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理论建设 > 阅读信息
丁存霞 龚超: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
点击:  作者:丁存霞 龚超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8:28:22

 

2.jpg
【栏目主持词】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导。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承担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需要从理论思考、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建设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起一套体系完善、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现结合共青团中央2019年度重点资助项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项目批准号:19ZD019)的研究,推送系列研究文章,以供读者参考、讨论。

【本文提要】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是人们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引导人们对是非善恶、好坏美丑、荣誉耻辱的评价。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始终是本阶级的意识形态。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关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效能的提升。

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就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保障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健康稳定的舆论环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14,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影响着政党的指导思想、国家的政治信仰、民族精神的承继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故而探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问题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同样面临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全面系统掌握与运用新时代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用以指导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涵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的养成。

(一)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政策的落实

随着我国步入"强起来"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军事科技等全方位取得了巨大成就,奋斗团结前进成为整个社会进步的关键词,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针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呈现加剧的状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更加紧迫。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高瞻远瞩看到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不是一些简单的或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要形成一套系统化、相对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不仅要涵括中央领导集体"顶层设计"的核心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内在系统的典型特征,它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各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小学初中高中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对薄弱、家庭学校社会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一体化缺失、线上线下意识形态安全管理落后,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全工作实效性欠佳等诸问题凸显,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以及价值体系扭曲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对担当国家未来和民族发展的历史使命仍然迷茫。因此,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建设。

(二)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高校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责任。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控制,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逐渐向一超多强的局面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将焦点转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中国,并且开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时也将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渗透的重要阵地,以达到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目的。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形势极为严峻,高校作为社会思潮交融交汇的重要空间,也是意识形态产生和交锋的前沿阵地,我们务必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提升迅速的反应力,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在第一时间对国内国际的新变化新情况作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和正面的舆论反应,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追求符合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提高国家政治影响力。整体审视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问题,是抵御"西化"与"分化",反演变、反渗透的战略需要,是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保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教育战略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3]179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4]83。

(三)关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效能的提升

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入推进,国外各种社会思潮迅速涌入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潮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彼此交织、相互震荡,在高校空间中激荡起意识形态斗争的阵阵涟漪。由于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足、认知能力不够,对于美丑善恶的评判能力不足,但是又充满激情、容易冲动,在别有用心者的蛊惑下,他们凡事都将自我利益放在首位,对事情本真难辨真伪,对现实生活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他们出现精神障碍;同时,在一些人的怂恿之下,形成极端的个人主义,消解国家民族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更有甚者还形成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的价值观。这些消极的、有害的思想意识所引发的大学生现实行为与道德表现为我们现今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马克思曾说:"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5]4社会环境的改变必然影响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人,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影响高等教育方式。网络时代新媒体广泛融入高校师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也引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然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客体协同工作失衡、全员育人理念不落实、实践教育较少贴近生活、预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障碍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务必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不仅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落地生根、更要考虑高校自身的特色优势,确保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仰化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而无声",增强他们科学认识世界的能力、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建构,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丰富,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者相关理论和重要论述的继承和发展。

(一)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开创性思考。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6]98所以统治阶级的道德在社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并通过各种手段向被统治阶级灌输和渗透。因此,人们的阶级地位决定着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标准,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被统治阶级必然产生对立的道德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并逐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宣传自己的观点,传递代表自己的"普世价值"思想,从而壮大同盟队伍,打碎统治阶级套在他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因而不得不同其他一切阶级发生最激烈的对立;这种阶级形成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6]90。所以,要使共产主义意识在全社会普遍地产生,使人们普遍意识到这一意识,继而认清自己的现实处境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一切"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而"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建立社会的新基础。"[6]76-77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把"意识形态"理解为"无产阶级的科学意识形态",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贬义使用。这种改变进一步表明无产阶级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运用意识形态工具动员被剥削阶级推翻压迫者,从而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必然

