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大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以作风建设带动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党风的根本性好转,为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作者:李俭
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与进步,最大的突破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七个“我们坚定不移”,既概括砥砺奋进的5年,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也蕴含着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是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既是问题导向,更是目标导向。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正是在此引领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亮丽成绩单。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之间,中国经济稳的格局更加巩固,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这正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最新注脚。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据统计,2013年-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同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7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3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接近16万亿元,为2012年的1.36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追求创新发展的5年,是注重协调发展的5年,是倡导绿色发展的5年,是厚植开放发展的5年,也是推进共享发展的5年。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精准扶贫成效卓著。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质量更好、效率更高,五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前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并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同样走高。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评价说,过去5年,中国共产党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点攻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走上一条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的正确道路。
5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能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这就是宝贵经验。
二是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我国改革全面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由前后两句话组成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首次围绕改革设立的宏大目标。如今,放眼今日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
我国改革多点突破。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决定,共启动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在以习近平为组长的中央深改小组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之下,重点改革任务统筹谋划、前后接续、梯次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2017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揽全局、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多领域改革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改革纵深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这样说过:“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形象地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牵涉的体制矛盾和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改革抓重点、抓关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正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5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就能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这就是宝贵经验。
三是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一代领导人有一代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集中起来就是国家治理问题。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领导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走在一条人类历史上从未走过的道路上。如何治理拥有近14亿人口、56个民族的国家,这是个不小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纳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统筹推进,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最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
谈到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必须讲清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这一论断抓住了党和法关系的要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还引领各界各方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去看全面依法治国。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正是着力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起着重大方向性指导作用。
最重要的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他还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这5年的实践证明,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无论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还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无论是保障边境地区安全稳定,还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领域的法制建设都必不可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这5年,若干重大问题得以解决,国家法律体系取得重要进展,文化、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得到完善。201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说明,有利于保障“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正确贯彻实施。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彰显法制建设的进步……
最根本的是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之下。彰显公平正义,需要公正司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机关则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
5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能显著增强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这就是宝贵经验。
四是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纲领之中,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无论考察调研,还是重要会议,大江南北,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讲到哪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彰显执政担当,密集推出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党的十八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3年底,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要求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的权重。2015年元旦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公益诉讼”、“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撒手锏,成为沉重打击环境违法者的有力武器。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8月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调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让各级领导干部耳畔警钟长鸣。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5年来,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
5年来,环境保护合力集聚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生态”“环保”“绿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广泛的生态共识落地生根,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巨大的合力。
5年来,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一天天愈发清新养眼。
5年来,公众积极参与,厚植绿色发展根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减少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用品使用,“随手拍”拯救家乡河流……越来越多的公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度不断提升,“最大公约数”正在形成。11岁的乐乐经常拿爸爸的手机查看空气质量状况,知道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从重庆回天津过年,临行前这样提醒爷爷:“爷爷,别给我买烟花,我今年不放了!”
5年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显著进展——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持续推进,无数人的生产生活乃至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日益变绿变美、充满盎然生机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
5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这就是宝贵经验。
五是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中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逻辑起点。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才能做到关键时刻决战决胜,国家安全才有底数,民族复兴才有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亲抓实抓,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着力强化练兵备战,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汇聚起强军兴军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带领全军官兵开创了强军兴军的新局面。5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够取得新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实现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主席这个核心的掌舵和指引。
要说砥砺奋进的五年之成绩,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的步伐之快、成绩之大,超乎想象。军中以徐才厚、郭伯雄为首的乱纪乱军、扭曲军人价值观的腐败分子受到严惩,优良传统、红色基因得到恢复;军队改革史无前例、军队体制更为科学、军事装备大幅改进、军事训练接近实战。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概括的:“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5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就能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这就是宝贵经验。
六是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外交思想,从容应对国际风云激荡,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切实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展现出了鲜明特色和旺盛活力。
中国主张结伴而不结盟,主张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主张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主张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些主张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为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倡议。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对外合作的总体构想。“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为欧亚大陆的振兴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新外交理念,呼吁各国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好评。习近平主席倡导建立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亚太梦想,推动各方一致同意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在亚太合作进程中留下深刻历史印记。
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为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筹建等迈出实质性步伐,中蒙、中泰铁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同有关国家自贸谈判取得重要突破,为地区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发挥中国作用。
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巴以、阿富汗、朝鲜半岛、南苏丹等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为推动有关政治解决进程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第一时间向暴发埃博拉疫情的非洲国家伸出援手,提供总计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专家和医疗人员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宣布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5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能营造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这就是宝贵经验。
七是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从总体上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刀阔斧、颁规戒风、建章立制、猛药祛病,一大批“老虎苍蝇”得到惩治,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初步形成,党心与民心进一步握手,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态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人心向背看作风,人们对一个政党的评价最直观的依据就是其作风的优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服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同时,针对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他严肃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可见,对于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而言,作风好坏不仅关系形象,更关系人心向背,乃至生死存亡。
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它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与事业成败,这在党96年的奋斗历程中得以反复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从改进党的作风入手,一手抓反“四风”,一手抓反腐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旨在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推动党风的转变。
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发出改进党风的动员令。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就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庄严承诺,始终在执行八项规定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同志树立了光辉典范。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向党中央看齐,迅速行动起来,以强有力的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经过近五年持续努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广泛深入民心,成为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代名词;其所涉及的内容已被大大地拓展,由最初的八项内容拓展延伸到推进公车改革、治理超标办公用房、规范高级干部公有住房管理、实行央企领导干部限薪令、清理“裸官”和“吃空饷”、清理整治高尔夫球场、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待遇等诸多领域。截至2017年5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04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3.11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27万人,其中包含省部级干部20人。一些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被攻克了,党员干部的作风面貌焕然一新。
聚焦“四风”问题,对党内多年积弊进行大扫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一届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关于改进作风的重大战略决策。与以往历次活动不同,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主题,把反对“四风”作为焦点,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总的要求,对党内多年来存在的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据统计,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压缩会议24.6%、文件26.7%、评比达标表彰活动31.2%,清退超标超配公车11.4万辆,调整多占办公用房2200多万平方米,压缩“三公”经费27.5%、达530.2亿元,查处公款送礼、公款吃喝3000多起,清理违规会所500多家,排查整治奢华浪费建设146个。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党中央又相继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专题教育针对性强,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与党性上的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进一步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与标杆作用。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战略举措。在推动党内教育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的同时,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以强有力的手段遏制住了腐败蔓延势头。截至2016年年底,仅中管干部就立案查处了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其中,对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郭伯雄、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多年积累的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辽宁拉票贿选案进行严肃处理,无不彰显了党反对腐败、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纵观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大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以作风建设带动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党风的根本性好转,为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5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能确保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就是宝贵经验。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