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军事行动,其行动内核、行动逻辑、行动过程都是高度相通的:
比如二者在态势感知能力上,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部队作战,首先要确保的都是态势感知能力。部队作战需要利用天基、空基、陆基等多种主动/被动侦察手段,对敌方位置实施侦察,标定其战役战术重要节点等;抢险救灾的问题是一样的,抗洪抢险、地震救援,作业地幅大,情况复杂,必须明确哪里是救援的重点。
又比如二者在部队的调动和物资运输上,其实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抢险救灾,机动和物流运输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作战中,部队需要通过综合手段,迅速机动到相应的战役发起点,或者机动到有利的战术位置上;抢险救灾行动也是一样,对抢险队伍的机动同样提出了高要求。
比如最典型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空降兵勇士空降震中的行动,就是一次典型的救灾过程中的机动;再比如此次河北洪涝中,出动部队大量转移群众,将受灾群众从危险地带转移到安全区域的行动,同样可以被视为广义上的机动。这对于救灾兵力的使用,整体运筹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业难度同样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役中对部队的机动要求。
至于物流运输那就更不用提了,抢险救灾相当大一部分运力,都要用于运输救援物资。相比军事行动,抢险救灾的物流运输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点对点运输、差异化运输特别多。毕竟你要把物资发放到每家每户的手中,而不是发到某一个营或者连手中,每家每户所需要的物资又都不一样,这都给抢险救灾中的物流运输和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精细化需求,甚至要比作战行动更加复杂。
最后,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抢险救灾,一套完备的指挥体系都是很需要的。毕竟,侦察行动类似于军事行动,部队机动类似于军事行动,物流管理和物资运输也类似于军事行动,这意味着抢险救灾本身就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其指挥体系和指挥逻辑应该是类似军事指挥,应当确保军令统一。
军民融合的巨大作用
也正因为抢险救灾本身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征,从长远来看,一些军民融合技术,包括军事行动的逻辑,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抢险救灾本身,极大地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
从指挥体系开始说起,这救援队伍一多,指挥体系很快就出现了打架的情况,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救援队伍到达后、在现场无所事事的情况。
古代战争主兵和客兵协同作战的场景,非常容易出现指挥问题。试想,如果未来在抢险救灾中,能按照指挥集团军的方式来指挥这么多救灾单位,所有部队到来之后统一规定一个报到地点,进行合理的兵力的装备管理,为所有单位规定相应的通讯频率等。那么,对于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使用能力和统筹能力,显然会高上好几个台阶去。
又比如在态势感知能力上,如果接下来还是能够按照部队指挥的模式,将比如光学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大型战场监视无人机、小型民用无人机等,所有的态势感知系统图像全部进行综合,形成统一的态势感知图景。那么毫无疑问,未来的救援指挥部对于受灾区域的整体灾情,会有极其直观的感受,这远比使用语音报告要直接和迅速,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
而最关键的还是在机动和物资运输环节上,抢险救灾的机动和物资运输有这么几个和军事行动不同的特点,比如点对点运输相当多,差异化运输更多。这就决定了以往的传统物流和机动模式,在抢险救灾中其实是不够精细的,比如使用直升机运输,只能运到物资集散地,从物资集散地到受灾群众家中,还需要大家手提肩扛,或者就只能使用直升机往下丢。转运受灾群众也是一样,要么先把大家集中起来再统一运走,要么就只能使用冲锋舟橡皮艇等装备,挨家挨户实施救援,救援效率比较低,所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试想,如果我们能够大量装备军用,或者农用无人机,比如一次性出动500架大型旋翼无人机。那么,甚至可以从后方的物流仓库,直接对一线的受灾群众进行点对点运输,最起码也可以做到比如直升机和卡车把物资运到前方集散地,从集散地直接使用无人机送到老百姓手中。这毫无疑问比手提肩扛,或者直升机空投要方便得多,而且还可以直接做到精细化投放。
如果咱们再开开脑洞,使用大型、运载量高达100千克的旋翼无人机,那没准都能直接把人从灾区给带出来了,而且可以点对点直接带出来,不用冲锋舟一家一户的救人,这效率也就更高了。
未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军民融合技术,必将在抢险救灾和应急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才是无人机的正确打开方式——世界和平,我们才是认真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伊万频道”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