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食品安全监管如何既防野味又防地沟油?
陈俊杰
食品安全监管是个综合工程,抗疫期间防野味不防地沟油则是治标不治本。地沟油犯罪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却是极其复杂的法律问题、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国家的农业政策,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资源的有效利用,油脂及饲料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司法机关在审理此类案件时要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野味店式新型地沟油犯罪导致某些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过于敏感而制定脱离国情、矫枉过正的政策,在人类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当下,将动物的食品标准提高到与人类相同的程度势必导致动物与人类争食等恶果。为了避免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埋下更多的隐患,法律与政策的制定要顺应自然规律科学防疫。
一、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一旦食物不再是我们亲手栽种、亲自烹饪的,我们就已把衡量食品是否安全的决定权拱手出让给不法分子了,地沟油在中国的屡禁不止绝非偶然。
早在1906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尔出版了“扒粪运动”时代最恶心的一本书——揭露肉制品企业黑幕的《丛林》。书中写道:“仲夏的毒辣太阳照在这块可憎之地,上万头牛发着恶臭,蒸腾出传染病菌,工厂里血流成河,整车的鲜肉与刷墙的大桶、煮肥皂的大锅与装肥料的大罐放在一起,那恶臭就像是地狱。”书里说有工人得了肺结核,往地上吐痰,其他人就拖着猪肉在地上走来走去,工老百姓看到装肉的铲车里有死老鼠都懒得拣出来。有个工人不慎掉绞肉机里,拣出来的尸骨只有几小块,其他部分都混合着猪肉制成了“德汉姆牌纯净猪油”。据说,当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到这段文字时正在吃早餐,他“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甚至有传言说这位总统从此变成了一位素食主义者。当年美国国会即通过《纯净食品和药品管理法案》与《肉类检查法案》并组建了由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由此形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早期雏形。
20世纪60年代日本也有过一次地沟油危机,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惨剧迫使日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20世纪初,日本人发现富山县的水稻突然都变成了“侏儒”,长不高。1931年,这种怪病终于传染到了人的身上,许多当地妇女出现腰疼、关节痛的症状。几年后,这些患者全身骨痛,呼吸困难,到了晚期,骨骼软化、萎缩,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常常大叫“痛死了”!于是这种疾病就被称为“痛痛病”。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医学界才发现,“痛痛病”是因为富山县的神通川上游矿山废水排放引起的镉中毒。高浓度的废水污染了水源,用这些水浇灌的稻田种出来的就是“镉米”。此后,患者开始了漫长的索赔之路,并在1972年胜诉。相对于“痛痛病”,“水俣病”更是举世瞩目妇孺皆知。日本水俣镇一家醋酸合成厂使用含汞的物质作为催化剂,然后随废水排入大海,而且那个时期正好日本农业大量使用含汞的杀螨农药,这些农药也随着河流汇入水俣镇附近的大海中,污染了整个海湾的海洋生物,当地人食用鱼类后,便中毒。1955年,日本森永奶粉公司在加工奶粉时使用的添加剂是几经倒手的非食品用原料,其中砷含量较高,结果造成12000余名儿童发热、腹泻、肝肿大、皮肤发黑,最终130名儿童死亡。为此,森永公司负担6亿多日元的赔偿费用。14年后的调查表明,多数受害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事发20年后,原森永奶粉公司的负责人再次被判3年徒刑,森永公司也再次承担了约3亿日元的责任赔偿。最近有关中国的地沟油流入市场的新闻不时出现,上世纪60年代,日本也出现过一次地沟油危机。当时,台湾商人与日本商人勾结,将日本的地沟油搜集提炼后,制成食品出口到台湾。那时日本已有了《食品卫生法》,并很快阻止地沟油外流。旅日学者萨苏曾在博客中介绍,日本的地沟油现在都由专业的回收公司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将这些地沟油提炼后,加入蓖麻油,用作垃圾车的燃料——这种油一旦下肚就会引起腹泻,完全无法食用。如今,日本直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就有20多部。这些法律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不但保证食品安全,也能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日本政府也会经常修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使制度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上世纪70年代,当日本发现养殖业与种植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时,就立即启动修法程序,对多种农药制定了严格的残留标准,严格限制抗生素、农药与化肥的使用。
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食物中的细菌或病毒有关,但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世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集中于食品添加剂与农药化肥的残留。后来成为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局长的大卫·凯塞勒也说,食品安全法应加强控制添加剂,而对致病微生物的危害只字未提。实际上,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食物中的细菌或病毒有关。
1994年,美国22万人因为感染沙门氏菌而致病。某个品牌的冰激凌导致了这场灾难,但让这么多人同时发病的根源居然仅仅是一辆运输蛋液的槽车未经消毒。一辆车里的细菌最终污染了全美国的冰激凌。这样的事故在食品工业化之前是不可想象的。2001年,泰森食品公司与世界上最大的鲜牛肉与猪肉供应商IBP公司合并,两家公司合并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供应商,控制了世界上28%的牛肉、25%的鸡肉与18%的猪肉。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化养殖意味着动物将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或长途卡车的后面长距离运输。饲养场里的一头牛可能在墨西哥降生,然后运到美国喂养大,再运到墨西哥去屠宰,成块的牛肉在远涉重洋运到日本,在那里加工成食品,再卖到欧洲。来自不同养殖场的牛挤在一节车厢里,它们各自身上的致病微生物会互相传播,屠宰后的鲜肉也乱堆在一起。
