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每年砸掉数百亿,中国挖起世界墙角,美国硅谷快搬空了...
点击:  作者:折月    来源:神探007  发布时间:2018-01-30 09:23:55

 

 

 

        每年砸掉数百亿,中国挖起世界墙角,美国硅谷快搬空了...

当中国干起美国70年前做的那件事,美国人真的要疯了...

挖美国墙角,顶级科学家倒戈

挖墙脚,是一门即高深又招人恨的技术。

2018年伊始,美国网友就在集体声讨中国人忑不厚道,居然又挖走了他们一个国宝级科学家。

马里奥·塞格德,美国顶级计算机专家,曾两次获得计算机最高奖项哥德尔奖。2017年底,马里奥接到一个来自中国的神秘电话。一个多月后,这位世界顶级计算机专家突然宣布——

辞去美国职务,正式加入中国阿里巴巴达摩院。

在美国,政府和CIA对于顶级科学家的监管可是很严的,想想钱学森和王淦昌的经历,管控力度可见一斑!可中国人倒好,二话不说直接挖走,给人带绿帽也没有这么光明正大的啊,你说美国人能不被气疯吗?

当然,挖墙脚、戴绿帽,这种比喻并不恰当。我党那句话就说得很好嘛,叫“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个庞大的10年计划

在中国,人才不论出处,挖人的手法更是让全世界心惊胆战。日本、乌克兰等多国深有体会...

一块存储器写出的经典案例

日本有个很牛逼的半导体企业,叫东芝集团。

这个牛逼不是说它体量有多大,而是技术相当厉害,尤其是在芯片存储方面,让中国相关企业一直垂涎不已。

2017年,东芝宣布出售旗下的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存储器”。当时中国企业本来也想参加的,毕竟是缺技术不缺钱的主,不就是钱嘛,一个字:砸。

伟大的社会主义导师马克思曾说过:钱,不是万能的。日本那尿性大家都懂,就知道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转,怎么可能把核心技术卖给中国?东芝压根就没正眼瞧过咱们。

913日,东芝宣布与美国的贝恩资本、韩国SK海力士组成“日美韩联合体”。

马克思还说过: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收购前夕,东芝人心惶惶,各级技术人员随时饭碗不保,毕竟东芝已经裁员好几次了。这时,一家名叫紫光集团的中国公司动手了...

你说挖墙脚这事儿,一般都是挖几个就溜,中国就有点丧心病狂了。据传,当时紫光把HR办事处都开到东芝总部对门了,东芝的半导体人才,一挖就挖空人家半条生产线,简直打脸上门啊!

我们中国人表示,钱嘛,不就是用来砸的嘛,至于能不能砸哭你,全看你本事。

前东芝技术人员哭着说:60万真的把我砸哭了,就算以前的同事骂我日奸,我也要 为中国效劳!当时东芝HR都快疯了,专业人才一时凑不齐,产量质量急剧下坡,美日韩联合计划严重受阻,差点夭折。

就这样,紫光掏空东芝半条生产线的案例,被列为猎头界的经典案例。

高端猎头项目

20121210日,广东省深圳市,国际会展中心。

当中组部副部长尹蔚民亲手将特聘证书交予彼得罗维奇教授时,中国一个庞大的计划终于浮出水面。

中组部副部长兼人社部长尹蔚民为金奇科.瓦列里.彼得罗维奇教授颁奖

“千人计划”,全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坊间戏称“高端猎头项目”(挖墙脚)。目标是在10年内,引进500~1000人高层次外国专家,每年引进50~100名。

来中国前,彼得罗维奇教授是安东诺夫顶级设计师,而在他的身后,是一个庞大的在华乌克兰军工团队。

故事,还得从二十多年前那个冬天说起...

那年冬天,乌克兰的同志饱受霜雪摧残,但布尔什维克的信仰坚定了大多数同志不投靠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信念。这一幕,感动了远在6000多公里之外的中国同志。

那年冬天,中国同志扛上灰面和中国绿卡,不远千里前去问候那群为社会主义军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乌克兰同志。每每回想曾经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艰难时刻,无人不潸然泪下。作为当时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伸出了援手...

此后的冬天,从基辅到北京的航班,时常可以看见为社会主义军工事业继续奋斗的乌克兰同志。这其中,不乏空空导弹专家、船舶专家、核动力专家、运输机设计师....

没错,半个乌克兰军工产业的专家都来到中国,继续为梦想奋斗。

后来,有网友告诉们,自从中乌两国同志精诚合作、为共产主义军工事业禅精竭虑后,中国的发动机、运输机、气垫船、舰载机等多个重大军工项目都有了逆天式的突破!

挖出来的超级大国

1995年,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路线。在这个路线下,中国对人才的需求,近乎达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

有人说,挖墙脚这种手段,实非正人君子取才之道。

但是,这些人怕是忘了,美国就是一个挖墙脚挖出来的超级大国。二战末期,美国军方成立了14个科学情报小组,专门收猎德国高精尖人才。战争结束后,有近千名德国科学家前往美国服务,为美国后来的高科技强国立下汗马功劳。

今天的中国也一样,在“千人计划”的大背景下,疯狂的挖着全世界的顶级人才。

2008,美国普林斯顿生物系教授施一公,就职清华。

2008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Robert Parker,就职上海交大。

2009年,美国Broadcom公司高级主任科学家沈八中,就职西安电子科大。

2009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Neil R. Foster,就职北京化工。

2010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拉吉夫.辛格,就职郑州大学。

201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纳米科学中心创始人之一柯林·纳科尔斯博士,就职上海师范。

以上仅是中国“千人计划”执行十年来的冰山一角,他们所创造的价值,比法德等发达国家的GDP还高!

所以说,网罗人才这个事,首先不问手段,其次不论出处。若真有本事,只要一心为我们中国做事,哪怕你是日本人也未尝不可!要知道在美国科学家队伍里,不发日本人、印度人甚至是中国人。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那句诗怎么念来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折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