任何社会流行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以及文学艺术和宗教法律思想,甚至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等社会意识,无不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社会意识直接作用于教育实践,促使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另一方面也影响到教育的观念形态。反过来,教育的变化对诸种形态的社会意识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作用,其中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尤为明显。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是人们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引导人们对是非善恶、好坏美丑、荣誉耻辱的评价。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始终是本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说:"不管阶级对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因此,毫不奇怪,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6]292-293这里需持二分观点看待。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继承性一面。人类社会共同性的意识形态被一代一代继承吸收后,表现为当代社会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每一个社会阶级的意识形态都包含为这个阶级所接受并对之有利的人类意识形态。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在资本主义阶级社会中,阶级对立既不会自然生成,也不会自然消亡,因此,需要无产阶级引领民众并开展先进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使人类意识形态能够摆脱阶级的影响而作为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独立存在。

(三)对共产主义新人开展意识形态教育

马克思特别重视对共产主义新人的意识形态教育,他认为共产主义新人是"人民生命的源泉"。而在当时,资产阶级社会赤贫现象以加速度产生着赤贫现象。犯罪行为也随着赤贫现象的增长而增长,无产阶级群体日益堕落,依靠这样的群体显然无法完成共产主义事业,因此,必须培养共产主义的"新人",培养能够把社会革命化、能够把生产关系和交往形式置于新经济基础之上的新人。这些新的生活方式之上的新人就是"将在德国形成的共产主义无产者"[8]435,他们将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由此而产生的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在1866年起草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苦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马克思进一步呼吁把教育和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联系起来。他说:"工人阶级中比较先进的那部分人则完全懂得,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7]270马克思积极倡导把儿童和少年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劳动结合起来,并在《资本论》中认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9]212

因此,马克思强调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当十八世纪的农民和手工工场工人被吸引到大工业以后,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完全成为另一种人。但是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新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6]242生产的社会管理不能由现在这种人来进行,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只隶属于某一个生产部门,受它束缚,听它剥削,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只熟悉整个生产中的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一部分。但是,"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于是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必然消灭。"[6]243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理路


(一)固本强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国家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国家现象"。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2]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一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就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保障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健康稳定的舆论环境。基于新时代存在的多种潜在风险因素,维护与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强大,西方国家日益感到"威胁",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巨大挑战和障碍,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来教育和武装全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思想统一性。要站在党的前途命运高度,做好网络社会下意识形态管理工作,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把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全社会的意识形态,使党的理论信仰、价值观念、理想目标、执政理念、施政方略、政策主张成为社会成员的共识,引导网民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研判风险:全面分析当前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资本、网络的全球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全球化视域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直接的意识形态攻击与威胁、文化渗透与诱导、在他国培植急先锋等多种方式,从而达到资本主义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意识形态全球化的目的。随着互联网信息、数字化新媒体等成为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输出的重要平台,以及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发展不完善、互联网技术的滞后以及网络意识形态战略战术不佳等,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内外环境遭遇巨大挑战。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阵地。

面对世界范围内网络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客观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维护我国主权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角度出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形成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积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具体而言,第一,注重顶层设计,确立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网络强国战略;第二,推动技术革新,实施以核心技术和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完善制度保障,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三)落实责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10]531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11]这就要求教育领域中的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以及统一领导,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必须在政治立场与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坚守党的原则、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党委党组织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关心教育、熟悉教育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校是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域,只有坚定不移地坚定党的领导,才能发挥学校党组织教书育人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强化党的领导,才能使学校党组织成为全体师生最信赖和最依靠的港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为推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思想保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的根本遵循。

(四)同心合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体系化构建

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我们必须"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2]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也必须坚持"一盘棋"工作导向,党委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共同参与,各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心同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0]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密切关联,携手共进。具体表现为:宏观上,我们要从统筹维护国内外意识形态安全、明确国内治理主体责任的角度进行综合思考,强调凝聚合力、协同共治的系统布局;微观上,要细化意识形态工作举措,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到学习生活各方面;打通校院之间意识形态工作沟通渠道;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全方位育人,构建思政课、综合课、专业课三位一体大课程;构建文化、实践、网络三位一体意识形态工作大空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冯刚.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编年史(1978-2018)[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9.
[1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3-11.

(作者:丁存霞,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龚超,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来源:昆仑策网,原刊于《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