相比之下,加工环节同样危险重重。2007年秋季的一天,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儿童舞蹈教师斯蒂芬妮·史密斯突然感到胃部疼痛、痉挛。第一天她强撑着上完课;第二天就出现了腹泻带血、肾脏衰竭的症状。为了阻止病情恶化,医生用药物让她处于昏迷状态。9个星期后她终于醒来,却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走路了。她的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腰部以下失去知觉,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让她瘫痪的只是一个她妈妈亲手做的汉堡。汉堡所用的牛肉馅携带大肠杆菌,斯蒂芬妮对大肠杆菌的反应虽属于极端个案,但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资料显示,5%~10%的人会因感染大肠杆菌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影响肾功能。斯蒂芬妮这样最坏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大肠杆菌毒素穿透结肠壁,破坏血管并造成血栓,最终导致癫痫甚至瘫痪。《纽约时报》记者调查斯蒂芬妮的病史、采访与查阅政府及有关肉制品公司的记录后说:“如今食用牛肉馅简直是一场赌博。”
展望未来,生物恐怖主义与食品政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将有增无减。现代食品安全第一案就同牛奶有关,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我们的牛奶反而变得更不安全了。1994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允许跨国农业巨头孟山都研发的奶牛生长激素(rBGH)在美国销售并应用于牛奶生产。然而这种激素的安全性并未得到证实。奶牛生长激素(rBGH)注射到母牛体内可促进产奶,增产15%~20%。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使用了rBGH的牛奶产品有害健康,但确凿证据证明rBGH会严重危害奶牛的健康。一般奶牛的寿命是15~20年,而注射了rBGH的奶牛寿命平均缩短了一半,有的在注射后2年里就死去了。rBGH的使用会增加奶牛患乳腺炎的机会,还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紊乱、持久性溃疡等,奶牛感染这些疾病,商老百姓肯定会大量使用抗生素,从而增加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欧盟、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禁止乳品业使用重组牛生长激素,一份加拿大的分析报告称,rBGH的使用还可能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美国并不要求rBGH牛奶做特殊标识,但奥科赫斯特奶业公司在牛奶产品上标注了“奶农向您承诺:我们的产品没有使用人工生长激素”。2003年,孟山都公司起诉该公司的标识误导消费者,说他们在暗示两种奶产品质量或安全性不同。这个官司以奥克赫斯特奶业公司修改标识而结束,标识被修改为“FDA声明,用人工生长激素不会改变牛奶成分。”尽管孟山都这次是胜利者,但在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另一个战场上,支持转基因派还没取得胜利。自1984年以来,洛克菲勒基金会每年会提供400万美元用于改善稻米基因的研究。德国科学家英戈·波特利库斯与彼得·拜尔利用这笔资金创造出了“金米”。据说这种转基因水稻含有铁与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很快,美国的杂志上就出现了金米的大幅广告,广告中一位黑人小女孩幸福地吃着金米做成的食物,宣传口号是“金米可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防治失明与贫血”。可是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时候金米还没有大规模种植的可能性。绿色和平组织经过简单的计算,就指出这是一个骗局,因为一个成年人至少要吃掉9公斤金米才能得到每日所需的维生素A,所谓金米不过是“生物技术工业正在利用饥饿的儿童推广一种尚无定论的产品,这是可耻的。这不是为了解决儿童失明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农业公司的公关问题”。美国生物学家玛丽恩·内斯特尔认为,先不管金米对人体是有益还是有害,这种宣传本身就将食品与政治联系起来了,就像美军空投到阿富汗的那些食物,只是做做样子,真正需求的人根本拿不到,美军希望看到的效果只是“我们扔给他们食物”。她说:“毫无疑问,生物技术公司希望借助金米宣传,让公众能接受转基因食品。”就连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戈登·康威也承认,食品工业在夸大金米的作用:“食品工业已将金米作为转基因食品推广运动的一部分。”
自从我们吃的不再是爸爸在地里种出来、妈妈在厨房里做出来的食物,我们就不再有食品安全了。是否该由政府与商家共同来保障食品的安全?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某官员说过:“消费者是食物的最终评判者,如果对食品安全性有疑问,那就别吃。”就连监管机构也把衡量食品安全的最终决策权推给了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理解食品安全的意义不仅是“煮熟、冷冻、清洁、分开”。食品工业化生产依赖的是科技,而食品的危险也正来自于科技。
“民以食为天”有两层意思:食物不但维系生命的必要条件,也能损害身体,甚至让人丢掉性命。取食于天然是工业化以前人类的生存方式;而自从现代农业诞生起,尤其是农药、化肥的发明与大量使用,以及现代畜牧业发展起来之后,食物已不再来自大自然,而是加入了很多工业制造的成分。食物的安全不再像古圣先贤“冒险吃河豚”那么简单了,鹤顶红、地沟油、铅中毒、激素、瘦肉精、三聚氰胺、苯并芘乃至转基因……每个成分都有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人类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动物与植物,但有很多动植物是有毒的。在世界上30多万种植物中,能用来做食物的不过百种,其余大部分都含有毒素或致癌成分;而有毒的动物几乎都是水产品,海洋中有1000种以上的动物有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芽的马铃薯能引起中毒并不是新鲜的事。这种毒素是生物碱中毒的典型代表,因为马铃薯嫩芽中含有一种名为龙葵碱的成分。