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裕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台籍博士候选人
浅析大陆对台湾青年的政策在疫情结束后应如何发展?
文|王裕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台籍博士候选人
第一、祖国应该积极依据一个完整中国的精神与依法治国的思想制定待遇政策,来完善与完成法理统一的实践。
尤其是未来涉及台胞的同等待遇中,对于台胞身份的解释,都应当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既有相关法律的一中精神,正式清楚表述台湾同胞身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不再模糊的台胞身份的法律定位。
尤其是台湾同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不仅是政治立场上应该有的正确表述,更重要这也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依法治国最核心的法律立场。
而且,这也符合国际的治理标准,因为承认自己子民为公民,就是对于自己领土完整坚定的维护,而且一些内部同样有统一问题的国家,如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法国的科西嘉问题等,对于其地区人民的法律身份,也一样不会松口的向全世界承认他们就是自己的“合法公民”,以彰显自己中央政府对于该地区主权的坚定维护。
第二、我们应该在台胞较多的社区中心到处设立各种免费“桥梁科目”辅导台胞就读与就业创业和培养职业技能来融入大陆社会。
当然所谓“桥梁科目”(Bridge Course)也包括教导中国历史、政治、地理与法律等促进融合社会和申请大陆高校的主流课程需要的学分,并且提供“桥梁科目”的社区中心还可以成为辅导他们能在社会里找到工作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讯息的平台,甚至还可以给台胞开设各种大陆就业创业相关的课程,来直接回答台胞对大陆政策的疑问,并可以增加对大陆社会的认同。
换句话说,桥梁课程也是新来台胞认识大陆社会,升学就业最好的直接平台。
并且,在就业管理上,鼓励大陆公司请台湾同胞来工作,同时也鼓励台胞主动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
并且他们还鼓励台湾同胞注册税务信息,并以注册后的税务信息来作为落实社会经济保障福利发放的依据,这样就可以减少政策的落实成本,也可以从报税记录里了解台湾同胞的发展和融合社会情况。
因此,大陆多利用社区中心来给台胞公开上国情课,并鼓励新来的台胞融入大陆社会。
第三、对台青年创业与就业政策因设计“以大陆需要”为主的精英政策。
这种建议思路就是未来台湾青年创业与就业辅导,应当多重视工科多于文科人才,让制造业与科技研究的优惠引进条件,使得更多岛内“核心产业”科研制造人员与企业来大陆发展,而不要引进太多在岛内已经被淘汰或落日产业的不赚钱人才或企业,造成大陆对台优惠政策的损失。
再说,两岸的经济产业发展,本来应该是台湾绕的大陆跑,而非我们为了讨好台湾年轻人,而不计代价与不顾大陆自身需求产生优惠政策的浪费。
这样不仅是可以得到台湾青年人的感激心,还会免除让两岸同胞因专业不对口而出现能力差距的矛盾,而不会出现伤台湾年轻人在大陆发展的自信心。
因此,这种发展也符合就业市场供需的平衡规律与满足台湾青年有成就融入大陆社会的自信心。
所以,笔者认为未来大陆可以采主动在建设政策上,明确规划清楚台湾青年人可以如何参与,如何得到建设需要的培训。甚至还可以引导与欢迎台湾各大高级技术院校,增加相关技术的训练与给于大陆建设相关企业有“建教合作”的直接实习机会。
所以,我们未来设计对台青年的创业与就业政策时,就应该有系统的给岛内培训与青年人“指明路”,用计划经济方式引导台湾青年人到大陆需要发展的市场来培训参与工作。进而让岛内的大学专业成为大陆培训建设人才的基地。
第四、我们可以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符合“工匠精神”政策上,将台湾青年纳入到未来的同等待遇里,是因为台湾的产业并非仅是我们所知道的文创、电子业,而更多是中小企业机械业的发展。
