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经济金融 > 阅读信息
蓝正威:​对可能发生的系统性经济危机风险预警
点击:  作者:蓝正威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9-12-23 09:51:06

 

1.webp (7).jpg

 
必须警惕,我国离系统性的经济危机可能只有一步之遥。

太多的迹象,都在指向着这个危险的未来,而当中美贸易协定金融开放度谈判最终落地,迹象终于变成日益临近的倒计时,整个市场都在焦虑中茫然地躲避,实际却只是在静候变局的来临。但是,在这经济巨变的前夜,很多人仍然对这次危机风险的预警抱有疑虑:
我国经济到底会不会出现经济危机?
危机是否源于金融开放后的外资做空?
风险究竟是局部性的还是系统性的?
这次危机究竟会带来多大的社会影响?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唯有认清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总体的现实才能回答。所以在此容我先开门见山:我国当前面临的金融乃至经济领域的危机风险,实际上是我国经济长期畸形发展所带来的必然反应,并且当下一旦同国内外反对势力所暗中输入的对冲性风险相结合,极易引发经济全面的系统性危机,乃至政治性危机。

这样的言论也许确实是语出惊人了,其实我个人也希望这一切都只是一种假设。然而,当所有的迹象都在指向着这个未来的时候,我们还能一概当其为危言耸听吗?当局势在迷雾中逐渐显出恶化时,我们唯有从宏观框架入手,一步步厘清纷繁局势的核心矛盾,由内至外,方能勾勒出事态未来可能的发展。

暴风雨前,太多的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写作本文,也正是这个目的。希望热爱祖国的有识之士们,能看到我所见到的那片压来的黑云,暴风雨就在后面。
 

一、地方债务与房地产——可能引发的危局

 
能够毁灭中国经济的,永远只有中国自己。

如今我国经济形势已是危如累卵,可哪怕在如此的危局中,又有几个人还记得那个最基本的问题:我国各地的经济究竟在靠什么维持和发展?

其实这个问题有着众所周知的答案:中国经济本质上是生产力集中型的经济,所以全国大部分省份经济的运行,本质上是由财政转移支付所主导的,是典型的财政型的经济。

当前,除了支撑着我国财政的七省五市(北、上、广、深、津、苏、浙、闽)等造血省市外,我国其他的全部各省的财政均为负债。换句话说,在承接了中央的转移支付后,各省仍然需要发债才能担负一省的财政开支,而中央也同样需要发债才能支持财政本身和转移支付,这是面上的情况。

而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国中西部各省除老三线工业区外,都普遍缺乏足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工业制造业,而如东北或老三线工业省等省市虽然不缺工业,但重工军工吸纳的少量劳动力和并不高的收益根本不足以支撑当前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所以这些省市经济的实际支撑,仍然是财政转移支付,各省城县市中琳琅满目的服务业,也只是在为转移支付来的资源提供服务,实际只能算财政驱动下的衍生和附属,而不能起到任何驱动作用。

这也就是说,我国经济的运行,实际上一直都是由沿海少数发达省市驱动的财政型经济,各非工业省的经济发展,本质上是被财政转移支付所带动的经济活动,各省各地的经济,仍然只是随着转移支付的节律而吐息的一种运动而已。

这种情况不止是我国的国情,世界各国都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我国占比较大,所以这局面本来应该没有任何问题。然而,一件事情永远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形势,让这种结构日渐变得岌岌可危,那就是地方主导的房地产大跃进。

房地产市场的高歌猛进,让许多地方政府发觉自己犹如坐拥了一座取之不竭的金矿,于是这个市场的畸形发展很快就绑架了中国经济。对此,已经有无数人分析过其各种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从全局出发,将房地产带入我国经济的运行模型进行分析,便不难得出结论:这个市场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崩盘的市场。

房地产发展的本质,是将城市化扩张的成本和资本积累的成本,通过高额的房价转嫁给广大的城市中产,而且这是一种典型的透支型经济。由于房价过高,所以这种转嫁必须通过银行给老百姓透支债务方能实现。