这种碱与吗啡、罂粟、可卡因等富含的各种生物碱有类似的分子组成,都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而鲜嫩的黄花菜中,则含有名为秋水仙碱的毒素。这种碱为灰黄色针状结晶体,具有一个浪漫的名字,但如果煮沸十多分钟,则毒性去除。这时候的黄花,也便是那古诗中的与美人竞瘦的“明日黄花”了。苦杏仁之所以苦,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生物苷的毒素,它是生物毒素的又一种形态。据称,儿童吃6粒苦杏仁就可中毒。不过,少量食用苦杏仁反倒能治咳嗽,这与少量罂粟亦可治病是一个道理。植物中还有一种类型的毒素,毒蛋白。含有这种毒素的植物很多,尤以豆类为典型。比如美丽的相思豆,其中含有一种名为红豆毒素的毒蛋白,可谓“情毒”。只要很低的剂量,就可导致人恶心、呕吐乃至呼吸衰竭致死。老百姓对于自然的毒蛋白认识较多,但对于转基因作物中的毒蛋白却知之甚少。比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水稻中有一种能使害虫致死的BT毒蛋白,虽然短期少量食用对人体的影响不太明显,但长久来看,后果尚未知晓。这就是发达国家很多人都对转基因食品抱怀疑态度的原因。另外,还有一种酚类的毒素广泛存在于棉籽当中,称为棉酚。当棉酚含量达到0.15%时,就可引起动物严重中毒。所以,毛棉油不可食用。但很多不法分子在大豆、花生等优质油品当中,参入棉花油以牟取暴利,这样的手段屡见不鲜。在动物当中,以河豚鱼毒素、贝类毒素、鱼体组胺以及蟾蜍毒素为主。河豚鱼或许是最具谈资的一种剧毒美食了。一般情况下,河豚的肝脏与卵巢有剧毒,而肾脏、血液、眼睛与皮肤毒性也不小,但大多数肌肉却几乎无毒。四季之中春季毒性最强,六七月份毒性减弱。所以,在日本吃河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一般情况下,河豚内脏绝对不可食用,卵巢及肝脏等有毒部分绝对不可割破,去除完全最重要。去除皮及头部,只加工肌肉部位,将肉做成生鱼片生食时,要用大量的水洗涤(流水清洗3 小时以上),并将汁榨出后再吃;经过油炸、炖、烧、煮等加工,毒性也不能完全消失,但用重碳酸钠煮就鞥杀毒。
1984年圣诞节前夜,英国皮特山姆农场主发现农场里的一头牛体重下降,站立不稳,来回摇晃,看起来似乎疯了,且没过多久就死了。之后不久,农场里相继又有9头牛死去。这个最初被称为“皮特山姆农场综合症”的病症,就是后来席卷全球的疯牛病。疯牛病与炭疽热、口蹄疫、出血热以及禽流感等流行病,都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而疯牛病则以牛肉制品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了世纪大恐慌。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成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因素。而这些污染的造成,往往是人为所致。从疯牛病病毒的成因就可见一斑:用动物骨骼粉喂养动物,就是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同的疯牛病起因。德国一位教授说:“疯牛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为了让牲畜多长肉多产奶,老百姓不断增加饲料中的激素含量。老百姓像对待机器一样地对待生物,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长此以往肯定会出问题。而疯牛病就是结局所在。”
与病毒相比,细菌对食品的污染,人为因素则较少一些。当食品腐败变质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细菌。沙门氏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李斯特菌、空肠弯曲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然,并非所有的腐败变质都是坏事,酿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腐败。1955年,发生在瑞典的因食用猪肉所致的鼠伤沙门氏秆菌食物中毒,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沙门氏杆菌中毒事件,约7000余人中毒,90人死亡。而最近的南京小龙虾导致的肌肉溶解症,也被定义为小龙虾自身携带的某种“不明病毒”所致。而这种毒素究竟是什么,还在排查当中。对于受病菌污染的食物,如果及时地检测并做到防范,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由病菌引起的食品检测,一般用到时的是PCR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核酸探针技术,等等。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穆利斯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简称PCR技术),它可把细胞内的基因复制到细胞外分析判断细胞的类型。而生物芯片,也叫生物传感器,是在玻璃片、硅片、尼龙膜等材料上放上生物样品,然后由一种仪器收集信号,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结果。老百姓往往很容易把生物芯片与电子芯片联系起来,虽然生物芯片与电子芯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有这些先进的技术才能快速辨别食物中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做到提前防范。
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化肥、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甚至头发、尘埃、油漆、铁锈、机油、垃圾、纸等异物在食品中的残留,其实都是食品渣滓。与之相伴随的便是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孔雀石绿、吊白块、三聚氰胺、苯并芘、重金属……人类对于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18世纪。1763年,法国就曾最先使用烟草与石灰粉混合消灭蚜虫,其主要成分是尼古丁。20世纪40年代,化学家合成了苯氧乙酸类化合物,这便是最早的除草剂。而人类科学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万能杀虫剂”DDT(滴滴涕,也叫敌敌畏)的发明,成了诺贝尔学奖历史上难以抹去的耻辱——这种杀虫剂流入自然界后并不能自然分解,将成为生物永远摆脱不去的杀手。就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提出自己的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例如在游隼、秃头鹰与鱼鹰这些鸟类中渐渐聚集起来。DDT已被证实会扰乱生物的荷尔蒙分泌,2001年的《流行病学》杂志提到,科学家通过抽查24名16~28岁的墨西哥男子的血样,首次证实了人体内DDT含量水平升高会导致精子数目减少。与DDT一道,还有很多农药仍旧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使用,比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驱鼠剂,等等。