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规律
二、准确研判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和目标
三、美国会如何逼迫中国开放金融
四、中国金融能答应美国的开放要求吗
五、结论
(全文约5000字,作者黄少安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规律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体到国际贸易中,历史的规律就是:哪个国家强,就力促自由贸易,哪个国家弱,就反对自由贸易或极力坚持贸易保护;
同一个国家,哪个阶段强,就力促自由贸易,哪个阶段弱,就反对自由贸易或极力坚持贸易保护;
同一个国家,哪个方面强,就力促自由贸易,哪个方面弱,就反对自由贸易或极力坚持贸易保护。
自由贸易或贸易保护选择的原制只有一个:国家利益原则。强者强调自由贸易,因为强者可以自由通吃。弱小国家或国家弱小阶段或弱小方面,如果盲目开放或被迫开放,结果都是损失惨重、甚至失去了由弱变强的机会。
二、准确研判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和目标
美国对中国贸易总量逆差多少,中美统计口径不同,具体数据不同。根据美国官方统计,从1983年就开始了,2002年逆差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海关官方统计,1993年就开始了,2005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
不管谁的统计,中国贸易总量增速加快和顺差增速加快,都是2001年以后的事情,而且主要是商品贸易,而中国是2001年加入WTO。
可以看出:中国加入WTO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和世界自由贸易;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持续很长时间,千亿美元以上的逆差也持续10多年了。
那么,两个问题必须深刻研判:为什么当时美国同意中国(尽管要价很高,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加入WTO?为什么2018年美国公开违背WTO规则,发动大规模的、激烈的贸易战(以前也有贸易摩擦,但是还不能说是贸易战)?
对于第一个问题,当时美国的研判就是: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以苛刻的条件让中国加入,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有竞争力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大为有利,甚至抱着殖民主义心态,也许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倾销地。
但是,美国可能有几个方面的误判或低估:
第一,低估了中国制度的总体适应性性和弹性。总是带着意识形态的偏见看中国制度,看到的多数是“弊端”;
第二,低估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既认为中国会发生他们所希望的“变色”、“革命”,又有实实在在的不光彩的行动,想在中国“搞事情”,结果总是不得成;
第三,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韧性和学习能力;第四,低估了中国资源的支撑力(我们过去许多中低档商品的出口,都是以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支撑的)。
因此,美国没有预计到,中国加入WTO后,商品出口贸易增长会如此迅速,而且制造业产品质量提高如此之快。估计美国对同意中国加入WTO有“引狼入室”的感觉---其实这是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思维,人类是一个共同命运体,应该共同发展和繁荣。
关于第二个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大量出口美国价廉物美的商品,美国虽然逆差,但是,对美国人民的福利是极大改善,美国居民和官方不可能不知道。说中国出口影响了美国就业说法很难成立,看统计数据,中美贸易高速发展、美国逆差多的年份,是美国经济增长率高和就业率高的年份。
理论也许能证明:中国对美出口或美国进口,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至少刺激了消费从而促进增长)。如果说美国经济真有问题,肯定不能归因于美中贸易的逆差。可以说,美国的逆差是占了中国的便宜(当然中国也获益,虽然代价不小)。
可是,为什么美国以前“占便宜不喊肚子痛”或“喊得不厉害”,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就罔顾事实、大喊肚子痛而发起贸易战呢?是不是因为特朗普是一个商人更看重商业利益?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特朗普的性格问题?或者是不是像一些看起来更深刻一些的分析---是美国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如果如此判断,中国可能会犯战略性错误。
首先要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清醒认识:中国虽然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今非昔比,但是,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的、人口最多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方面与美国比较还不在一个档次;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准确说法是“商品贸易大国”,还不是商品贸易强国,在服务、技术的出口方面远远不是大国。
其次,对美国的“中国战略和策略”得有清醒认识。基本国策是利用和遏制中国。例如,曾经为了遏制日本称霸世界,美国可以支援中国抗日战争。为了与苏联争霸,可以与中国建交并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现在中国发展已经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它就必然遏制中国。不同政党执政、不同总统上台,基本国策不会变,只是不同时期有不同战略、策略和具体任务。不同总统可能有不同的说话和行事风格,但是基本国策不会变。
最后,要清醒认识美国的所谓“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美国是在搞贸易保护,但是,是根据美国实际情况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相对情况,选择性地实施保护。他是对商品贸易进行保护,同时极力主张金融等服务贸易自由,逼迫别国开放金融,因为在美国金融等服务贸易占优;美国的一些做法看起来是与全球化相背,但是它否定金融全球化、军事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吗?没有。所以,美国的贸易保护和逆全球化完全是基于美国利益的、选择性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定:美国发起美中贸易战,根本目的就是遏制中国发展。尽管中国与它差距还很大,但是,就像万米赛跑一样,中国以前落后它一圈两圈,它觉得完全没有威胁,到了特朗普执政的现在,感觉只落后200米了、有可能追上它、有威胁了,必须遏制,必须全方位遏制,必须利用各种力量遏制。这就是霸权主义者的“中国威胁论”的逻辑。发动贸易战只是其措施之一。
那么,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标是什么?必须分清楚其战术目标、战役目标和战略目标。
