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乡村振兴 > 阅读信息
空心村,并不空:读懂乡村,才能振兴乡村
点击:  作者:张孝德    来源:3O有机农业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6-06 10:02:34

 

编者按:推文第1697天。本文摘自《有机慢生活》杂志·2021年第3"乡村振兴”专栏。

 

近代以来,在追赶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读懂了工业化,读懂了城市,甚至更加了解了西方,但是,我们却对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乡村,越来越远,越来越生疏,越来越读不懂。

 

目前,我们对乡村的认识程度,与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乡村振兴的地位与使命极其不匹配。我们不缺少振兴乡村的财力和行动力,但我们严重缺乏对承载千年文明的乡村的认识。读懂了乡村,才能更好地建设乡村,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乡村振兴“知”比“行”更重要。 

 

目前,被认为是空心村的乡村,其实不空。

 

我们今天从单纯的物质思维和经济主义,看到的是许多空心村;其实,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看,空心村并不空。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记载着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这些记忆存留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密码、能量和动力。不要忘记,你今天所有的成就和荣耀,都与这个记忆有关。

 

 

图片来源:半月谈网,编辑:李学平

 

空心村,并不空,那里有我们的祖坟、祠堂、宗庙,只要不拆掉它们,老祖宗就会仍然默默守护在那里,期盼着我们回去。切记,不是故乡不要我们,而是我们忘记了故土。我们忘记了衣锦还乡,甚至不屑于衣锦还乡,更有甚者,糊里糊涂地携带着财富,奔走在去往西方的路上,误认他乡是故乡。

 

空心村,并不空,那里有我们在书本读不到的历史故事,仍存留在那里。这些历史和故事,存留在我们准备拆掉的断壁废墟中,留在被遗弃的杂草丛生的老院里,以及房门紧锁的老屋中。那里,有我们千百年血脉传承地需要我们一辈子去读的文明密码。

 

当我们漫步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第五大道,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默默赞叹时,请不要忘记你出生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老村。因为,当美国还没有出生时,她就已经在那里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空心村,并不空,是我们目中无人才认为空。因为那里还有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仅仅因为他们无力进城、不愿意进城,就被我们认为是这个时代的落伍者,他们的命运应该和空心村一样被淘汰。其实,与进城的农民相比,他们才是乡村真正的守护者。

 

 

2019421日,海南琼海,嘉积镇文敬村贫困户马业书在收货木耳。来源:新华社、中新社

 

他们默默地耕种土地,依旧保留着浓浓的乡土情。他们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外人读不懂。他们住到老房子中,尚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是他们在替外出打工的儿孙们,守着老祖宗,延续着香火传承。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才是我们乡村的守护人,他们期盼远走他乡的儿女们回归。

 

本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为我们守护好我们的家园,等我们回来。但是我们没有读懂他们,甚至无法理解他们,我们把他们看成与空心村一样没有价值。

 

我们回来了,但我们是开着推土机回来的,要推平这个空心村;我们回来了,但我们是带着投资者回来了,要让他们把守护的村庄交给他们,要让他们把耕种的土地流转给他们。他们心在流泪,却没人能读懂他们。

 

 

空心村,并不空。星斗运转,日月轮回。时代的太阳已经从西方转到东方,新时代曙光已经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时代曙光首先照耀的地方不是城市,而是乡村。离天最近、与地最亲的乡村,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地和源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正预示着生态文明时代山水乡村复兴与振兴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讲:“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根在乡村,复兴之魂在乡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乡村复兴开始”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必然。

 

工业文明是技术为王、知识为本的时代,生态文明是文化为王、智慧为本的时代,从时代高度鸟瞰的空心村并不空,滋养古村的青山依在、绿水长流,空心村承载的文化依在、智慧仍存。乡村是文化为王时代的宝库,乡村是新时代的新空间、新载体。

 

毛主席讲:“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习近平总书记讲:“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乡村孕育着未来,乡村兴则中国兴,迈向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着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五百年前,西方走向工业文明时代,从地中海的城市文明和文艺复兴开始;21世纪的今天,预示新时代新启蒙的运动将从乡村开始。

 

空心村并不空,空的是我们的心。我们心装满了欲望和物质,忘记了故乡情,迷失了回家路。《道德经》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心村,不是无用,而是我们缺乏智慧,看不到其中的妙有。

 

读懂乡村,需要智慧,我们一定要放长眼量,以长远的眼光来看目前萧条的村庄。我们绝不能武断地认为,留下的这些空房子,就一定是无用的房子。建设乡村需要乡土情,乡村振兴的使命不是我们要拯救乡村,而是乡村要拯救我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应该带着忏悔之心、感恩之心到乡村去,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古老的乡村与时代同进步,与中华民族同复兴!

 

【作者张孝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2021116日写于北京】

 

来源:3O有机农业  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