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周文:为什么西方理论解决不了的减贫问题,在中国能够迎刃而解
点击:  作者:周文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  发布时间:2019-09-19 11:57:58

 

1.webp (30).jpg

【最新报道】据国务院扶贫办数据:2018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13年至2018年,中国连续六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六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之后,2019年,中国将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1.webp (31).jpg

 

【提要】回顾中国减贫实践历程,可以看到,与西方理论与政策主张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减贫实践的伟大成功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有为有力,而不是西方理论强调的完全市场化的结果。


人类在几千年的文明延续中始终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最近200多年来,尽管世界经历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物质生产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贫困问题作为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一直是底层人民急切想要摆脱的“噩梦”,并没有在人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面前迎刃而解。

摆脱贫困是人类最大的难题,逃离苦难是人的天性。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逃亡是挣脱贫困和死亡的逃亡。几千年来,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伟大历史。二战以来70多年里,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和力图解决贫困问题,也各自采取了一些办法,希望缓和甚至解决全球或地区广泛存在的贫困现象。但是直至今日,从现实和历史记录来看,他们在对抗贫困的“战争”中所做的这些努力,收获寥寥。

中国减贫成效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自己的独特智慧谋求发展、战胜贫困。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贫困问题得到了根本性、历史性的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多时间里,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040万人,累计脱贫520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至2017年底的3.1%,下降7.1个百分点,仅仅5年时间中国减贫人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减贫人数相当于整个非洲或者欧洲人口总数,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减贫成就让世界瞩目,但党中央对我国贫困现状的认识依然格外清醒。成就面前不止步,中国如今又打响了彻底消除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总决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从而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继续走在全球减贫事业的前列。

与中国减贫工作大步向前的乐观态势相反,二战以来70多年,全世界除中国外的绝对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也就是说,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贫困和不平等的局势仍然在持续恶化。杰弗里·萨克斯在《贫困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一书中,曾乐观地表示我们这一代人有可能到2025年结束极端贫困现象。但是,实际上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新世纪以来的20年,全世界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也就是说,世界的减贫成就主要源于中国。没有中国这样一场脱贫战役,今天的世界会更加不平等。

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中国的发展实践伟大成功,才让世界更为公平,而不是西方理论的成功让世界更为公平。换句话说,西方贫困理论及其主导的实践探索是相对失败的。因此中国发展的成效和脱贫实践,说明西方理论和发展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更与全球发展治理的主题渐行渐远。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的中国样本和中国经验,可以更好地为全球消除贫困提供更好的中国借鉴。

中国减贫实践的伟大成就超越了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和判断


按照西方的逻辑和传统认知,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的积贫积弱国家,既缺乏西方理论描述的发展腾飞所需的基本要素,又没有按西方发展路径选择发展模式,中国不可能出现经济发展的奇迹,更不可能实现全面彻底脱贫。事实证明,这一认知和结论是严重的误判。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但彻底扭转了历史上积贫积弱的形象,而且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和世界几千年的贫困问题。中国减贫实践的伟大成功,不但非常精彩、生动,而且也更具有史诗般的世界意义,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

看待今天中国的发展问题,尤其是看待中国的脱贫问题,不能简单地依靠西方的理论和模型进行演绎。中国的扶贫和脱贫实效,依靠西方的理论和模型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地发展,经济学中有一门学科——发展经济学,它是二战后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新学科。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二战后国际上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这就是今天的世界银行。世界银行的目标就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以实现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世界银行成立以来,为发展中国家相继开出了诸如进口替代、结构主义等药方,也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制造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尽管有世界银行和发达国家的各种努力和具体帮助,但这些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总体来看,从世界银行成立到2018年的70多年时间里,如果去除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摆脱世界贫困线的人口数量,世界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说明西方理论和实践存在方向性错误

特别是华盛顿共识更加极端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干预过多,所以发展中国家要解决发展问题,就必须取消所有的政府干预,推行完全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这一药方治理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结局越来越糟糕。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俄罗斯和中国的鲜明对比。俄罗斯在发展治理上接受了华盛顿共识,中国则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199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60%;而到了2018年不到30年时间,这个数字不但正好相反,而且来了个彻底大翻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约合13.6万亿美元,而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约合1.6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近乎俄罗斯的8.5倍,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增长,而中国的贫困人口则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下降。因此,华盛顿共识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在许多方面证明比预期情况更糟糕。