这些化学物质成为人类挥之不去的噩梦。在畜牧业方面,则有各种兽药以及瘦肉精等在动物体内残留,并通过肉产品被人体所吸收,造成巨大的危害。兽药包括抗生素类、磺胺药类、呋喃药类、抗球虫药、激素药类与驱虫药类,等等。最近有文章披露用避孕药喂养大闸蟹的事件,是肉类食品“渣滓”的典型代表;而传言牛、猪等行业私下使用瘦肉精行业潜规则,则成为现代食品安全的痼疾。此外,重金属对于食品的污染,也屡见不鲜。铅中毒、汞中毒、砷中毒以及镉中毒等都有发生。对于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查较为简单,最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就是利用生物芯片检查技术。除此之外,食品添加剂也是食品安全最具隐患的“渣滓”之一:漂白剂、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香料……以漂白剂为例,正常的漂白剂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但在行业之中,滥用漂白剂的事件并不少见。比如,用病死母猪肉做肉松,为了改变肉制品的色泽而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死猪肉变色;在制造椰果时,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椰果晶莹透亮;用氧化漂白剂掩盖肉类、海产的腐败变质外观;将含甲醛成分的致癌工业用品“吊白块”添加到米粉、腐竹等食品中去。食品的外表异乎寻常地光亮与雪白可能意味着危险,例如本来偏黄色的牛百叶、竹笋、雪耳、粉丝、腐竹、米粉、海蜇等的外表过于雪亮。
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至少有六大误区:第一,常吃冷冻食品对人体有害吗?冷冻食品如果放的时间特别长,容易导致营养素丢失。放在家里的肉最好不要超过6个月,有一些微生物在低温下繁殖会破坏食物的营养,还会产生毒素。现在冰箱都是无霜冰箱,长期放置会导致肉里面的水分散失,吃起来的口感也不好。不要常吃冷冻食品。第二,野菜、野味安全吗?虽然野菜不受化肥、农药以及转基因等因素的影响,野味也是自由生长的,没有兽药、激素以及瘦肉精等污染,但野外生长的动植物,有可能有其未知的毒素、病菌,而这些毒素与病菌,极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伤害。比如果子狸、毒蘑菇,等等。第三,现代人工作繁忙,往往营养不够均衡,吃维生素或营养品能补偿吗?如果工作繁忙,可通过补充维生素的方法作为膳食补充。但可补充,不建议长期食用。现在发现一些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膳食补充剂每天的剂量超出了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量,长期服用也不合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组成,只有通过吃五谷杂粮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那些通过定量计算,定量分析,缺啥补啥的思维,是不可取的。如果营养跟不上,还是以食补为根本。第四,蔬菜水果如何洗涤?有人说用高锰酸钾洗,但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而且摄入大量锰对身体有损伤,所以绝对不建议食用高锰酸钾洗涤。臭氧消毒表面上似乎是氧化了农药,降低了毒性,实际上也给食物增添了氧的自由基,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不要用高锰酸钾洗蔬果,也不要用双氧水或臭氧消毒。第五,食品产地可追溯制度能保证安全吗?截至目前,老百姓对食品产地可追溯有几个认识误区,比方说只局限于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未明确要以找到与追究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人为目的。另外过于追求高科技手段,如建立网络追溯、或在阳澄湖大闸蟹身上绑上防伪标志等,只会导致农产品价格被抬高。第六,有机农业就是传统农业吗?有机农业是指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但绝不是走回头路。有机农业是由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生产健康的作物与食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发展并超越现代农业思想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只有在生物学、生态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被认同推广。
转基因食品对身体的影响,辐照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更是目前最富争议的食品安全话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有关部门就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在食品安全方面,已成功开发出了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等多个食品安全检测产品,并已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检测机构示范使用。”这里面强调把转基因食材列入不安全食品之列,避免外国人误食。但同时,农业部又批准了转基因水稻在我国的商业化种植,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即将进入中国人的餐桌。这种矛盾的根源,则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或有潜在风险的争论。另外,食品经过X射线,γ射线与电子等射线的辐射,可增加储藏的时间。所以,WTO对食品的辐照持认可态度。但许多食品问题都没有确定的答案。辐照食品会不会产生有毒物质,食用辐照食品会不会致癌,是否对遗传有影响,营养成分是否严重破坏,食品是否会产生诱导的放射性及突变微生物的危害,这些都没有定论。1980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确认一定限度的辐照剂量可能对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有些影响,但没有毒性。这次会议为辐照食品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工业社会以前,除去老百姓有意冒险尝试危险的食物,或误食有毒的食物之外,惟一的不安全因素就是蓄意而为了。皇帝御膳需专门试吃的人来检测是否安全,但那只能检验出是否有剧毒,对于一些慢性毒药,用人体来检测是难以立竿见影的。现代科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而大量的食物,但绝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现代技术催生的负资产,目前我们只能依赖现代技术来检测食品安全。
二、案例:从湖北、广东到上海
从新冠病毒爆发地湖北省到当年的非典病毒爆发地广东省再到国内人口密度最大的上海市,三地的食品安全监管抗疫施策既防野味又防地沟油吗?
