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朱炳元 |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光辉典范
点击:  作者:朱炳元    来源:毛邓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09:34:03

 

         【摘要】:十月革命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创新。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概括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这些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获得胜利的论断。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成为现实、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关键词]十月革命;帝国主义;金融资本

朱炳元,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3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时代发展进步和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绝不是超越时空、万古不变的理论教条。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战无不胜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实践环境下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与时俱进地推动自身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历史。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理论,而且使社会主义从抽象的理论形态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形态,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新。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对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十月革命得以进行的现实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运动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不同的社会形态构成,各个社会形态在产生、发展和走向消亡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形态,也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也是按照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运行和发展的。

  19世纪末,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这是由于:在生产力方面,自由竞争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由蒸汽时代发展到电气时代。新的炼钢法、内燃机、石油能源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扩大企业规模,加快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在生产关系方面,自由竞争又加强了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在各个部门形成了少数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公司和大企业。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列宁对帝国主义的产生过程做出了如下精辟的概括:1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自由竞争发展的顶点即最高阶段。这时垄断组织还只是一种不明显的萌芽。(21873年危机之后,卡特尔有一段很长的发展时期,但卡特尔在当时还是一种例外,还不稳固,还是一种暂时现象。(319世纪末的高涨和1900—1903年的危机。这时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

  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都表现得十分激烈并且空前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各种矛盾尖锐化的大爆发。欧美大陆出版的经济学著作和政治学著作,越来越多地用帝国主义的概念来概括当时的时代特征。但是,什么是帝国主义?它有哪些特征?它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有哪些区别?无产阶级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帝国主义?这些问题成为当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1902年,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出版了《帝国主义》一书,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点和政治特点做出了很好的详细说明。但是,作者所持的观点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的。1910年,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希法亭出版了著作《金融资本》,该书对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经济特征做出了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但是希法亭在货币问题上犯了错误,他认为纸币本身也有价值。并且,书中有的地方流露出机会主义倾向。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和其他关于帝国主义的著作中,批判了这两本书的错误观点,吸取了书中的有益观点。

  以第二国际领导人考茨基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否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而是把帝国主义看作是金融资本采取的政策,并且提出了超帝国主义的机会主义理论,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资本主义的斗争。针对考茨基的帝国主义理论,列宁认为,把帝国主义对别国的兼并和战争说成是金融资本比较爱好的政策,这个定义的要害是把帝国主义的上层建筑和垄断的经济基础割裂开来。不管考茨基是否同意,他的目的就在于告诉人们,只需要改变帝国主义的政策,而不需要去改变私有制和垄断的经济基础。这实际上是在掩饰和缓和同帝国主义的矛盾,鼓吹同帝国主义和平相处,而不是去揭露帝国主义最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背叛。帝国主义的客观现实就是争夺世界霸权,是矛盾的不断激化和尖锐化,因此,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无视帝国主义的本质,抹杀帝国主义的深刻矛盾,是为帝国主义涂脂抹粉的机会主义理论。

  针对考茨基从政策角度对帝国主义的解释,列宁从资本演变的内在逻辑中,即从工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必然性的视角,来论证帝国主义的本性,在这一过程中创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还是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在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是工业资本。《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工业资本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揭示了工业资本的运行规律。《资本论》所展示的理论深刻性和彻底性,直到今天,仍然是矗立在当今世界经济理论界的珠穆朗玛峰。随着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对金融资本的形成、本质、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做出全面、系统的论述,是列宁的历史贡献。1917年,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出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新视野。在这部专门论述金融资本的经典著作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原理,科学地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归纳了金融资本的基本经济特征,并且对这些经济特征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分析,指明了各个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创立了完整和系统的金融资本理论体系。列宁认为,金融资本的经济基础是垄断,而垄断的实质是金融寡头的统治。金融寡头的统治加快了金融资本挺进世界的步伐,对外侵略扩张是金融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必然现象。由于金融资本具有对外侵略扩张的本性,人们又把金融资本主义称之为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但这并不能否定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阶段的迅速发展。事实上,从总体来说,帝国主义阶段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只是发展更加不平衡了。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除了战争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因此,帝国主义是垂死的或者说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著作中,不仅具有一般的资本概念,而且产生了金融资本这个崭新的概念。金融资本是在垄断的基础上,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日益融合而形成的资本形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列宁对金融资本的定义科学地阐明了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资本形态的深刻变化,同时也揭示了这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金融资本是资本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纯粹形态,它不仅要在经济上控制生产和流通,而且还要操控全部的社会生活,建立起金融资本的全面统治。

  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形态,从而也把资本主义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商业资本形态上,是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在以工业资本为主体的产业资本形态上,是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阶段;随着工业资本发展到金融资本,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阶段也就进入了垄断的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金融资本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性发展的必然现象和直接结果生长起来的。但从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不是简单的量变,而是包含了部分的质变。这是因为,只有在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并且资本主义更高阶段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才发展到垄断的金融资本主义。

  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生产的集中和垄断。自由竞争日益为垄断所代替,不仅是经济上的基本事实,而且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垄断资本主义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而且还是从资本主义阶段向更高级制度的过渡。列宁认为,考茨基玩弄文字游戏,挑起帝国主义和金融资本这两个概念在字面上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应当叫做帝国主义还是叫做金融资本阶段,是毫无意义的争论。随便你怎么叫都是一样。