今天,贫困的问题已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更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这样的历史性难题,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有可能取得历史性突破。因此,中国扶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脱贫道路,绝不是西方理论的简单移植,而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中国减贫实践历程,可以看到,与西方理论与政策主张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减贫实践的伟大成功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有为有力,而不是西方理论强调的完全市场化的结果,从而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脱贫攻坚的中国实践,可以看到: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实行开发式扶贫方针、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扶贫济困……应该说,这是世界扶贫开发领域的中国经验。从中国的减贫经验中,可以获得如下启示:其一,强有力的政治意愿和政府承诺是实现中国减贫的根本保证;其二,坚持以发展解决贫困、以减贫促进发展的理念是减贫取得成效的关键;其三,减贫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保障,综合性的发展政策和专门的减贫计划是减贫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其四,减贫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政府的意志、社会的关爱与贫困群众意愿相结合,从而确保了减贫项目与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效果。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精辟概括为: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这些经验,实质上就是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减贫治理体系,将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新时代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代表性文章《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中,马克思为贫苦农民理应拥有的捡拾枯枝、采集野果的权利据理力争,不难发现他很早就对农民贫困疾苦的生活感同身受。可以说,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心”就是源于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后来, 在伦敦贫困交加的政治流亡经历,更坚定了马克思为人类求解放并消除贫困的决心。作为宏篇巨著的马克思《资本论》就是关于贫困问题发生、贫困本质和贫困问题根本性解决途径的系统化和科学化阐述。立足于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在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中国化推向前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形成了全新的精准扶贫理论和精准扶贫方略。在此进程中,不仅将21世纪中国消除贫困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阶段,而且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扶贫思想的重要阐述,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成功典范,开创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反贫困理论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反贫困最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的扶贫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不但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而且中国共产党人对贫困问题本质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看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必然需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应有之义;也只有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才能赢得民心。邓小平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困问题”、“一旦抛弃社会主义,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问题也没有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报告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二是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新境界。以往的粗放式扶贫方式存在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很难将经济发展成果同贫困人群共享,难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工作呈现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直接瞄准目标人群,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切实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绩效和力度。可以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是实践创新,又是理论创新;既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提出到落实再到形成系统的思想,不仅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成功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向性指引,而且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减贫思想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战略中,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脱贫脱到点上、扶贫扶到根上;坚持大扶贫格局,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强调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我们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所有这些经验铸就了“中国式减贫”的奇迹,在世界减贫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中国印记。从宏观层面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战略,有效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从政策设计上,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扶贫工作体系,为高效脱贫提供制度保障;从实施角度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注重提高内生动力……这些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广泛推广。

中国减贫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因此,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牵头搭建多边合作平台,推动世界同步发展,加快全球减贫进程,更加有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中国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这些举措就是支持更多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最近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加快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目标与合作领域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中亚和南亚将中国与欧洲连接起来,内容涉及到港口、铁路、公路和桥梁建设,以及其它投资。按照世界银行估算,一带一路倡议如果得到全面落实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贫困。

与此同时,中国不但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也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的项目支持,包括100个减贫项目、100个农业合作项目、100个促贸援助项目、100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100所医院和诊所、100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等。

减贫的根本途径是发展。中国在加强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现在中国用自己行动和经验为世界减贫作贡献,从受援国到援助国,从贫穷落后到减贫模范,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国减贫实践与经验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今天中国正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更加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但是今天消除贫困正面临着许多全球性挑战,特别是当前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世界经济增长形成重大威胁和巨大破坏。自由贸易是促进全球繁荣的基础,现在美国挑起贸易争端是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不但破坏了一系列国际贸易规则,更可能迟滞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是世界减贫事业的“逆潮流”。中美经贸摩擦不但伤人,也更损害自己,必将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成为拖累美国经济的沉重负担。

未来15-20年,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美国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坚定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国都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全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为推动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秉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正在致力于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我们坚信,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更加繁荣,中国与世界也必将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加进步和更加繁荣。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综合】,转自“上观新闻”、央视网)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