2020年初,NCP爆发地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安全监管的十条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加强市场供应,督促大宗食品生产企业及符合条件的农贸市场、超市恢复生产经营,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食品供应与安全;加强生产监管,严禁采购与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制品或不具有检疫合格证明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原辅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强超市监管,保持环境卫生,减少人员聚集,取消各类促销活动。加强市场监管,落实进货查验与索证索票制度,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对未佩戴口罩进入卖场的顾客予以劝阻;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监管,自觉履行食品进货查验、人员与场所卫生等管理制度,推行无接触式订餐送餐服务,禁止聚餐或集中进餐;加强特殊食品监管,严肃查处借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名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与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强食品抽检,及时对捐赠食品开展监督抽检与风险监测等工作;加强案件查处,对食品安全领域有关违法违规行为与涉事主体,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加强宣传引导广大消费者减少外出聚餐,自觉远离“野味”等不安全食品;加强组织保障,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值守、信息报送与舆情处置工作,保障一线监管执法人员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所需。
在广东省当年的非典爆发地肇庆市,为了迅速落实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打好疫情狙击攻坚战,其高新区食药监管局第一时间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食品销售与餐饮店检查巡查,以以下五条措施筑牢我区食品安全防线、确保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监管两不误两促进。第一,加强农贸市场每日巡查监管。在各大农贸市场实施“每日巡查监管”,每家农贸市场派驻二名执法人员巡查市场,与农贸市场签订疫情防控责任状,派发《农贸市场经营16个必备》,进一步压实市场主办方责任,保障防控期间群众食品安全与生命安全。执法人员每天检查家禽与生猪销售档口,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销售活鸡光鸡是否有查验保存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销售的生猪产品是否来自定点屠宰厂(场),是否严格查验并留存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报告;执法人员还向经营者宣传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要求经营者不得采购来源不明家禽生猪产品、病死猪肉以及无法提供“两证一报告”的生猪产品,严防无法提供检验检疫合格票据的家禽与生猪产品流入市场。第二,加强食品快检工作全覆盖完成。区食药监管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克服了疫情防控期间市场内人流复杂、户外出行不便等问题,坚持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认真做到不缺位、不断档。执法人员还帮助快检人员购买口罩,消毒水等防控物资,要求快检人员做好卫生安全防护,确保完成全区快检工作任务,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第三,加大商超食品安全检查频次。为了履行好超市监管职能,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向区内10家超市派发了《农贸市场经营16个必备》,要求食品经营者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多次对各超市销售食用农产品、米面油、生鲜肉、蔬菜、水果等市场消费量大,检查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与野生动物制品,要求超市加强对散装食品销售与现场制售食品的管理,禁止提供食品"试吃"服务,销售直接入口散装食品要配备遮盖食品的防尘材料、设置隔离设施与专门售货工具、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要求超市做好自查工作,检查是否存在过期变质及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我局执法人员还指导大型商超改进服务方式,推广零接触送货,做好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不打烊,不停工,确保APP线上订单及时履约,居民在规定时间内无接触自提,减少病毒传播风险。第四,加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为了保障餐饮服务业复工复产及公众用餐安全,区食药监局开展网格化全方位巡查,对已复工的餐饮店逐户检查,派发《餐饮服务单位开工复业17个必备》,重点检查餐饮店的卫生状况、食品储存、加工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以及进货渠道、票据留存,从业人员管理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责令整改。同时还要求餐饮店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卫生有关制度规范,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禁一切野味产品流入餐饮店。另外要求餐饮店不得聚餐,只能打包食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加大食品经营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区食药监局联合公安、经贸与城管等部门加强巡查排查,督促市场、商场、餐饮单位等食品经营单位履行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发现的违法线索能当场纠正的当场纠正,对涉嫌经营无合法来源、过期变质、掺杂掺假食品、食用农产品的违法行为立即立案,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公布一起。高度重视疫情期间的投诉举报,发挥“12315”、“12345”与区内各微信工作群等举报平台作用,对违法行为及时收集相关线索资料,做到即接即处理,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做好相关解释工作,迅速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截止3月1日,区食药监局检查农贸市场110家次,家禽189档次,猪肉1050档次;完成快检1082批,处理不合格产品9批;检查超市67家次,士多店260多家,餐饮店162家次;处理投诉举报50宗,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45份,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16份,立案8宗,劝停集体聚餐45起,关停餐饮店20家。
在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上海市松江区,为了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工作,上海市车墩市场监督管理所与车墩镇食药安办,携手辖区内各村居及重点商圈乐尚天地物业管理方开展疫情期间食品安全防控各项工作。据介绍,乐尚天地商圈是车墩辖区内一个人员密集的集中商圈,为了做好新冠肺炎食品经营安全防控工作,上海市车墩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近期对该商圈多次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记者了解到,工作人员对连续经营的与逐步开业的食品经营单位逐户发放《食品经营单位疫情防控告知书》及《上海市防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食品经营安全操作指南》,从经营场所消毒、从业人员晨检及个人防护、餐具清洗消毒、食品原料采购、散装食品销售等多方面详细指导,要求各食品经营单位全力配合并主动加强疫情防控管理,禁止食品经营单位加工经营蟾蜍、蛇类等野味食品及“鸡公煲”等活禽现杀,建议并鼓励取消堂吃、劝导顾客打包回家就餐。此外,该商圈在一楼设立了外卖交接点,执法人员向外卖餐饮单位提供了“食安封签”,推广餐饮单位主动使用,以“无接触”+“封签”的方式,尽可能防止外卖配送过程中的污染。随着过年返城人员的回归及各经营单位的陆续复工,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的餐饮服务单位及食品销售单位也有部分开始经营,疫情防控及食品安全管理压力也进一步加大。上海市车墩市场监管所与车墩镇食药安办结合《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要求,集结各村居力量,集中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单位开展全覆盖排摸,同时发放或张贴告知书,并做好相关签收记录。工作人员还在“松江车墩”公众微信号与多个经营单位微信群中转发了相关《告知》与《指导意见》,车墩所执法人员检查了辖区内连续生产与提前复工的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出厂检验等做日常加强监管,着重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情况、外来人员返沪情况,查看从业人员晨检记录,特别是员工测温记录与防疫物资准备情况,告知企业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与疫病防控主体责任、制定落实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与建立企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等工作要求。
2020年3月初,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组织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研究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意见。初步意见是重新考虑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立法目的,在其中增加有关尊重生命、倡导文明与维护人民健康与生物安全方面的内容,将立法目的设置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弘扬尊重生命的价值理念,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公共卫生,保障生物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扩大野生动物保护法适用的范围,实施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完善野生动物名录;在立法原则中增加生命伦理与生物安全的内容,构建全流程、全链条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体系;在自然资源部设专门的野生动物管理局统一负责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强化信息收集、政策制定与监管执法能力与相应的技术支撑与专家咨询网络,强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能力;严格规制野生动物食用与交易等行为,提高行政处罚标准,严格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执法,加强执法力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国务院可制定《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条例》,对管理体制、管理手段、法律责任等加以明确规定。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迫在眉睫,针对地沟油沉珂的食品安全立法猛药何时才能问世?
