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全国政协委员、宁夏政协副主席、宁夏卫健委主任马秀珍处获悉,今年她向大会提交了《改进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引导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相关提案。
马秀珍在提案中写道,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应对新冠肺炎阻击战的关键时刻,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引发了网民对学术界的质疑——是先发表论文还是先进行防控?不论质疑的依据是否客观合理,但质疑的背后正折射出我国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上的问题。
马秀珍写道,一是“唯论文”导向导致大量科研精力偏离。我国学术界把国际期刊与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标杆,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考核评定以论文至上,主要看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文章,一些高校人才引进政策中1篇SCI值20万元,但对国内优秀期刊认可度不高。受这种评价机制引导,一些科技工作者为发论文而写论文,导致优秀论文争相到国外期刊发表。中国的科研创新成果最先在国外期刊首发,而我国的企业工程师、技术员反而无法学习最新成果。因这些西方杂志订阅费用昂贵,国内少有企业订阅;且大部分一线工程师、技术员很难看懂英文文章。因此,我国的许多科研工作实际是在为西方免费劳动,且有时还须付费发表文章等于倒贴。
二是“唯论文”导向导致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北京工业大学刘彩娥通过10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分析指出:仅2016年SCI收录中国学者英文论文321266篇,科研经费成本约295.56亿元人民币。粗略估计每年仅国外刊物发表文章的版面费就达数十亿元。我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刊物上的论文,版权为国外刊物所有,国内同行阅读须再花费巨额资金订购刊物或购买其使用权。粗略估计全国211高校每年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使用权花费约十几亿元,且买到的仅是一年的使用权,而非永久性文献。
马秀珍写道,这些比黄金还贵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外流令人痛心。科研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中国学者高引用文章在国外大量发表的同时,各类人才及科技成果在以论文为导向处处“世界领先”之际,我国科技型企业偏少、科技创新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现状却没有根本改变。这充分表明我们的学术导向存在偏差,科研成果和学术应用评价机制存在问题。
为此马秀珍建议:
一、坚决破除“唯论文”的不良导向。改进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效果,更加注重评估科研机构履行国家使命和宗旨目标的情况,以及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破除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同时,建立与破除“唯论文”导向相适应的资金管理措施,从严控制论文资助范围、从紧管理论文发表支出。
二、培育打造中国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以培育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内顶级期刊为目标,推动中国学术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破除一味追求在国际期刊发表“顶级论文”的错误思想,通过扶持和打造国内顶级期刊,以评定政策的引导和认同加持,吸引国内外学者在中国发表论文,降低投入成本,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在国内优先应用。
三、改进完善学术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科研成果和人才评定标准要多元化。SCI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者在本领域的学术水平,但不能以SCI论文为重要评定标准,需规定有代表性的SCI论文数量上限,或在成果评定中的权重;在评价体系中,可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专利的转化率、科技成果服务企业的效果、研究成果的决策参考价值,以及专著、各类奖项等作为重要评定指标。
四、更加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注重基础性研究,以发表论文为主,创新成果鼓励在国内首发;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建立科研人员对接联系企业机制,切实强化科技服务和转化成效,以解决企业问题作为评价考核依据。
转自今日头条(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