而且,很多家境一般的基层台湾青年,有很多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学习技能方面的教育,并也有更多学习技能的台湾青年,也是来自家庭背景就是这些中小企业机械行业的老板,而这些老板也很多就是台湾技术界的中坚力量。
此外,在岛内也有许多著名的技能学校(公立和私立),专门教授独门的科技技术,但由于少子化现象的发展,导致这些学校也出现招生问题。鉴于两岸技术人才融合需要,与壮大祖国技术人才需要的趋势,本文也建议祖国可以制定出台青的学徒规划与台湾技能学校来大陆设立分校的计划。
这样不旦可以满足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技术行业的机会,更重要也符合三中一青与满足大陆缺乏精密技术人才的市场需要。甚至,还可以让台湾独门科技技术,不会因招生不足而出现结束,反而可以让这些独门科技技术得以在祖国延续为祖国的科技发光发亮。
第五、让人才来大陆发展,构建出新型的链条结合。
尤其是同等待遇施行后,所产生的链式发展结合成果,才是融合发展构建出最成功的结果。
所谓链式发展模式就是用链条结合的原理构建出“从点至面”的全面融合发展模式。这种理论概念也同样可以运用在同等待遇给予台胞发展后,台胞在大陆的发展,也会出现不区分“大陆与台湾”完全融合的个人关系链、互相学习的技术链、彼此携手的亲情链和两岸社会发展的利益链、心灵沟通链与两岸红色市场产业供应。
然后,会经由各种链条不断交叉“编织”结合,产生网状的融合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是融合发展最大的胜利,也可让融合发展因链条结合而创造出更多无法阻挡两岸社会融合推进的未来与完成统一的方向。
因此,同等待遇对于两岸发展来说不仅是给台胞优惠,更重要还会让整个两岸关系因紧密的编织结合,而完成更多更深入“完整中国”概念的新社会融合思维。
第六、台湾研究也应该多邀请其他专业,尤其是加入心理学、哲学研究与文学专家等代表。
那是因为,涉台研究本来就是非常一个多方面与多层次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在对于台湾青年的心理分析与在社会里的行为表现看法,都可以帮得上涉台研究更深入与起到了解青年心理,解决青年心理困惑的问题。
而且这些非政治与法律的专家,也可以成为大陆在解释台湾青年社会事件时,最好的柔性润滑剂,让发生青年相关的事件,能更专业从骨子里探讨,台湾青年工作如何做的更专业。
最后、两岸血缘文源的工作必须结合。
台湾不同的民族和族群板块的特性必须要分辨清楚,所谓融合其实就是回归两岸正常化交往,正常化交往的集中一方面通过本族性的联系客家和客家的关系、漳泉和闽南的关系、原住民与高山族的关系、外省祖籍人士与原籍的联系,这点是自然强化的,但是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引导,例如从农村到城市的,包括对台湾中下阶层和三中一青等向城市流动的鼓励。
这比情缘的联系更有利于将两岸经济和人才融合在一起。而笔者认为两者一个是经济事业的发展另一个是身份认同的强化必须结合。
不能够只满足挣钱而没有国族认同,或是空有国族认同而没有政治与经济参与。政治参与和增进认同亦是相辅相成,政治认同的养成,习总书记在对北大青年的讲话也提到过,“要扣好第一颗扣子”,而台湾青年正确的国家观和政治观就必须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扣好台青在陆发展的“第一颗扣子”,必须积极主动补起台湾青年长期缺乏的爱国主义之钙,必须切除台湾青年长期受“分裂主义”之骨刺。
总而言之,同等待遇就是构建平等与壮大统一工作和完成两岸真正融合发展的好政策。大陆只要持续深入与落实有利两岸老百姓与社会发展的政策,笔者相信两岸就很快完成“心灵契合”的统一。甚至,统一工作的推广也将会如同岛内的便利商店一样,一般老百姓都会感受到温暖的爱与诚意,而支持的。
因此,推广统一工作不难,核心就是创造一个两岸老百姓都支持的“爱乡爱土与爱国”的链条编织结合完成。
2020年4月9日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台籍博士候选人;来源:昆仑策网,原载“兰斌强”微信公号【授权编发】)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