战术目标就是:希望中国削减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贸易顺差。战术目标让人觉得特朗普是一个商人。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目标,甚至只是一个“诱饵”;战役目标就是打击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要求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种要求无理而狠辣。不过还有更狠的,就是诱惑和逼迫中国按照其要求全面开放金融,即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和自由化。
中国削减对美贸易顺差1000看起来很难,对中国影响很大,但是其实不难,因为我们是多边自由贸易,对美出口减少可以转移到其他国家,而且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少出口一些不会对经济有太大影响,考虑到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一般商品的出口我们还应该限制才行。
也许美国目标的实现可以倒逼中国做成原来想做而没有做好的事情;其战役目标很难实现。可能在短期内对中国先进制造业有一点影响,但是,不是美国想遏制就能遏制的,美国过去一直严格限制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向中国出口,中国不是已经发展起来了吗?现在的中国,人力资本积累、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已经到厚积薄发的时期,美国根本不可能遏制,只会迫使中国进一步提高研发和制造能力。
只有打开中国金融大门,才可能给予中国经济致命打击。在美国看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甚至搞垮中国经济,从现有状况看,必须让中国在金融领域与美国同台竞争。
这才是美国的战略目标。战术目标完全可能是一个诱饵,不按其要求开放金融,就让中国损失千亿级美元(实现了也不错),按其要求开放金融,中国损失可能就不是千亿级万亿级美元,而是中国经济失去了再上台阶的机会。美国现在应该清楚,靠与中国直接军事对抗实现不了目标,搞乱、搞垮中国金融,从而搞垮中国,进而遏制中国,他觉得有自信。中国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三、美国会如何逼迫中国开放金融
总体要求就是: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尤其是资本项目全面开放,金融自由化。
主要内容或方面是:
第一,汇率自由化和市场化,目的是让人民币与美元直接对战,让人民币失去定价的自主权。
第二,利率完全市场化,同时逼迫银行业和保险业进一步开放,使得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在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较低却冗员、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与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竞争,目的是控制或击垮中国的金融机构。
第三,逼迫资本市场开放,既能在中国资本市场圈钱;又能制造混乱,扰乱证券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中国从业人员的整体能力和职业道德、监管水平决定了难以与之竞争取胜);还能直接或间接投资、收购和兼并等,控制中国产业:例如一些制造业、农业、马云式商业企业和重要资源(例如土地)。
第四,最可怕的是想间接控制中国货币发行(一系列的因素使其掌握主动,使得中国货币发行不得不被其牵着鼻子走)。
第五,阻止人民币国际化,或者引诱人民币非理性地、急速地国际化而落入“国际化陷阱”。
美国的总体思路或策略:战术目标、战役目标和战略目标层次清晰;从商品贸易战开始,让中国觉得:打起来,中国出口受损,影响顺差和国内一些企业及其就业,让中国吃亏,甚至打击中国制造业,让中国以为要吃比较大的亏,希望缓和。
美国必然提出金融开放做筹码。看中国怎么决策和对策。如果中国怕吃小亏而中大招,按其要求开放金融,那么,其战略目标可能实现;如果中国理性应对,不怕吃小亏,消减一些贸易顺差,甚至遏制一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美国觉得也不错,反正美国不会吃亏。这就是美国的如意算盘。
四、中国金融能答应美国的开放要求吗
必须对中国金融现状有一个客观认识和评估。中国金融强大了吗?能自由开放了吗?能打金融战或货币战争了吗?能够与美国等同台竞争了吗?对中国金融现状可以从“物”和“人”两个方面做基本判断:
“物”的方面:银行体系庞大、资产总量大,金融业产值大,但是资产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不够高;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巨大:巨额企业债务和政府债务(含隐性和间接的)、银行不良资产巨大、不良影子银行和影子银行业务多、“杠杆”水平居高难下;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硬件一流,软件一般;人民币国际化刚起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美元不在一个档次。
“人”的方面:中国整个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与金融发达国家差距还较大,在现代金融技术、金融产品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差距较大,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比,也并不一定占优,特别是对世界经济史、金融史和当代金融体系运行规律的研判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水平也不够。
中国有一批自认为很懂金融,很懂华尔街、伦巴第街等的人士,其真实水平可以有一个比喻:
知道游泳有几种姿势,看见别人在大海游过,有些自己在泳池浅水区游过几下,最多在标准室内泳池能游几下,根本没有在金融大海里游过,不知金融海洋的深浅和各种风险,在国内“圈”老百姓的钱可能还行,真的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其能力让人怀疑,如果让其拿着国家的钱操作,连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动力机制都没有。
但是这些人往往在国内大谈金融知识,大谈华尔街等,向领导推销其主张,要学发达国家金融,人家有什么我们得有,人家怎么做我们得做,人家开放我们也要开放。这样很危险!
五、结论
中国必须认识国际贸易历史及其规律,准确研判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和目标,冷静认识中国金融现状。宁愿承担商品贸易的小损失(其实也不一定,中国国内市场大,又是多边贸易,长期也许是好事),也不能中美国大招,按其要求开放金融。
决不能拿金融开放,尤其资本项目开放做交易而息战贸易战。中国金融需要开放,但是,主动权在我,节奏、渠道、力度、先后顺序等,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以国家根本利益为原则。
商品贸易战、同台竞争,我们现在打得起,即使初期输一点,也是一单一单的生意;金融战,如果按其要求开放,同台竞争,等于“自毁长城”。以我国现在的状况,根本打不起,打不赢,输的不是一单两单生意,而是经济体系的命脉,因为金融领域我们相对落后较远。因此,金融领域必须主要先改善体制、在内部形成竞争和提高竞争力,不仅不能盲目开放,而且必须有适当时期、适当力度、适当方式的保护,这关系中国巨额财富和中国经济的命根。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黄星清:打破美国金融霸权,以“中国方案”构建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2017-06-26杨 斌:人类悄然面临时代拐点的天堂与地狱抉择——金融危机、美国大选与北欧模式争论
2017-02-21•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