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旋律
穿越时空,依然隽永不朽
有一个身影
卓然屹立,从来不曾远去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同志逝世48周年纪念日
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
一、毛主席一生乐观豪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一颗挥斥方遒的勇敢之心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求学还是革命,即使最艰难、最艰苦、最黑暗的时期,在面临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危急关口,他都能够自信豪迈,绝无消沉、绝无萎靡。这种强大的精神状态,为他的人生提供了无穷动力!毛泽东的一生,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17岁那年,他离开韶山外出求学,改写了一首气势非凡的诗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中,我们亦不难看出少年毛泽东的抱负和胸襟。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晨提前起床,进行身体锻炼,朗读自习。他有时到后山的“君子亭”去看书,有时也有意识地到喧闹嘈杂的南门口去看书,专心致志,旁若无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用一首《沁园春·长沙》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二、毛主席一生踏实务实:“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他留给中国人最重要的辩证法启示“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不堪回首,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到鸦片战争之后一步步陷入任人宰割、民不聊生的境地。毛泽东生活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无数同胞被侵略者屠戮,无数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动荡时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图存之道,渴求刺破黑暗的真理之光。“落后就要挨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在与错误思想路线的一次次斗争中,带领革命队伍从一次次危急关头走了出来。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这实际上正是实事求是的辩证法真理。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由于没有强大的国防,成了任人撕咬的肥肉。要使新中国成为谁也啃不动的硬核桃,真正站得住、不受人欺负,就要有尖端武器。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后来,新中国正是有了“两弹一星”,我们才能不受别人的“核威慑”,中国人的腰杆子才是硬的!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大国重器,除了原子弹,还有核潜艇。当初苏联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意图控制中国海军时,毛泽东就曾愤怒地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他气呼呼地对这个当时最重要的盟友说:“要是这样,你们把中国所有海岸线都拿去好了,我们总要有自己的舰队。”毛泽东事后愤愤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于国而言,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我们才能屹立世界东方;于个人而言,每个人只有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努力,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毛主席一生坦荡无私:他心里装着革命和整个国家,唯独没有他自己那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他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当毛泽东悄悄藏起对儿子的思念时,他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前,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把对丈夫的牵挂,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砖缝里。在毛泽东1927年告别妻子之后,由于书信不通,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1959年,毛泽东终于回到故乡。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的故乡,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四、毛主席一生文韬武略:留下了一句句至今仍光芒四射的千古名句不曾忘,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不曾忘,他讲得最惜时的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使一个四分五裂、内乱不已、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变成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的新中国。使一个饱受列强欺凌和宰割、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使一个由地主、官僚、买办乃至洋人主宰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与列宁的党建理论,紧密联系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一套完整的党建学说。包括:
关于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工作路线。关于维护团结统一、维护中央领导权威、坚持集体领导的政治原则。关于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方针。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
七、是毛主席,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湾改编,决定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古田会议,明确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使整个红军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的建军路线基本形成。以后,经过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规定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实现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如果把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这样几条:军队必须执行严格的纪律和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并汲取中华文明之精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这个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就变成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巨大物质力量。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当时他是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实际领导人
△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在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毛泽东和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会议,时年28岁
△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1937年5月9日在延安合影,后排左三为毛泽东
△1931年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图为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在第一次全苏大会召开之日的合影。左起: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以他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图为到达陕北的毛泽东同志
△1936年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和朱德到达陕北后合影
△1937年5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组织中央考察团到延安考察。延安各界召开了欢迎国民党考察团大会。这是毛泽东等与国民党考察团的合影。右起:萧致平、毛泽东、涂思宗、朱德、邵华、叶剑英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确定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1938年,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延安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1944年11月,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阐明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8月,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图为中共代表离开延安前,与专程前来迎接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中)、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合影
△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经过43天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部分成员返回延安。这是他回延安后和毛泽东、朱德在一起
△1947年3月19日起,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
△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看解放南京的捷报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1951年国庆节接见志愿军归国观礼代表团
△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在武汉汉江关码头登上“洛阳”舰视察,并和该舰官兵一起航行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颁发授予朱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
△1955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致开幕词
△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空军地空导弹兵“英雄营”全体指战员
△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和解放军官兵在一起
△1964年,毛泽东同志在全军比武大会上,用神枪手使用过的枪支瞄准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1975年2月,毛泽东会见第二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今天,长忆伟人
我们将不负所望,奋发前行
(来源:“李享生活”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