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票房上,吴京和《战狼2》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个巨大的成功,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冯小刚、贾樟柯、冯小宁、叶大鹰、陆川等中国主流电影导演预留给吴京的。
观众对《战狼2》的热烈追捧,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以张艺谋、陈凯歌为领军人物的第五代导演对中国影坛统治的逆反心理,也就是说,观众有多么讨厌打着“文化反思”之名,把中国人拍得懦弱、愚昧、狡诈的第五代作品,就会对《战狼2》报以多么热烈的欢迎。
是的,中国人需要英雄主义的自我想象,他们讨厌自己被塑造成一幅猥琐太监的样子,《战狼2》以及此前《战狼》的火爆,已经再清楚不过的表明了这一点。
《战狼2》票房破45亿!中国电影杀入全球TOP100
二
要搞清楚这一点,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第五代?他们在中国影坛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当历史的脚步行进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新中国工业化的完成,两弹一星的成功以及五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宣告了西方对中国围堵政策的失败。以尼克松访华和中国重返联合国为标志,西方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平等地位并开始解除对中国的封锁,中国被封堵许久的国门得以徐徐打开。
但是,国门重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政治和文化效果——震惊于西方消费社会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加上毛泽东主席的去世和文革的失败,在八十年代,中国知识精英整体上产生了严重的失败主义情绪,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个总体错误,同时把西方,尤其是美国,视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个深藏不露的默契是“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摸着石头过河,彼案在哪里?不再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好明天”,而是美利坚的消费社会。
这一调整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中国确立的通过人民革命推翻三座大山,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叙述框架不能继续使用了,必须采用新的历史叙述框架。
三
由于西方被中国文化精英指认为是现代的、文明的,那么相应的,中国就必须被表现为传统的(前现代的)、愚昧的、野蛮的,否则的话如何证明中国走向西方、美国的正当性?八十年代轰动一时,并被赵ZY以国礼赠人的电视政论片《河a殇》,最后一集就是《走向a蔚蓝a色》。
必须承认,张艺谋是极聪明的,他在中国电影人中最先领悟到这一点,并用大红灯笼、轿子、高粱地、小脚、辫子、大烟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1987年,张艺谋拍摄的开创第五代电影先河,同时也成为第五代电影经典之作的《红高粱》,最集中了体现这一点。
在张艺谋的镜头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和差不多1000年前水泊梁山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区别,男主角余占鳌和武松、李逵等也没有什么区别。尽管余占鳌血性十足(就血性而言,绝不次于《战狼2》中的冷锋),快意恩仇,敢于袭击日军车队,但靠这些不能打败西方的优等生日本则是显而易见的。
《红高粱》也有一位惊鸿一瞥的共产党员“罗汉大哥”,他代表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以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为特征的“现代性”。但在《红高粱》中,罗汉大哥完全无力改变“元社会”的传统性、落后性,并最终和梁山好汉式的土匪秃三炮一起被日军剥皮,反而要靠余占鳌为他报仇,这宣告了探索非西方现代性道路的失败。
《红高粱》不言自明的暗示是中国必须经过西方文明的洗礼,从一望无际的高粱地“走向a蔚蓝a色”,否则没救。
西方主流文化界对这一主题洞若观火,青睐有加,所以第二年就赐予张艺谋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使之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一举奠定了张艺谋在中国的艺术国师地位,直到今天也无人撼动。
此后,张艺谋一发不可收拾,从《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直到《归来》、《长城》等,包括他担任总导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虽然题材变化多端,但都是在从不同角度重复论述这一主题。
四
在七十年代末以来“走向a蔚蓝a色”的“大势”和张艺谋的万丈光焰笼罩下,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影视作品基本跳不出这样的框架——总而言之,中国不行,中国人不行,即便1949年革命成功后,也无非是《活着》、《归来》、《霸王别姬》之类的压抑、伤感故事。
被吹上天的《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等系列作品,所发挥的意识形态功能是完全一样的。莫言还被赐予了诺贝尔文学奖,只是这个奖来得有点迟了,如果是八十年代,莫言可能会上升到尊神的地位。
中国的主流电影大抵如是——
中国革命必须得到西方的理解与承认——如叶大鹰的《红色恋人》、冯小宁的《黄河绝恋》;中国人只能靠洋人来拯救——如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陆川的《南京南京》;在陈凯歌的《黄土地》中,从延安来的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面对女孩翠巧的不幸,也束手无策,直到她沉入黄河……等等,这样的作品,可以说一摸一大把,不需要专门去找。
在第五代构成的背景下,一个勇壮的解放军退役军官,在非洲这块热土上,在中国海军巡航导弹的支援下,抓起一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白人(必须是白人)雇佣军,啐了一口道:“(打不过你们)那他妈是过去!”想想在《金陵十三衩》中,中国女人要靠用身体回报白人混混才能逃出生天,这让在黑暗中观影的中国观众何等扬眉吐气?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45亿票房并不算多,30多年的窝囊气要吐干净,没有500亿票房哪够啊?