然而,主导全国大部分省份经济的都是财政转移支付,所以当房地产商向中产转移成本和盈利时,实际上主要透支的是这个地区往年转移支付的积累额和未来的预期值。而由于这些省市仍然缺乏制造业和外向型服务业,所以其扩张不可能超过转移支付的增长幅度,也就是说,能买房的人无论如何都是有数的,不可能无限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房价过度的高企,动辄可以吸纳一个家庭十多年的储蓄,或是带给年轻人要还十多年的债务,那么这种成本转嫁的透支额度也必然是有限的,不可能增长过度。

所以,当全国的省市,在转移支付规模增长有限、转嫁透支额度有限的前提下,还在大跃进般大兴土木建房产,所带来的后果则必然是:天量的地方债、城投债、房地产债以及居高不下的居民杠杆率。

那么,这些债怎么还呢?

答案是,正常还债仍然只能通过以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财政偿还。而我国当前各地房地产投资都早已远远超过了城市扩张的极限,这种情况所带来的,是普遍远远大于显性政府债务的地方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并且房地产企业本身也都有着惊人的债务规模,这些钱都需要以转移支付为基础而偿还。一旦这些债务的到期规模超过了当年转移支付的规模,财政悬崖就将不可避免。

到现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总体上都在负债,而隐性债务高筑的地方则更是前所未有地依赖着财政的输血,并且不安地等待着财政悬崖的到来,加上如今年年创新高的居民杠杆,我国经济实际在债务上走钢丝,经济的循环已然依赖于债务的循环,这种循环实际是一种用银行储蓄维持的循环。这是一种高度危险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债务循环如同一堆杂乱堆放的易燃物,只需要一根小小的火柴就能使其火光冲天。
 

二、金融衍生与国际资本——趁火打劫的游戏

 
世上绝没有坐以待毙的既得利益者,也绝不会有不食荤腥的虎狼。

金融开放条例的落地几乎不可避免。很多有识之士早已警告过其巨大的危险,而今中美贸易谈判的第一阶段已然结束,且其条款在金融开放上是双方高度不对等的,这对我国本已危机风险重重的经济形势而言,无疑是加重了危险性。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看看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美元资本入华的目的在于制乱并夺取我国经济的主动权,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摆在他们这个目标面前的,仍然有如下障碍:
1、美国自身也处于债务危机的边缘,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将危机转嫁给我国,它自身就必然要迎来经济硬着陆,对于一个金融霸权国家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

2、我国经济体量巨大,单纯用资本控股的形式永远也无法真正控制我国的经济,并且通过股权分红带来的收益,对美国当前庞大的债务缺口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综上,其实现在正常的资本扩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美国的需求了,必须整体对我国实现抄底,美国才能转嫁危机。而要实现这一步,唯有在一次大规模的金融战争中,重创或摧毁我国的金融体系,才能真正做到。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金融战争,其彻底胜利的标志,在于金融攻击能够瘫痪对方金融系统,引发其系统性风险甚至是汇率等风险,这种状态下抄底就将十分容易,例如美国九十年代对俄罗斯的金融战就达到了这种攻击效果。而我国市场巨大,金融系统对一般危机有着极强的承受能力,如要实现瘫痪,必须深度利用我国经济的内在矛盾,通过放大和组合已有的风险,最终引爆系统性危机,这是唯一的路径。

那么,当他们日复一日地注视着我国经济时,他们会看到哪些致命的点?

致命的点,正存在于我国的债务困局和已有的对冲性危机中:
1、上文详解的债务困局,本身就已经对我国市场构成了巨大风险,而这种充满风险的市场环境,恰恰是制造一次金融危机的最佳土壤。

2、国内现今已然存在着一个规模相当大的金融衍生市场,这个市场围绕着债务而生,其中ABS规模已然巨大,对冲性CDS/CLN一类也早已在黑市泛滥,这些高危的衍生品实际上正是我国系统性风险的致命催化剂。幸运的是,从前由于监管政策,这些东西尚且没有被系统性地铺开衍生。当然,新中美协议达成后情况已经变了。

