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安全战略 > 阅读信息
高德胜 丁泓茗:警惕美对我实施太空战的潜在风险
点击:  作者:高德胜 丁泓茗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2-05-10 09:25:22

 

1.jpg

美国国防情报局近日发布太空安全挑战报告指出,随着美国和盟国的太空能力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一个安全、稳定和可评估的太空领域至关重要。报告还称中国等国正大力研发可用以打击美国卫星、阻断雷达通信的太空武器,利用人们认为的美国对天基系统的依赖,挑战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地位,以使美国和盟国的太空资产处于危险之中。因此,经研究认为,美国此份报告的发布证明美方正在谋求将战争形态由传统的陆海空作战扩展至太空作战。通过此次俄乌冲突中美方对于星链系统等卫星作战系统的使用,可发现若美方对我实施太空作战,恐对我网络信息安全乃至国防安全构成威胁,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美方实施太空战的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探索外太空的脚步也不断加快。运转在外太空的人造设备逐渐增多,在太空空间站中生活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太空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人类正在开拓和探索的新疆域。人类社会千百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争斗,有争斗就会有战争。因此,太空作为人类未来生活潜在的新疆域,也必然会成为未来世界各国爆发战争的新场域。而且从现在的信息化作战形态来看,无论是陆战、海战、空战还是无人作战,都高度依赖卫星系统在观测、定位、预警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因此随着智能化战争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太空战作战样式的不断出现,在未来的战争形态中,谁能掌握制太空权,谁就能掌握地面战争的绝对优势。

事实上,自冷战开始,美苏两国在太空领域的战略争夺就从未停止过。以苏联率先将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为标志,美苏两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太空军备竞赛。虽然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看似放弃了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开始允许世界各国宇航员进入太空空间站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其背后的战略准备却始终未曾停止。以2019年美国建立“太空军”为标志,美国陆续发布了包括《国防太空战略》《太空作战规划指南》《国家太空政策》在内的多项有关太空战略的报告、条令、行动指南,为太空作战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方针。国防预算报告中的资金倾斜更是将美国发展太空武装力量的决心展露无遗。与此同时,美国还将太空武装的触角伸向了民用设施之上。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就是马斯克SpaceX公司所启动的星链计划。

此次俄乌战争中美国对星链卫星的应用便充分揭示了天基遥感、通信以及导航系统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据俄国防部公布数据显示,在短短40天内俄军共阵亡了2名中将、5名少将、16名上校、17名中校。其中将军阵亡率高达35%。而乌克兰军队能够实现如此高精度“斩首”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美国为其提供了精度极高的人脸识别技术和高速的即时数据传输。在星链卫星的支持下,乌克兰军队甚至可以实现对敌方高级将领的“接单打击”。由此可见,在当前的信息化战斗模式中,天基遥感、通信以及导航系统已经日益成为足以左右战局胜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美国“星链”计划乃至美国的太空战略对我国国防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做好战略规划。

二、目前中国面临的太空战威胁

首先是太空侦察监视的威胁。卫星侦察具有居高临下、范围大、速度快、不受国界和气象条件限制等特点。美国目前有230颗军用卫星每天在太空巡弋,可见光成像卫星地面分辨率已达0.1米,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分辨率达0.3米。此外,目前马斯克SpaceX公司星链计划已发射了2516颗近地卫星。而近地轨道卫星多为通信和对地观测卫星。因此美方目前拥有的近3000颗卫星所搭载的光学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其对我国重点地区的光学监控分析,辅助以图像识别系统和大数据自动识别跟踪系统,能够对地面的一举一动做到全方位的精准跟踪和分析。

其次是限制或剥夺太空行动自由的危险。星链卫星曾于2021年两次抵近我国“天宫”空间站,对我国宇航员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星链卫星所拥有一套自动轨道规避系统,可以让整个星链系统内的卫星处于不断变轨变姿的动态调整之中。而这些卫星随意变更轨道、姿态无疑会对其他轨道上的航天器造成极大的威胁。并且这套系统仅仅只是美方卫星变轨系统的民用版本,军用卫星的变轨系统无疑会比马斯克星链卫星的变轨系统更为迅速和隐蔽。而卫星发射的成本相较于载人航天器等其他航天器的发射成本要低廉很多,再加上美方正在积极研发可完成多次太空运载任务的航天器,卫星发射的成本无疑会进一步缩减。因此,美方完全可以采取卫星撞击航天器的方式实现对我国太空行动的限制和剥夺,中国太空系统和信息链路被干扰、破坏、摧毁的危险严重存在。

最后,太空打击对地基目标的威胁。在太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太空强国正在积极发展太空对陆、海、空基目标打击手段,由弹道导弹、临近空间飞行器、航天器和跨大气层飞行器等组成的太空对地打击力量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由通信卫星组成的遍布全球的高速信号网络无疑能够为导弹的超远程精确制导以及无人作战设备的跨地区作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可以说美方的太空对地打击力量体系一旦形成,就会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头上悬起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也会使得中国重要战略设施面临威胁。

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第一,要形成太空作战的理论和概念。人类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星辰大海”必然是人类未来的去向。太空战场将是未来智能化战争的重要战场,战争理论也必然会由过去的海权论、陆权论、空权论发展到将来的太空制胜论。因此,形成关于太空作战的理论和概念,对太空作战活动的本质特点进行抽象和概括,是研究太空作战问题、设计未来太空战争、打赢未来太空战的核心内容,对推进太空作战准备和太空部队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第二,要建构专业的太空作战部队。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未来在太空战场上的争夺,很有可能会突破以往单纯在技术兵器方面的较量,而将重点放在太空战指挥中心如何更好的运用太空部队,采取太空破袭、太空突击、太空封锁等战法,完成开发宇宙空间、实行太空作战、支援空中、地面、海上作战等作战任务。就目前的阶段来看,太空军可以执行战略侦察、预警、摧毁敌方军用航天器、打击地面军事目标、指挥地面作战等一系列军事任务。为了未来太空战争不致受制于人,我国应当尽早建立专门的太空战部队,尽早进行太空作战模式的探索。

第三,要加快研发太空战武器装备。想要夺取制太空权,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支撑;想要与他国形成太空武器威慑均势,同样需要先进的武器支撑。就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来看,太空战的武器装备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天基、空基和地基三种,按打击方式可以分为动能物理武器、非动能物理武器、电子武器和网络武器四类。其中我国在地基、空基武器方面能够同美西方达成威慑均势,但是在天基武器方面相较于美西方尚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电子武器和网络武器领域由于美西方的技术垄断,目前我国仍处于非对称战争阶段。因此,在未来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空天科技,加快建立起由天基、空基、地基武器构成的立体空天防御体系,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四,要警惕外国民营科技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美国国家安全局在2007年曾启动过一个名为“棱镜计划”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对全球范围内的即时通讯数据和既存数据进行监听。而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均参与到了此项计划之中。特斯拉公司也曾曝出过私自采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新闻。而且特斯拉汽车本身也可以作为马斯克“星链”计划的数据终端使用,因此很容易对我国的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乃至国防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

最后,要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形成反太空战威慑的统一战线。美国积极筹备太空战的战略举措不仅会对中国造成潜在的威胁,同样也会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非美国盟友国家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吸收借鉴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俄罗斯被美方太空战压制的经验教训,同俄罗斯等国家在空天科技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尽可能缩小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先发优势,共同形成对美国太空威慑的对等反制,进而保证我国能够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太空发展环境。

(作者:高德胜,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主任;丁泓茗,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环球网”,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