五
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战狼2》真的跳出了“传统中国VS现代西方”的叙事框架了吗?真的跳出了《红高粱》、《河a殇》的历史观,不再一根筋地“走向a蔚蓝a色”,而是向观众展示“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吗?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先打个比方吧:麦当劳、肯德基的炸鸡,塑造了至少两代中国人对炸鸡的喜爱,于是街边就有中国人制作出售的、完全模仿美国炸鸡口味的“麦肯炸鸡”,姑且称之为“中国炸鸡”。靠着便宜和方便,“中国炸鸡”的销路甚至比“美国炸鸡”销路还好。《战狼2》的成功相当于用“中国炸鸡”战胜了“美国炸鸡”,但对中国餐饮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用“中国辣子鸡”或“中国烧鸡”等战胜“美国炸鸡”,不是吗?
《战狼2》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版的好莱坞大片,无论是故事框架还是人物性格,乃至支撑主人公出生入死的价值观,都是高度美国化的,这一点我在《<战狼2>:中国,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不赘述。我只想强调的是,用变成西方,把西方内在化来战胜西方,其实反而自证了西方相对于中国的优越。
在这一方面,吴京和张艺谋分享了同一逻辑、同一历史叙述框架。区别仅在于,张艺谋用把中国表现为前现代的、愚昧落后的方式,暗示了西方的现代、文明与进步;吴京则用一位把兰博、终结者等内在化的英雄冷锋,明示了西方的现代、文明与进步。
在这个意义上说,《红高粱》和《战狼2》构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相互论证关系,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正是沿着《红高粱》的方向,我们才一路走到《战狼2》。如果《红高粱》是故事的开始,《战狼2》就是故事的结局。《战狼2》不是对《红高粱》的反动,而是对《红高粱》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余占鳌如果活在当下,就是冷锋;冷锋如果回到三十年代的青沙口,就是余占鳌。
换句话说,尽管许多人是带着对张艺谋们的厌恶走进放映《战狼2》的电影院的,但吴京不是张艺谋的对立面,恰恰相反,他是张艺谋的最好继承者——吴京仍然属于第五代。
在张艺谋那里,是“兰博,请救救我!”在吴京这里,则是“我就是兰博!”——不是雷锋,不是狼牙山五壮士,不是董存瑞、黄继光,不是王成、李向阳,而是兰博!
这里最具有标志意义的是英雄人物对“元社会”的态度。在好莱坞大片里,兰博式的美国英雄都是拼死维护“元社会”的秩序,他们的使命是驱逐破坏“元社会”秩序的邪恶势力,恢复“元社会”的和平与宁静。根据不同的时代和故事情节,这个邪恶势力分别由纳粹、苏联、朝鲜、外星人、科学狂人等充任,主要是出于中国市场的考虑,中国人往往在影片中负责打酱油。
这个叙事框架的深远背景,是西方已经建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所以英雄人物的主要使命就是维护世界秩序。
但中国不然。近代以来,中国本是这个秩序中的被压迫者,同时也是这个秩序中的革命者,中国的使命,是在自身获得解放后,再用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秩序,来代替以西方为国际统治阶级的新秩序。
比如,如果冷锋把“非洲某国”的黑人群众组织起来,发起一场革命,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建立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那他无疑将是一位“超级中国英雄”。
毛时代中国援助建设的坦赞铁路,已经成为中非友好关系的见证。
六
但在《战狼2》中,冷锋不过是兰博的替班而已(如果女主角RACHEL拨通了美领馆的电话,呼唤来了海军陆战队,那就没有冷锋什么事了),甚至还不如美国英雄。因为美国英雄总是能够会恢复“元社会”的秩序,而冷锋只不过是把中国人以及和中国人有关的黑人(中国人的干儿子、干女儿、中国工厂的员工)带出来,同时把“元社会”丢给叛军去任意蹂躏。
当然,我不会幼稚到要求吴京去拍一部“非洲革命”的电影,我只是想说,正如“中国炸鸡”只不过是中国人制作的“美国炸鸡”一样,冷锋也不是“中国英雄”,而是中国人创作的“美国英雄”。兰博背后是一整套的美国历史、文化、关于世界的认知及制度安排,冷锋的背后则没有这些,只有已经成为潜意识的对美国的仰慕与模仿。
所以,冷锋的胜利,与其说是西方的失败,不如说是西方的胜利!通过冷锋的胜利,再次确认了西方500年来建立的世界秩序的不可撼动性,而中国,除了在现有的秩序中“混出来”(这真的算不上什么雄心壮志),已经完全丧失了对未来新的世界秩序的想象——这真是一部电影版的历史终结论!
跪拜别人的神龛,别人就会顺理成章地以神的名义统治你!说起来令人黯然神伤,《战狼2》受到的热烈追捧,乃至主流舆论界不容忍任何批评的声音,表明美国(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统治)既深且巨,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了,不仅找不到回来的路,也忘了我们是谁。
最后顺便说一句,把杀死几个白人视为民族主义的胜利,这既肤浅又危险,有可能滑向种族主义、纳粹主义。白人不是我们的敌人,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才是我们的敌人。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