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谈复阳,以下是全文:近一段时间,有多个朋友同我联系,说自己在新冠核酸或抗原转阴后,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了抗原阳性,且核酸检测也是阳性,但也没有什么症状。想知道自己是“复阳”了?还是又感染了?只有在第一次感染时做了病毒基因测序的基础上,对于第二次阳性再次进行病毒基因测序,如果两次测序的结果完全一致,“复阳”的可能性很大,发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有,但比较小。所谓“复阳”,是指那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达到临床治疗康复标准后,在随访观察期间,明确没有接触到任何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情况下,且排除了污染和样本错误等可能,又检测出核酸阳性的现象。有多个术语描述这类现象,比如复阳、复查阳性、重复阳性、再次阳性、间歇性排毒(这里指有规律地间隔一定时间)、间隙性排毒(这里指未明确是否具有规律性的间隔一定时间)等。这里用“这类现象”,描述的是一类在第一次感染达到“临床治愈”后,又出现核酸阳性,但个体之间的表现可能不同,机理也可能不一样。最早观察到“复阳”现象的,是在2020年4月,广东省发现病人康复出院后,部分新冠病例在随访中,排除了再次感染的可能,又出现了核酸检测阳性,简称“复阳”。广东省于2020年5月率先制定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核酸复检阳性人员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全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出现康复病人“复阳”。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类现象,是在一次新冠疫情溯源调查的现场。2021年初,东北某省出现了聚集性新冠疫情流行,国家卫健委指导组到现场协助防控工作,其中流调溯源专家小组负责疫情源头的调查。在锁定的几位重点人员中,每日进行核酸、IgA和IgG等检测,发现个别人的核酸检测结果阴阳交替,在强调采样质量后,仍然有核酸阴阳交替。流调溯源专家组中的资深病毒学专家解释说,这种现象可能是一种“间歇性排毒”或“间隙性排毒”。去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观察到有一位外籍人员,连续10天每天检测核酸,出现核酸检测结果阴阳交替,第1天(+),第2天() ,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9天(-),第10天(-)。何大一教授去年描述了他本人及另9名在新冠“康复”后又“复发”的现象。病毒反弹时(核酸复阳),部分病人也出现“首次”感染时的常见症状。其中,两名病毒反弹者,一名确诊病例和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在出现病毒反弹时,还传染给了家庭成员。此外,以新冠病毒感染者排毒为主题词,在PubMed查阅公开发表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有两篇论文的实验室结果有部分病例出现实验结果阴阳交替现象。上述案例说明,部分新冠病例出现“复阳”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产生这种“复阳”现象的机理,目前仍然不清楚。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一是感染者的整体免疫力低下,无法完全彻底的把体内病毒清除干净。二是感染者的局部黏膜免疫有缺陷,“复阳”可能仅仅是未清除的局部黏膜中的病毒排出。三是感染者使用抗病毒小分子化学药太早,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尚未启动,虽然药物把病毒复制给抑制了,但药物无法杀灭病毒(或无法清除病毒),真正清除病毒的还是要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当病人在药物治疗后出现核酸阴性,停止使用药物后,未清除的病毒量虽然小,但又逐渐复制、出现反弹。 不建议大家过度关注自己是否会出现“复阳”,在明确自己感染新冠后,核酸或抗原检测转为阴性了,如果不再有任何症状,不建议频繁地做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即使是“复阳”的人,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那些“复阳”后,再次出现症状,且有加重趋势,几天都没有出现缓解迹象的病人,需要就医处理。那些因为过早使用化学药物在停药后出现“复阳”,且又再次出现临床症状的人,需要注意休息和佩戴口罩防止可能的传播。
(来源:“大河健康报”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