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贾云程|卢梭笔下之公共意志与信息化时代之代议制度的本质矛盾
点击:  作者:贾云程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  发布时间:2023-05-07 20:44:29

 

1.jpg 

 

卢梭笔下之公共意志与信息化时代之代议制度的本质矛盾

作者:贾云程

 

已经拜读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读者,想必对volonté générale(公共意志)一词不会陌生,这可以说即为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整体核心所在,也是卢梭开创的独特的“民主见解”,而该条目也被列入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的第六条,翻译如下“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每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 1789)”。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所提之“由其代表去”,是当代民主代议制政体所持之核心。若依照卢梭之描述,这一情况可被描述为,选民个体主动出让自己的自由,转化为公权力赋予“被选举人”强力,即,社会契约中的联合体(association)的构成。

 

读者们或许已经发现,这一先于国家联合体存在的社会契约的本质问题,卢梭断言,国家的本质为人民的联合体(association),而这一联合体中不应当也不可能存在更小的联合体,若存在,则国家的公共意志将会因为这些更小型的公共意志的存在被个体意志所侵害,乃至于导致公共意志的合法性失效而导致国家的崩溃。

 

请注意,这里的个人意志是指相较于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而言的小群体的公共意志,因其不能代表全体人民,故而是个体的,更准确的说话或许应该叫小公共意志,但是作者尊重卢梭之描述,拒绝将除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之外的任何意志描绘为公共意志。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驳斥了英国人民是自由的这一理论,确实,我们不难理解卢梭的看法,权利法案一定程度上的保证了公共意志不受到个体意志的侵害,却也同时将赋权的危害展露无遗。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公共意志的一大特征,即,自私性。卢梭为了正确的向读者描述公共意志的自私性,提出了一些很极端的例子。

 

如卢梭在谈到死刑时,他曾提到“没有任何一位参与死刑立法的公民是以选择死亡作为前提而确立死刑的,他一定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受到侵害,而参与的该项立法。”

 

若是熟悉了这一逻辑,也就不难反驳当代死刑存续中废除派的一些诡辩了。而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立法者(即公共意志)的自私性,或许从表面上来看,一个被全部个体意志出让部分总和结合而成的集体意志应当是公允的(从一定角度来说,它确实也是的)然而,我们切记不可忽略,个体出让的,恰恰是个体最为自私的那部分意志。出让的原因更是与道德法律无关,因为在出让时,法律与道德并不存在,个体仅仅服从自然法则(loide la nature)。个体参与出让有且仅有一个目的,保证自我的延续,其自私性则不言而喻。


个体出让这一意志赋权于公共意志,是渴求公共意志保证每一个构成个体的存续,为了完成这一目的,公共意志将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侵害其他公共意志的权益,而同样,一旦目的不可达成,不被保障的个体就会主动地脱离(精神或物理的)该公共意志及其构成的组织。

 

可能各位已经发现了,这就是为何代议制度如此可怕的核心原因,因为代议制度在构成公共意志前,这样的出让就已经发生了。

 

看似民主的代议制度,并没有实现公共意志的至高权力的施行,反而,强迫公共意志分裂为无数个不同的更小型的公共意志,正如我前文所述,公共意志会不惜一切的保障自己构成者的利益与存续,包括但不限于侵害他者的利益,这一情境往往并非个体或公共意志主观诉求的,而正如卢梭在社会契约中所喟叹的,古希腊也正是利用奴隶而保障了公民的自由,诸位身边虽然已不存在的名义上的奴隶,各位何尝不正是一种有实无名的奴隶呢?所谓的奴隶制的消失,是因为懦弱而非人性的光辉。

 

那,在代议制体质中,为了让自己所代言的那一团体(往往以政党或者政党中的派系为模式)能比其他个体更加自由,奴役其他公共意志代言的个体也就成为了一个自然地选择。此时的国家,看似是国家,却已事实上四分五裂,各个代言意志互相攻伐,联盟,背叛,压迫,谁还会在乎真正的整体公共意志呢?

 

可以说,代议制政府治下的人民的公共意志,甚至比君主制下更不自由。因为君主制下,有能力与整体公共意志争夺的仅有君主的个人意志一份而已。

 

2.jpg

 

民主代议制度的核心在于,它分裂了公共意志这一概念,将部分群体的意志置于公共意志之上,它恰好是自由与民主最为憎恶的僭主体质,卢梭曾在其社会契约论第四卷第一章提到一个这个矛盾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即公共意志是不可被摧毁的,不论一个个体,如何用自己的意志侵害公共意志谋取私利,它永远都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同属于公共意志。

 

故而,在表面上,我所提到的民主代议制中所分裂出的无数个小型的利益团体,都一定会不遗余力发自本心的维护“国家”这个整体的存续,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进一步奴役公共意志中的其余个体,保证自身的存续,此时,这样的政体逐渐开始进入衰落,很显然的,这些群体为了保证自己权力的延续会保证自己权力的延续,即,变为卢梭口中的世袭共和制。