三、食品安全监管如何根治地沟油沉珂
多少脏乱差的黑心企业居然成了市政府食品“放心工程”?有记者问是否有人查,老板则说“打点好他们就行了”!作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管部门任由黑心企业送钱送礼,进而为黑心企业贴金!有科学研究称,人食用污染有毒食品与饮用水之后,距癌症病发大致需十年左右,但以前也有过饮食毒酒、毒牛奶很快就致病、致死的例子。在食品管理体系中“打点”并不难,斩断监管者与黑心企业、黑心食品经销者的利益链则是当前治理食品安全的关键,严惩重罚黑心食品制造者、经销者之外还要重罚渎职的食品安全监管者。
针对中国食品安全威胁的对策思路:第一,提高食品行业入行标准。2002年8月1日起,等等我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检验合格的食品在出厂前要加印(贴)质量安全标志,等等即QS标志。目前,食品行业的28类食品已全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是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QS认证制度的有效性必须以强制执行与全面推行完善管理为前提。只有完善系统的管理理念与加强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从食品的生产源头与市场通路上严把质量关,保证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食品。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大力推广以HACCP为核心的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推广工作,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研究,等等确定具体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从而高效的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对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实现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予以查处。同时建立相关行政执法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抽查食品生产企业,对于违规经营的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取缔一切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与小作坊,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标准,始终坚持标准。对符合标准的食品统一加印QS标志,方便广大消费者识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等等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依据与标准,等等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等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目标与依据。目前,等等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与1164项食品工业标准。这些标准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前制订的,等等其中最早的制订于1981年。而在食品出口方面,等等一般来说执行的是进出口食品检验行业标准(SN/T检验规程)578项,等等即各类食品安全标准大都仅仅是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甚至有些食品标准形成2套标准,等等如碳酸饮料、饮用纯净水、食盐、酱油等。而食品管理先进的国家食品标准都是由国家专门的立法机构制定的,等等而且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等等清晰明确,等等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因此,等等当前完善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十分迫切。积极推广采用国际标准,等等注意追踪国外先进标准与先进的技术成果,等等研究、收集各国的技术标准等等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协调工作。这不仅能使我们及时了解国际标准动态,等等还能使国际标准充分反映我们的意见与合理要求,等等为我国食品出口争取有利的条件。参照《国际食品法典》,等等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原则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等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等等把标准与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等等消除所谓的“绿色壁垒”。把绿色壁垒由现阶段的出口障碍变成促使我们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分层次分级别全方位完善。有条件的情况下,等等建立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等等努力做到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等等以便于标准的贯彻执行。第二,建立高效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一是建立高效运转机构。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监管机构采用两个以上职能部门联合作业,只有少数国家建立专门独立机构落实食品安全管理。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专门机构,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形成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态势,始终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政府最高决策。二是提升工作队员整体素质。提升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执法队伍综合协调能力,要求执法人员依法执政,熟练运用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执法队伍工作水平。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约束,提升执法工作队员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违规操作的执法队员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三是规范执法方式。我国食品安全执法长期处于泛滥与打击此消彼长的态势,因此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根除,同时也不利于执法工作人员工作。一是规范执法。食品安全工作人员执法方式必须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把执法活动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以经常性检查、不定期检查与抽查方式,不间断地开展检查工作。二是建立检查台账制度。执法工作人员要把食品检查情况报送管理机关,并对农药、兽药使用情况建立清单,对食品企业生产记录与销售记录登记。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违规操作企业处罚,同时列为重点监督单位,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四是建立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测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种植与养殖阶段应推动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生产加工阶段实施良好卫生操作规范(GMP);流通阶段要进一步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与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食品追踪监测与对食源性疾病的控制;消费阶段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与全社会参与意识。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技术的评价与选择、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分析与设计、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估、全方位研究食品质量安全等内容。通过监测与预警系统实证分析,完善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转变管理模式,使食品生产、加工与流通过程中污染量达到最小化。第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参考国外的食品安全法规,进一步修订、补充与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与地方法规、条例,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1部食品安全法律,等等明确提出了食品安全的3个责任体系,等等即地方政府必须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三重责任体系。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的经验与教训说明,等等相对独立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等等有利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与产业政策的完善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比较分散,等等调整范围有限,等等有些已不适合食品安全的国情,等等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美国是全世界食品安全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等等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非常繁多,等等既有综合性的,等等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与《公共卫生服务法》,等等也有非常具体的,等等如《联邦肉类检查法》《禽产品检查法》与《蛋类产品检查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几乎涵盖了所有食品,等等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法,针对我国目前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与惩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梳理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减少相互之间立法的冲突,保持法律一致性与完整性。二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加大对农户、食品加工行业从业者宣传教育,增强道德自律意识。一是加大对农民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农户意识到自身问题,对农药危害对人体健康危害认识提高,同时宣传绿色无公害食品市场前景,引导农户更多地种植绿色无污染产品。引导农户种植绿色无污染农作物,通过合理配置农药、农畜产品添加剂比例,最大程度上减少残留农业比例,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食品污染。二是加大对食品生产者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让食品生产者了解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增强生产自律性与自觉性,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要性与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造成严重危害的认识,对食品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与从业人员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与培训。同时重视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消费者成为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主要参与者。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做。食品经营者强化自律意识。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等等单靠行政执法部门利用法律手段监管是远远不够的,等等它还需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齐抓共管才能得以实现。组建食品行业协会或专门的食品管理委员会,等等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行业培训,等等提高企业食品质量管理水平,等等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每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监管环节包括生产、收获、加工、包装、运输、贮藏与销售等;监管对象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食品标签等。