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血泊中奋起
用报纸笔尖,播撒火种
以嘹亮歌声,传播思想
他们穿梭于“人山人海”
扎根敌后,发展经济
灵活掌握对敌斗争策略
将冀中平原打造成坚固堡垒
七七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寇铁蹄的无情践踏,英雄的冀中人民奋起抗击,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讲武堂》栏目本期邀请军史专家卢勇、军史专家左月燃、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康月田与主持人旭阳一同回顾冀中平原人民抗击日寇的传奇往事
如何突破敌人的军事封锁
七七事变后,随着国民党军的迅速败退,冀中地区出现无政府状态。针对侵华日军以少兵临大国的短板,我党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向敌人无力控制的农村地区拓展力量。
在敌人据点密集、交通线被控制的情况下,坚决拥护抗战的堡垒户成为八路军的落脚点,这其中不乏富家子弟。他们为八路军提供情报和物质支援,帮助安置伤员、转运物资。
我党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和壮大抗日力量,还积极争取一部分伪军为抗战事业工作。他们为八路军搜集敌军情报,帮助八路军筹措重要物资、安置伤员,并向敌人提供一些欺骗性的情报。
如何对抗敌人的经济掠夺
发展生产保证抗日的军需民用,是冀中抗日根据地对敌经济斗争的基本原则。根据地在发展粮食、棉花生产的同时,还发展经济作物和手工业,从而奠定了根据地对敌经济斗争的基础。
同时,冀中抗日根据地采取奖励措施,发动人民封锁住敌人需要的物资,粉碎了敌人想用经济手段来掠夺和挤压根据地的行动。
冀中军区有个隆昌商店,非常有名。它把根据地的土特产销往北平、天津,又把获得的资金用于采购医疗器械、药品、硝、电池、印刷品、纸张等重要物资,既有效推动了根据地内部的经贸发展,又突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如何在文化战线上坚持斗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通过大众化、多样化的文艺形式,来宣传鼓动、组织动员百姓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来。抗日文艺工作者除了创作大量的剧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创作歌曲。部队到哪里,歌声就到哪里,通过旋律的传播来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
在冀中抗日根据地,报纸是非常重要的传播载体,它及时传递了冀中战场、全国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情况。《冀中导报》《晋察冀画报》等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下仍坚持办报。
以作家群体为代表的文化人,在冀中抗战最残酷的日子里,坚定地融入抗战,融入民众,留下了一批经典作品,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贡献了力量。
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讲武堂》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