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这是多年前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时,段子中流行过的一句话。
如果将其中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分别改为党建、业务,是不是确切呢?“轰轰烈烈搞党建”倒是不差,但“扎扎实实搞业务”就不尽合乎事实。
各单位每年检讨党建工作,总有人喜欢说“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倾向”。为什么大家总钟情这样的话,习惯于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很有点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这样的话来“检讨”呢?因为自信有了“重业务”的态度垫底,就如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那句唱词一样,似乎只要重了业务,即使轻了党务,那也只是量的问题,避免了被定性为质的问题。最终让上级只能无奈地采取“伸手不打笑脸人”待之,类似“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有这么一句------“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而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仔细分析,其中,不排除有真不懂党建对业务的领导和促进作用的真糊涂,可也更有“揣着明白”的“装糊涂”。
推而广之,为什么部分高校的思政课不受欢迎?其中无疑有思政课教员自身缺乏理想信念的问题。可如果只拿思政课老师说事,未免有“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积薪”的“卖柑者言”味道。如果进一步追溯,更有高校的党的书记,本身也党性觉悟不高的深层次原因。
这样的局面不仅仅存在于高校,还存在于部分基层党校等单位。
而如果再继续刨根问底,为什么高校的党的书记、党校的常务副校长等人,本身也党性觉悟不高?
这么些年来,仅就笔者熟识的人中,就经常有在县区任职一二把手的人,突然就调任当地某高校书记或党校常务副校长之类。虽然职级未降,甚至反升,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多是继续升职市级或更高级地方党政机关无望,才勉强做的安排。即使职级上升,也只是“明升暗降”而已。被本着“玩具车用过后,收音机里还能接着用”意图“安排”的人,从此怎能不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念头?
如果说轻党务的所谓“重业务”是对业务的“伪重视”,那么如此“外放式”安排高校党组织书记、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务,也是对全社会党建工作的“伪重视”。如果不从根上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的思政课怎么可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党校等单位的实际地位如何才能保证?
(作者单位: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对党建工作的“伪重视”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建工作被弄成形式主义的根源
2023-09-09•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