通过全程监管,等等对可能给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等等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等等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建立食品生产商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加强对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等等同时对不合格的食品坚决不准销售,等等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等等一经发现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等等对涉及的销售、生产企业实行严惩,等等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等等从而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安全。建立食品生产商的诚信档案制度。信用体系的建设可降低监管成本,等等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等等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群众参与程度。一是建立企业的信用记录制度、信用信息通报与共享制度,等等通过及时准确地记录企业的信用信息,等等为企业的信用评级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立征信制度,等等加大群众对企业的监督力度,等等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等等增强信用评级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三是建立诚信激励机制、信用预警机制及失信惩戒机制,等等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四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等等搭建信用等级公示平台,等等增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效性。第四,更新检测检疫设备。一是购置先进检测设备。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检验检疫设备,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提升检测管理水平,实现检测机构有机结合;培育与引进高技术人才,不断研发检验检测新技术,实现先进检测手段应用,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引进高技术人才。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到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提高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必要的技术支撑与财政投入,来保证食品安全。其一,要对现有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不断掌握新技能,掌握新的检测技术,实现人与岗位相互协调,提高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其二,通过高薪招聘方式录用或聘任掌握高科技检测技术的人才,从而能更好地实现食品安全检测。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在全面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涉及食品安全的共性与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研究,提高快速、准确鉴定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技术与能力;发挥我国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优势,培养规模适度的掌握先进食品安全技术的专职人才。
有关部门曾就加强地沟油整治与餐厨废弃物管理提出以下意见:第一,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一是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以城乡结合部与城市近郊区为重点,仔细排查与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与销售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追查到底,对黑窝点一律取缔,严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要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为重点,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与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二是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城市(镇)、矿区、旅游景区等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以食品生产小作坊、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与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加强对食用油购货记录与票证检查,依法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与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对使用地沟油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一是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各地要制定与完善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要求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以集体食堂与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推行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与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二是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餐厨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具备相应资格并获得相关许可或备案。餐厨废弃物应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与容器应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三是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各地要创造条件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对餐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有效监控。四是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与收缴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运输工具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的行为;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对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不按照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除处罚外还要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的责任。第三,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要通过开展试点,探索适宜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水平。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要会同工业与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尽快确定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制定试点管理办法,对试点工作及早作出安排;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做好技术研发、资源化产品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加快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与监管体系,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产业发展。各试点城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认真做好试点工作。其他地区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相关经验,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工作。第四,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一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严格执行生产卫生标准与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与全程追溯制度,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二是建立市(县)长负责制。城市是餐厨废弃物的主要产生地,城市周边是餐厨废弃物收运与地沟油提炼的主要集散地。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是城市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特别是各城市要建立地沟油整治与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市(县)长负责制,加强统一领导与组织协调,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具体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分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统筹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地沟油整治与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三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与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认真安排与做好有关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餐饮业行业管理,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检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督,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与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监督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执行食品原料采购查验与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购买、使用地沟油与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食用油的风险监测,完善相关检测方法。四是建立健全全程监管与执法联动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监管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监管执法联动机制与监督检查机制,及时通报情况,形成联动打击合力,实现对地沟油与餐厨废弃物的全程监管,确保不留隐患与死角。第五,加强监督检查与宣传教育。一是认真组织督导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地沟油整治与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要给予鼓励表扬。对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要将地沟油整治与餐厨废弃物管理内容,作为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评选活动的重要指标。2010年9月至10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结合督导检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对各地开展地沟油整治情况督导检查。二是充分发挥社会与舆论监督作用。