这里我要特别对金融衍生作一些说明。衍生品自引入伊始,就是对我国债务困局的一种毒解药。衍生品分类方式繁多,我个人主要按其性质将其分为债权证券类和期权对赌类:
债权证券类主要以ABS/CDO一类为主,本质上就是将一堆债务包起来,量化评级后连债权一起卖给别人。这种类型的衍生品除融资用途外,主要将被各类持有坏账的银行、券商、融资平台,将手里的坏账打包卖出去,转移给他人。

期权对赌类则是类似于CDS/CLN一类具高度风险的期权,本质上就是用跟别人对赌,一旦生效接赌方就要赔偿一倍甚至数倍资金,这是一种高风险的工具。其引入的主要目的即是给国内庞大的债务主体转嫁风险的一种手段,祭他而保己。这种衍生品在市场上早已扩散开来,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只是当事人都缄默不语而已,这实际形成了我国经济中最大的风险点,因为对冲机制可以将任何债务的风险敞口扩大数倍甚至十多倍。

面对着这样的局面,跨国资本当然会心中窃喜,因为一场大爆炸所需要的材料都已经准备就绪,他们只需要正确地引爆便是胜利。我国当前面临悬崖的城投债、地产债早已超过十万亿大关,仅用其中一部分债务进行金融衍生,都可以创造出数十万亿规模的风险敞口,而每年我国的转移支付额都在5万亿以下,也就是说,一旦形成大面积违约,即便是中央出手也无法解决这种事态,那么这种事态自然分分钟会震荡甚至摧垮我国的金融系统。这正是跨国资本想要的。

然而,对美资而言若想全面达成这样的效果,仍然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我国的金融衍生市场的开放度不够,很多在国外可以实现的复杂衍生性操作,在我国尚未放开,很多债种也尚未证券化,并且银行券商对这种衍生品的推广和合成仍然存在生疏和谨慎,不能将系统性风险完全彻底地扩散开来。

2、对于金融战的发动,除了资本的进入,还需要金融机构的进入,必须在危机的演进和发酵中对危机本身的态势和进展进行全面控制和主导,则需要对大量的这些外资控股的金融机构进行布局和把控。

3、引爆危机后,大量潜伏资本需要撤出,大量收购资本需要在崩盘后介入抄底,甚至包括其在我国国内的支持力量也需要将其资产避险,这些都需要大量他们控制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开始他们的行动。

综上,美方资本所需要的,是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和市场业务限制的放开。随着第一阶段谈判落下帷幕,我们基本可以作出预测:美方资本必将借机千方百计将我国推向深渊。
 

三、大坍塌——危机的爆发和演进

 
所有通向危机的路都已被打通,危机还会远吗?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危机的影子,但这是不够的。这一切预测如果要有意义,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危机进行一个模糊的告警,并且我们必须还要对危机演进的脉络进行预判,弄清在金融动荡中真正受损的关键部位都是什么,这样的告警也才有意义。

那么,危机会如何爆发?会怎样演进?这里,我们不妨站在暗中主导的美国人的角度,想想看,他们会怎么进行主导?

美国人想要的是一次全面的系统性危机,而通常要导致这种危机,就必须瘫痪或过载国家中枢的银行/金融系统,而对于我国这种体量的经济体来说,这不会是容易的。

然而,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经济实际是被两方面的动力支撑着,一个是银行金融系统,另一个是财政支付系统,任何一个系统的失控都会给经济带来全局性的影响。然而,我国的财政系统已然在债务压力下不堪负重,一旦地方债出现大规模违约,杯水车薪的转移支付额根本难以应对可能出现财政悬崖。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一旦跟金融系统的矛盾建立了联系,很容易就会出现系统性危机。

所以,对于美资而言,相比去进攻易守难攻的银行金融系统的挑战,他们只需要想办法迫使转移支付的环流暂停或过载,就直接会引起可怕的连锁反应。这是我国经济当下最脆弱的死穴,但也恰恰可能就是跨国资本发动金融战的切入点。