列宁的金融资本理论体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以及这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规律,体现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一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全世界无产者和广大劳动人民深刻理解资本发展演变的脉络,把握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内在本质,提供了广阔而深刻的理论视野。

二、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论断

  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新论断,来源于对帝国主义这一复杂事物阶段性特征的认知,是十月革命得以发生的直接理论依据。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新阶段和新情况的过程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跳跃式地发展,赶上或超过原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帝国主义国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列宁科学地论证了这一规律,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不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特有规律,而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共有规律。在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一个国家内部的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资本主义各个国家之间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在这个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在垄断产生前的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当时,生产集中和社会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企业规模较小,经营分散,企业和部门之间尽管发展也不平衡,但是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都是有限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发展虽然也不平衡,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有矛盾和斗争,但是没有发展到打世界大战的地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情况就不同了。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原来落后的国家,还可以充分利用输入的外国资本和本国廉价的劳动力,通过提高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办法,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反,原来工业发达的先进国家,在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前,旧的技术设备就显得落后了,经济发展速度就显得缓慢。另外,已经形成的大量资本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上的某种停滞趋势。这样,就有可能使原来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超过先进国家,后来居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内发生和取得胜利,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他们具有这样的观点是基于如下判断:首先,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国际性的事业,没有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就是夺取了政权也不可能得到巩固。其次,各国无产阶级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国际性力量,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就不可能战胜资产阶级的共同联盟。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这样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到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争夺和斗争,特别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使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这种薄弱环节,往往不一定是垄断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严重恶化,无产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得到较快提高。这一情况为无产阶级革命在这些国家获得成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从而可以使无产阶级在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冲破帝国主义的锁链,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无产阶级应该在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善于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广泛地发动群众,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不失时机地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少数国家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思想。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划时代贡献。列宁在一年后写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的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给俄国十月革命和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使这些国家出现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就俄国而言,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晚,比英国、法国等国家落后了一个多世纪。在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后,也暴露出自身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当时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长时间的战争,愈发加深了俄国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更凸显了俄国这一帝国主义链条环节的薄弱性和可突破性。

  但是,要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使夺取胜利的可能变成现实,还要进一步具备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观和客观条件。1905年,俄国人民进行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经受了革命的考验和斗争的锻炼。19173月(俄历2月),发生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为实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已经有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各种类型的无产者人数达到2000万。无产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最坚定的革命力量和最革命的领导阶级。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考验,已经成为坚强的领导力量。这个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优秀的党的领袖,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月革命胜利以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政权,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就从西欧转移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环节俄国。列宁在研究国内革命形势以后认为,俄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经济政治形势已经具有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布尔什维克党有能力领导革命并且取得胜利。列宁根据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俄国经济政治形势的分析,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口号,把发动武装起义提上了议事日程,目的是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表驱逐出政权机关,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俄国建立起崭新的无产阶级政治统治。

  当列宁提出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时,遭到了党内外和第二国际一些重要人物的激烈反对。他们反对十月革命归纳起来有两点理由:一是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论违背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主要文明国家的同时胜利论;二是认为俄国经济发展太落后,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的错误观点,阐述了历史发展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和发展顺序上表现出的特殊性,而且是以这一特殊性为前提的。对于第二国际领袖们背得滚瓜烂熟的金科玉律——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列宁认为是不值得一驳的。十月革命表面上看是与同时胜利论相违背的,但是列宁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这里。他不是固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别结论,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俄国革命的客观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通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武装起义的条件日趋成熟。19171020日(俄历107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党中央通过了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并且成立了领导起义的军事革命总部。116日(俄历1024日)晚,列宁致信党中央委员会,建议立即夺取政权,指出拖延武装起义等于自取灭亡。当天深夜,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直接指挥起义。1917117日(俄历1025日),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俄国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军队在首都彼得格勒发动了武装起义。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隆隆炮声中,起义队伍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攻占了象征反动势力堡垒的冬宫。列宁起草了《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政权转移到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十月武装起义获得成功。当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和《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大会宣布组成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诞生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迅速向全国各地扩张,到19182月,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是俄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而且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它震撼了全世界,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创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一次革命。过去历史上发生的革命,都是一个剥削阶级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一种剥削制度推翻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十月革命破天荒地从根本上进行了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伟大革命,把俄国亿万劳动人民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族平等相处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开创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主义国家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建立起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十月革命不仅敏锐地发现了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而且精准地把握了有利的革命时机。在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一举突破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取得胜利。十月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出发,用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是通过创造性的理论研究,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使之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列宁的历史功绩,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样板。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美好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一大批国家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在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下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兴起了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冲垮了殖民主义的堤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过去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纷纷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产生了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当时正处于彷徨和苦闷中的中国仁人志士指明了全新的方向。走俄国人的路,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新目标和方向前进,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当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时,在十月革命的故乡,苏共解散了,苏联解体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了演变。但这并不影响十月革命的光辉,只能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复杂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今天,近14亿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对十月革命精神最美好的纪念、最优秀的继承和最彻底的弘扬。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