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1月11日-星期六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百姓话题 > 民生权益 > 阅读信息
徐宗俦:慎提养老“产业化”“市场化”
点击:2370  作者:徐宗俦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3-11-29 13:13:59

 

据国家统计局20215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02亿,占人口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亿,占人口13.50%。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如何让养老合乎社会人群的预期,走好每个人都绕不开的“生命最后一公里”,这是人人必过的“人生关”、迈过的“生命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得有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养老体系”以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敬老、助老、养老的政策措施。中国特色就在于:只要执政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式养老”也就一切自不在话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越发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14次提到“养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民情的养老统筹安排。诸如:“基本养老保险”问题、养老“服务业标准化”问题、加强养老“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问题、“推进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问题……真是不可谓不细致、不周全、不具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即“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题中之意就包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旦把马克思主义与之密切结合起来,必将会趟出一条崭新的、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适应的普惠型、服务型、互助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体系。

 

笔者作为民主党派九三学社成员,曾经多次到过多地对诸多类型的养老院、相关单位进行过专题社会调研。其中印象较深的是重庆在尊老、敬老、养老方面,总体做得不错。比如,重庆有个民营企业“宏善集团”旗下的“宏善康享苑颐养中心”的养老院,其硬件、软件蛮好。我前几年曾对该院出现的一时困境、尴尬以及好经验、好作法在《人民政协报》作过专门介绍。该院现有护理人员七十多名、医生三十多名;目前视住院者个人不同身体状况实行不同住院价位,从每月三千多元到七八千元(一对一护理)不等;政府相关部门按照一定住院率给予补助(其他同等类型养老院皆然);该院多次受到国家、市级民政(人社)、卫健部门的表彰。特别是袁家军同志甫任重庆市委书记,便专程到该院视察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显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问题的专注。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体系,既要顺其尊重人们居家养老的意愿,也要创造养儿防老的条件,更要不断摸索、创新和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化参与的医养、康养、社区与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养老新业态、新功能、新模式、新办法。同时,必须讲究法律规范、健全完善管理及综合监管制度等等系列保障措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体系,一方面要顾及到我国各地各民族各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活习俗等等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而不可能在养老环节上实行“一刀切”;另一方面又要创造条件满足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而出现的各种“刚需”。这些,本身就十分考验各地各级各部门相关领导者的智慧与水平了!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体系,笔者从务实主义角度出发,不认为、不认可、也不要求国家对全社会的养老“大包大揽,全面买单”。但是有一点“共性”: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养老”,应当以“事业”待之。从任何一个角度讲,都不能一塌刮子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出养老“产业化”、“市场化”!

 

须知,动辄把“养老”归纳于“产业化、市场化”,这样一推六二五的话,绝不是解决养老环节中所有棘手问题、难题的灵丹妙药!反倒更可能刺激出一些“不法资本”浑水摸鱼:类似“这里插几根葱苗,那里割一大片韭菜”那种忽悠人民群众的“坑老、啃老、害老”的诈骗勾当,给执政党“挖坑”,让人民政府“背锅、背书”的鬼把戏,把“养老”这个原本好端端的“经”,念歪到十万八千里!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之所以提出要把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养老”当成“社会事业”来做,就是为了既绝对避免出现“老无所养”那种“最后一公里”走得十分凄凉有辱人伦的局面,又不至于出现超越现实而一味“均贫富”那种绝对平均主义。

 

好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已经找到用“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办法来解决如何共同富裕的路子,其中自然包括“养老事业”是重要的实质内容之一。

 

一旦把“养老”当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来做,必然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君不见,现实纯事业性质“养老院”,各地皆“僧多粥少,一床难求”;推向“产业化、市场化”的“养老院”,一般百姓拱手捧出全月养老金也跨不进“高门槛”……因此,慎提养老“产业化”“市场化”,有助于让党和政府在养老政策制定、经费投入、技术培训、社会管理等等方方面面,都要让国家“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来“扛大头”才是!

 

作者:徐宗俦,副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九三学社中央“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宣讲团”成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思想建设与理论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原贵州省政协委员、安顺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安顺市委副主委、安顺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