按照目前的形势分析,针对这个致命的弱点,美方最可能采取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我国市场上已经存在着的金融衍生市场,依托由贸易协议进入我国的金融机构,通过对冲性衍生,将各地的隐性债务,与几个造血省的经济联系起来,具体措施为:
1、依托已经入华的金融机构,接手并发行更多以地方隐性债务为标的的CDS/CLN,并在金融机构的框架下,将其以ABS或时下更火的ETF等形式包裹在某种证券或基金中,隐秘向社会更多领域扩散。

2、有意地主导并调整占主体金融对冲服务的方向,将全国各地庞大地方债衍生的CDS/CLN合成于其发售的证券或ETF中,然后大量向造血省市的金融机构推广扩散,这就相当于是建立了一种连锁反应机制,一旦地方隐性债出现违约,就将立即与中心省市的这些被暗中对赌的资本主体产生协议索赔,巨大的风险敞口可以让中心省市的金融市场立即陷入危机。

3、在危机时给大量抛售股票及其他资产的空头外资提供南向进入香港的通道,从而让一部分攻击资本撤出,使我国本币汇率发生动荡。

4、金融动荡中,这些外资金融机构还可能借人民币汇率动荡时期,在市场上运行一个美元外汇黑市,而一旦其成规模,很容易就会对本币产生驱逐效应,这种方法在苏联解体后美对俄金融攻击中就用过。

完成这些部署后,我们能看到一个危如累卵的局面。

我国各地规模庞大的地方隐性债已经临近悬崖,一旦其被标的于外资的CDS上,包裹于证券中而向造血的中心省市扩散,当地方债因为种种问题违约(这里甚至可以是人为操作),中心省市的资本市场立刻就会被衍生品的对冲机制炸得一片狼藉,原本的转移支出省,会立即陷入大规模负债和财政困难。

而一旦造血的省市暂时陷入负债,就无法完成当年的转移支付。而中西部各省的发展,几乎都建立在对转移支付的依赖性上,转移支付一消失,整个经济必然停摆,这又会触发其他领域衍生品对赌机制,造成更进一步的爆炸,这种爆炸反过来又将波及中心省市,最终形成犬牙交错的恶性循环。

在这种规模的动荡下,各领域的对冲性工具都会被接连引爆,各类证券都会如多米诺骨牌般跌破面值,再随着空头外资做空股市,整个市场将在短时间内哀鸿遍野。

而不要忘记,这些年我国在债务上运行的经济,实际也是运行在为数不多的银行储蓄之上的,而一旦这种规模的债务/金融危机爆发,银行系统不可能有那么多钱去应对如此巨大的衍生规模,于是乎,金融系统同样可能出现危机甚至停摆,这便是金融战成功的标志性事件。在那之后的,一些这些年闻所未闻的社会性乃至政治性事件,可能都会以一种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结语:一个时代的转变
 
无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它都终将迎来变局,因为时代总会迎来变化。

行文至此,我们应该已经知道了,当下我国面临的,已经不简单只是一次金融危机的风险,而是一次触及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边界的大变局的风险,我们所熟知的一切,都将要经历空前严峻的考验。

考验当中,我们将不得不面对那些回避多年的现实——

我们的共和国原本就生于西方的包围当中;

我们从来都必须为了生存而自力更生;

我们也从来都应当善待那些支撑着国家的劳动者;

我们从来都应为抵抗侵略付出自己的本分。


其实,如果我们都做到了这一切,又怎会有危机呢?危机的到来,正是因为这些本来应当做的事情多年来都流于形式,以至于沉迷于声色的我们,不得不用这样的被动的状态,回首面对已逃避多年的自己,面对这个共和国本来的样子。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一些阵痛和寒冷,就如同在温室里熟睡的人被门窗崩裂所带来的寒冷惊醒,不得不走出门来,感受屋子外面的满天飞雪。

寒冷,会是真实的,但人只要真正感受到寒冷,就一定会用尽全力让屋子重新暖和起来,这就是希望。青山仍在,人亦未老,希望也仍在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10.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