 

从美国的政治家族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倾向,政治家的子女成为了新的政治家,资本家的子女成为了政治家,毫无背景的普通人却极难达到议员乃至总统的地位,权力似乎是明显的延续了,当代的“民主人士”常常批判终身制统治者是大独裁者,关于这点,我们不妨来听听卢梭对威尼斯的见解,不同于现代的民主见解,卢梭事实上极其务实,他并没有执着于贵族身份带来的不平等地位,而是直接指出,日内瓦(当时尚且为一个独立共和国)的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并没有本质区别,笔者个人认为,这个观点直至今日也依旧适用。

 

而再当谈及威尼斯的抽签选拔制度(卢梭描述的是威尼斯于16世纪后扩展的大议会,此时的威尼斯议会极其庞大,规模往往在2000人以上,而新的议员则在这些议员的子女中抽签产生),他认为,除了体制上的不同,这样的选拔机制并不比日内瓦更加的民主,卢梭非常巧妙的避开了一个民主代议制避而不谈的话题,即,选民仅在选举时为公民,其余时刻,只有被选举的议员和他们代表的利益团体中的人才能被算作公民,因为此时只有这些人才有权实行权力。

 

卢梭是敏锐的也是明智的,他完全明白粉饰人民的自由并没有意义,而应该将这样血淋淋的事实摆开,才能更好的启迪人们,那为何代议制对此绝口不提呢?很简单,因为这样的事实,一旦被大众所认知那代议制的合法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3.jpg

 

卢梭曾经断言,大多数意志一般均可代表公共意志,故而投票总是合法的,但若大多数的意志不能代表公共意志后,整个国家便再无自由可言。这一说法,在卢梭著作社会契约论时,大体是正确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信息传播,于富人和知识分子间依托沙龙,尤其在法国。穷人间则依托小道消息,传讯官员和早期的报纸(如被称为avvisi的早期手抄的新闻纸),在印刷和通讯尚且不发达的年代,一张手抄新闻所能传达的信息是有限的。

 

故而不论是富人亦或是穷人,其所获取的信息都是被认为“重要的”那部分,而人民虽然劳累,却不需要过度思考其余无用信息,而可以更好的关注那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信息,明白自己所受到的压迫,在这个环境下,人民是劳苦的,因为受到暴君的压迫,同时却也是明智的,因为暴君不屑于用卑劣的谎言,而是选择了用强力压迫他们,正是这样,当法国国王试图用暴虐继续维护自身统制时,会被大革命所推翻。

 

而代议制的劣化又恰好是在大革命后出现了,各党派的征伐,攻击,民众短暂的自由了,依托国民议会施行了自己的立法权,确立了伟大的人权宣言。但是这一自由是短暂的,迅速的,各个派系,党派开始了自己瓜分最高权力的狂欢,请注意,人民从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出让最高权力,我们不该将这些用虚伪的话术欺瞒民众为自己牟利的人的罪恶怪之于人民自身,若是我们这么做,正恰好掉入了代议制度虚伪的陷阱,让我们这样的反思之人都将这一情境视同于公共意志自己的选择。

 

事实绝非如此,代议制度用巧舌如簧的伎俩欺瞒人民剥夺民主,这一行为与用暴虐的手段断绝民众施行主权的暴君并无差别。但是因为人民短暂的自由过(在选举中),我们却将其重新回归奴隶后的受到的压迫怪罪于人民,这是毫无道理的。

 

代议制度利用的正是卢梭所提到的“短暂的自由(选举时行使权力带来的自由)”来掩盖自己侵害公共意志的行为,乃至于用伟大的自由一词掩盖自己的罪恶,正如罗兰夫人所高呼的“Ô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梁启超译)。常有人将夫人这一话语用来描述夫人对群氓的憎恶,我个人却认为不然,古往今来,人类之中从无群氓,只有被别有用心之人蒙蔽的群众。

 

若是群众们投票决定处死罗兰夫人,这便是公共意志了么?请不要忘记,卢梭曾书,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投票表达的意见不是“这会对国家好”而是“这会对某个个人和政党好时”,这样的集会就不再体现公共意志了,反而,是在质疑公共意志。

 

当今世界恰好存在着这样戏剧性的一幕,作者本人认为这一现象最有趣的体现就是在美国医保问题上,但是这一问题实在是具有过多的意识形态争议,便不在这里赘述。

 

4.jpg

 

笔者希望读至此的各位,已经理解了本文所批判的核心,笔者热爱自由与民主的概念,也期待更多的主权归于民众,然而,却断然不是利用民主代议制这样充斥着腐化,邪恶与欺骗的方法,甚至笔者愿意断言,这样的政体远比独裁统治更加邪恶,因为独裁统治下的民众清楚自己正在遭受压迫,而民主代议制下的民众,虽然被压迫,却被欺骗误以为自己的公共意志正在被代言。


(作者:贾云程,出生于1996年。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历史学(东亚史)博士研究生、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技术学士、电子科技大学中外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助理;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