各地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支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地沟油整治与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地沟油与餐厨废弃物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企业与单位,并纳入企业诚信记录。要支持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有关工作措施、进展与成效,对违法使用地沟油的餐饮企业与非法制售窝点予以曝光。三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与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诚信与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营造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如何健全地沟油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第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以原料来源控制与油脂加工监管为重点,既要从严监管执法,加强源头治理,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也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合力推动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与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要把地沟油治理作为“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任务,力争取得突破。(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第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餐饮企业、行政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屠宰企业、肉类加工企业等单位应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建立相关制度及台账。有条件的单位要自建无害化处理设施,按照处理规范无害化处理并如实记录。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其产生的餐厨废弃物,由符合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至规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所处理;对肉类加工废弃物、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要委托防疫条件合格的无害化处理企业处理,签订委托处理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台账,无害化处理记录与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由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第三,培育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企业。总结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经验,推动培育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企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负责)引导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企业适度规模经营,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税务总局负责)兴办动物与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应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由农业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第四,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与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处理办法,指导地方做好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推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处置行为,防止环境污染。(由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负责)鼓励企业探索在餐饮企业厨房、屠宰车间、肉类加工车间与无害化处理车间等关键环节安装摄像装备,追溯废弃物流向,试点在居民家庭厨房开展厨余垃圾粉碎处理。(由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抓紧研究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用技术,加快制定地沟油的科学鉴定方法。(由科技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合理布局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体系,组织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所。(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第五,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大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以及农贸市场、小餐饮、小作坊等的巡查力度,加强对屠宰企业、肉类加工企业、食用油生产经营企业、餐饮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追溯体系,严格执行索证索票与进货查验制度。(由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查处利用网络销售假冒品牌食用油的违法行为,对监管部门认定的境内制假售假网站依法处置。(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商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负责)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动员社会力量监督。(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第六,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健全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通报机制,加大对制售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由公安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负责)第七,落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各地区要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加强对地沟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督查力度,落实各方面责任与各项政策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与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的处理负总责。(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在野味买卖猖獗的城乡结合部,一要完善餐饮服务单位的电子档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二要逐步完善与严格执行餐饮服务监管制度,规范餐饮食堂原料采购索证索票管理,严格检查不合理或来年不明的食用油、肉制品,等等;三要加强完善农田到餐桌的监管,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建立原产地追溯制度与质量标准制度;四要加强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整顿,特别是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原材料的监督;五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六要加强电视台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生产者及食品系统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用油在购买与存储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食品安全问题,预防一定要及时,检测结果要尽量精确,使用食品安全检测仪还要保证其不会被恶意测试。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是老百姓通往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相关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仍然要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必要用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落实食品安全测试。
老百姓外出就餐用五招就能识别地沟油:第一,明明点的是素菜,偏能吃出肉味,十有八九用的不是新油。第二,菜里的油不清亮,颜色浑浊,估计放的是多次使用过的劣质油,因为油在加热过程中颜色会逐渐变深。第三,新鲜合格的植物油是滑爽而易流动的,没有油腻之感,在水里涮一下,比较容易把油涮掉。而地沟油口感黏腻,吃起来没有清爽感,甚至在热水中都很难涮掉。也可滴几滴油在手指上,用指腹来回搓,如果有黏腻感,用地沟油的可能性极大。第四,排除食物过敏的情况,如果就餐后感觉嗓子涩涩的不舒服,或出现胃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很可能是因为吃了劣质油。第五,菜打包回家后,放在冰箱里,过几个小时取出来。如果油脂已凝固或半凝固,说明油脂质量低劣,或使用了猪油等动物油,反式脂肪酸、饱与脂肪酸含量高,这样的油吃多了对心脏不好。
为了变地沟油为高附加值的航空煤油,中国石化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用自主开发的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与工艺条件在国内首次生产出符合航空煤油要求的生物航空煤油产品。中石化先后完成了原料筛选、技术路线设计与工艺条件优化、催化剂配方定型等实验室研究工作,成功解决了原料来源不足与产品低温性能等难题,其所属杭州石化首次实现工业放大并产出生物航煤产品。与传统以石油为原料的航煤相比,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整个生命周期都具有很好的降低碳排放作用,与常规3号喷气燃料相容性也很好。目前中石化已与国内外著名餐饮公司合作,采用餐饮废油加工生产生物航煤并积极开发海藻生产航煤的技术。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中石化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产品,地沟油变废为宝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立竿见影。
四、小结:治重罪必先立重典
变“不作为”为“有作为”进而实现科学作为,在监管者与违法者的“动态对抗”中实现并保持“优势对抗”,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2020年春节前后,公安部破获一起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特大案件,挖出地沟油跨省收购作业、产量达每天数十吨、销往粮油市场……公安机关声势浩大的侦查行动对迅速查清问题、保障食品安全起到很大作用,但在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之后,地沟油制售食用油走向产业化、规模化之势不禁让人后怕。由于食品安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甚至掺杂有部门与私人利益的考虑,各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逐渐由“谁都管”变成了“谁都难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某些职能部门的惯用手法是将各自的管理权限画地为牢,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挡箭牌。食品安全的这种多头管理格局导致相关部门权责不分,进而引发的监管的不力也给不法商贩提供了“黑色产业”的膨胀空间。制度的设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有“责任心”与“主动性”。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升级”,不法商贩已非法从事地沟油制售多年,平日严守“生产环节监管”、“流通环节监管”等种种界限的职能部门的行政监管无措或缺失,食品安全承诺则是空话。地沟油案件一再敲响食品安全警钟,加强食品监管的控制显得越来越紧迫。行政监管部门要在“有作为”的基础上科学作为,在监管者与违法者的“动态对抗”中保持“优势对抗”。
(来源:昆仑策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