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已经荒废多年的西湖进行修缮,使其恢复往日的秀丽面貌。此次修缮工作由建设部门全权负责,建设部门的领导们自然不敢怠慢,马上开会商讨修缮计划。在经过认真商讨之后,大家一致决定将西湖沿岸的墓葬全部迁走,这样一来可以保持西湖的美观,二来也方便后续工程开展。
西湖可是一处风水宝地,自古就有文人雅士以生后葬于西湖为荣,这一习惯一直保留到了民国,当时浙江的军政府还专门在西湖旁边开辟了一片烈士陵园,用于安葬战死的官兵以及死于封建政府迫害的义士,比如秋瑾同志。另外,一些豪绅也对西湖情有独钟,当时名噪一时的杭州蒋家便将靠近灵隐寺的一片天地买了下来当做祖坟,里面陆续安葬了足足5代人。
一直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行政院为了保护文物,便下了一道禁令,不允许任何人再安葬于西湖附近,违者严惩不贷,然而,这项禁令还没实行多久,抗战便爆发了,杭州很快被日军占领,西湖再度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没过多久便成了一个大号的“臭水潭”,失去了往日的秀丽。
一直到新中国建立,浙江省政府才重新恢复了对西湖的管理,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禁止民众向西湖倾倒生活污水和垃圾,同时也不许再在西湖周围安葬亲属。1953年,毛主席南巡经过杭州,见西湖风景秀丽,人文景观颇多,便临时起意在当地驻留了一段几天,期间主席逛遍了西湖周围大大小小的古墓葬,其中既有岳飞墓、武松墓等名胜古迹,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墓葬。
有一次,主席在和王芳同志聊天的时候,突然问了一句“西湖边上埋了多少人?”,王芳同志是负责省里公安工作的,他没逛过西湖,自然也不知道西湖周围有多少墓葬,于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不知道。
毛主席倒也没有怪罪他,转而点上一支烟,一边抽一边表示,西湖是全体人民的财产,应当服务于人民,而不能沦为某些封建阶级、特权阶级的“身后之地”,因此毛主席做出重要指示,要把西湖周围的墓葬全部迁走,将西湖打造成人民的公园。也正是因为如此,浙江的建筑部门才在修缮西湖的时候大胆做出了“迁坟”的决意。
不过毛主席后来左思右想,觉得把墓葬全部迁走又有些“矫枉过正”了,毕竟有些墓葬古已有之,已经成为了西湖风景与文化的一部分,贸然迁走实为不妥,于是主席又特地追加了一个指示:岳飞墓不要动。
岳飞是民族英雄,是一位颇为传奇的将领,毛主席对他颇为欣赏,曾经多次在谈话以及讲话中提及过岳飞,在读《宋史》的时候,毛主席还对岳飞有过一段很精彩的评价,称岳飞一生不幸,但却未曾沉沦,他一心报国,最终却遭奸人陷害,无奈身死。不过岳飞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信仰的一部分。保留岳飞墓,就是延续中华民族的信仰。
武松墓、秋瑾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先后被施工队拆除,其中秋瑾的遗骸被收拢起来,装进了一个陶瓷罐子中,迁葬到杭州郊外,而另外一些不知名历史人物的墓葬,干脆就直接平掉。动荡结束之后,不断有文史研究者给浙江省政府写信,希望省政府能恢复西湖的人文遗迹。浙江省政府经过仔细思考,决定将秋瑾等人重新迁回西湖安葬,并且还恢复了早先的烈士陵园,以祭奠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同志们。
现如今,名人墓葬已经和西湖融为一体,成为西湖景区的一部分,去西湖游览的游客在泛舟游湖之后,必定要去岳王庙祭奠岳飞,或者去秋瑾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以感念她为反封建运动所作出的贡献。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不断绝,靠得是传承与继承,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完美保留了先辈留下来的精神和物质遗产,并以此为底蕴继续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壮丽的长城、辉煌的故宫,才能读到古朴的诗经、飘逸的唐诗。放眼未来,我们能自信的说,汉字将永远不会改变,汉语也永远不会消失,中华民族也将继往开来,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走向复兴和繁荣!
来源:“田螺姑娘说历史”微信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