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刘继兴:黄埔名将刘志丹东征牺牲后,毛主席安排了一件事,其成果沿用至今
点击:  作者:刘继兴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19-07-20 10:51:25

 

      1936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突破黄河天险,毅然决然挺进山西,东征抗日。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毛主席、彭德怀、叶剑英分别兼任总政委、总指挥、总参谋长,麾下有红1军团、红15军团、红28军。红1军团的军团长是林彪、政委是聂荣臻;红15军团的军团长是徐海东,政委是程子华;红28军的军长是刘志丹。政委是宋任穷。

 

刘志丹

东征红军分三路渡过黄河来到了山西。

1936220日,红军东征大军挺进山西,红1军团(兼中路总指挥部)从绥德县沟口登船,突击强渡,在柳林县三交镇坪上渡口激战渡过黄河,首先登岸,把晋军的河防撕开了一道缺口,红1军团主力相继渡河,于拂晓时分进占三交镇,乘势扩大战果,长驱东进,进占留誉。

第二天,东征红军的总部和红81师尾随红一军团在坪上渡口渡过黄河,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聂荣臻、邓小平、左权、罗荣桓、黄克诚、刘亚楼、陈赓、陈光、杨成武、萧华、彭雪枫、黄永胜、杨得志、耿飚、谭政、舒同、张爱萍等红军领导人和大军一起在此地渡过黄河,拉开了东征抗日的序幕。

这一路是东征红军的主力,在柳林县三交镇建立起了山西省第一个县级红色苏维埃政权。数日后,周恩来在三交镇坪上渡口渡过黄河,来三交镇检查指导苏维埃政权的工作,在此停留了三天三夜。毛泽民也在此渡过黄河,他所领导的红军贸易局(后勤部)就设在坪上渡口附近的三交镇永兴恒粮店。

与红一军团在同一时间渡河东征的还有红15军团(兼南路总指挥部),他们从陕西清涧县王家河上船,在石楼县贺家凹登岸。这一路由毛主席和徐海东率领,全歼贺家凹一连守军后,直扑敌军河防司令部义牒,义牒守军望风而逃,红军追至石楼。

41日,红28军(兼北路总指挥部)在刘志丹军长率领下,从陕西神木县沙峁村抢渡黄河,转战兴县、交口、临县、方山、离石、中阳等地,于13日晚直扑黄河古镇——柳林县三交镇。

此时,三交的阎锡山守军有一个团部两个营和一个炮兵连,在周边筑有七座碉堡和几十处防御点,易守难攻。

由于三交镇紧扼秦、晋二省的交通要道,为黄河天险的重要渡口,故两军争夺十分激烈。

28军军长刘志丹冒着枪林弹雨,进至距敌军阵地不足300米处直接指挥,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他牺牲时的遗物,只有几份党内文件和六支缴获来的香烟。

 

刘志丹殉难地柳林县三交镇的刘志丹雕像

刘志丹军长是东征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他牺牲后,由红28军政委宋任穷继续指挥战斗……战士们胸燃复仇怒火,战斗更加惨烈,终于占领了三交。当晚,红28军在三交街道受到老百姓的盛情款待……

28军纵横晋西,鏖战三交,牵制阎军五个旅,使东征主力得以威逼太原,挥戈晋南,其威名赫赫,战功昭昭!

刘志丹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他的同学中有战功赫赫的林彪、鄂豫皖苏区红四军前任军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曾中生,洪湖苏区创始人、红6军军长段德昌。他们都进入了中共中央军委1989年与1994年两次公布的36名军事家行列。

刘志丹与谢子长、习仲勋等一道,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

获悉刘志丹牺牲的噩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很是悲痛。

毛主席交给了边区的文艺工作者一个重要任务:迅速创作一首葬礼音乐,用于即将举行的刘志丹同志追悼会上。

于是,我党的音乐家们迅速搜集素材,组成了创作组,最后结合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稍加修改,并将速度降为极慢,成为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公祭志丹同志》,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乐

刘志丹遗体被送回陕北,葬在瓦窑堡。19364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刘志丹将军。毛主席给刘志丹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的题词是:红军模范。林柏渠的题词是:长使丹心照日月,拼将热血洗乾坤。拯民卫国更忠党,史绩不刊千载存。

 

毛主席为刘志丹题词

 

同年5月,为了纪念刘志丹,党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的故乡——陕西省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1943年,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的志丹县为刘志丹举行了隆重的公葬。

彪炳史册的东征红军壮举,击溃了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000余人,俘敌4000余人;同时,东征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50万元,组织地方游击队30多支,建立了县、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

红军东征作为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奏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序曲,为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把山西作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历史性基础,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刘继兴)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