心与私心的鉴照,是对选择公利还是私利的考验。丧邦、兴邦在一心,在公私之分,倘若抱着“做官只为自己吃和穿”的极端个人主义信条混在仕途上,人民的利益永远是个泡影,个人私欲永远不会满足。要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要在“小我”的恶性膨胀前动刀子,严防演化成极端个人主义。因为极端个人主义会消解人的奉献精神,导致价值观错位,滋生极端利己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要端正态度,每个党员都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坚定理想信念,坚信党的领导,不仅要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思想上相信党,还要做到行动上依靠党、步伐上紧跟党;反对极端个人主义要敬畏群众,作为掌权者的党员干部要对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心生敬畏,践行群众路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淡泊名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反对极端个人主义要提高觉悟,在各种诱惑和利益面前,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动上恪守一份理智,坚决克服私欲、贪欲,以平常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慎权、慎微、慎独。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更代表了各族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今后必须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意味着必须具备集体主义观念,意味着必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不会随着党龄增长而增强,自入党的那一刻起,就代表着加入了党组织,达到了党员的基本标准,但达到基本标准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意味着我们必须时刻修养党性、终生修养党性。党性修养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修养只会逐渐降低,甚至丧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的政治初心,把个人理想与党和人民事业统一起来,把小爱与大爱统一起来,把小家与大家统一起来,把小我与大我统一起来,在四个统一中不断修养党性,做一名合格党员。
2017年10月20日
作者:孟广竹 中共衡水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