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秋风起,天下动。
编者按:
盛夏,国家领袖在去香港的路上,特意停留湖北,寓意深远。
此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早前,成渝双城战略、黄河生态经济圈也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长三角扩容中,安徽被纳入,但传统上,安徽也是一个内陆省。国家推出19大城市群,其中,长江中游和成渝成为仅次于京津冀、大湾区与长三角的第四和第五极。是第一档。包含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五省市。在第二档中,中原城市群赫然在列,核心就是河南。
内陆战略腹地,对于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究其范围,其实就是长江流域的非沿海核心经济区,与黄河流域非沿海的核心经济区。在新的时代,中国的两河流域核心地带,重新进入全国舞台。
沿海四杰,引领风潮。
改革初期,沿海地区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江浙闽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领域,走在全国的前沿。狭义领域的沿海四杰是北上广深,更成为中国繁荣与发达的城市象征。
大国崛起,前赴后继。
在以内循环为战略主导的新时代,内陆腹地的重要性第一次凸显。中国正式进入海陆并重战略期。中部崛起,大势所趋。
2018年,罗天昊在国内首次提出“内陆七雄”的设想,在中国广阔的大陆腹地上,分布着一个经济增长迅速,产业体系完备,生态条件良好,交通物流便利,科教文化发达,辐射地域广阔的大区域,由东向西,包含了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七大省市,这七大省市借长江和黄河连为整体,成为中国经济总量最大,面积最广阔的经济战略区,是未来决定中国国运的新势力。此即广义的内陆七雄。
罗天昊也提出了狭义上的内陆七雄概念,范围主要是长江中上游、黄河中游的大陆腹地核心城市,包含的城市:武汉、郑州、合肥、南昌、长沙、重庆、成都。
内陆七雄连接东西,扼控南北,成为中国最具战略价值的经济社会发展区域。
近年来,国家抛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家级战略,虚实相间。
一带一路,主要重点是中国与外界的关系。
京津冀一体化,更多体现的是要解决中国发展中政治与经济纠葛之弊,是一种挑战与应战。
唯有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乃是主动顺应时代之变,国家之变。并且以国内振兴为重点。
内陆七雄即是长江经济带战略与黄河生态战略的升华与衍变:在长江中上游六省市基础上,加上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河南。
罗天昊认为,新两河时代,内陆七雄,决胜中国未来。
东部已发展成熟,增速减慢。广阔的西部受制于环境保护,经济总量难以做大,北方环境破坏严重,并且缺水。中国适合发展经济,速度最快的地区,就在于大陆腹地。
沿海四杰,开启改革帷幕;
内陆七雄,决胜中国未来。
(2020年至2022年疫情对各地产生巨大影响,故数据采用疫情前夕的2019年)
(1)总量最大,增速最高,发展最高效,中国的王牌
内陆七雄,高速高效,广袤而富有潜力。
广义上的内陆七雄,涉及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川六个省和重庆市,横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5%,2019年GDP总量达到27.2万亿,占全国总量的27.3%,远超过此前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
内陆七雄2019年GDP统计
(2020年以来三年为疫情特殊年,采用2019年数据)
这一区域包含了中国九大中心城市的四座(武汉,郑州、重庆、成都),十大城市中的三座。拥有长江中游,长三角(安徽最新归属,是长三角的西缘)中原城市群和成渝四大国家级增长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腹地最广阔,战略地位最重要的经济区。
此外,内陆七雄拥有中国最快的发展速度。2019年,七省市增速除重庆外全部在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六个位于全国前十名,江西更高达8%以上。
狭义的内陆七雄:武汉、郑州、长沙、南昌、合肥、成都、重庆。所有城市均为中国城市前40强,其中重庆、成都、武汉为十大城市之一。郑州和长沙为前20名。内陆七雄增速凶猛,所有城市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速度,其中,五个城市超过7%以上,长沙、南昌更是超过8%以上。
去年武汉受疫情影响比较大,但是鉴于武汉的天赋杰出,且全国支援力度大,预计很快将重新崛起,此外,合肥被称为“最佳投资城市”,南昌表现令人惊喜,长沙在房价控制方面,成为全国典范。成都扩容,且成渝双城战略初显成效。郑州被列为黄河生态战略区的中心。未来狭义的内陆七雄,战略位置更为险要。
2019年,中国GDP达到99万亿,占全球比重约16%,仅次于美国,是英法等六国的总和。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各国均出现经济下滑。但是在第二季度,出现了分野。中国经济强势增长3.5%,美国经济下滑32.9%,创数十年以来的历史新低。若汇率大致不变的话,后半年增速大致相当的话,中国今年的经济总量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十年之后,将在基础产业和整体经济实力方面,彻底超过美国。
2019年内陆七雄GDP占全国的27.3%,占比最大,而且增速是中国最快的区域,未来十五年发展之后,占比将达到30%左右,经济总量,将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总和,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总量最大,速度最快,最富发展效率。
沿海仍将是中国的先锋,但是,大陆七雄才是中军,是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阵地战中主力。
内陆七雄,决胜中国未来。
(2)
大陆交通中心,统一的国内市场核心
内陆七雄,首在地理交通。
武郑、成渝和合肥,都是中国高铁枢纽。尤其是武郑高铁,雄霸天下,联通四方,在中国具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无论铁路还是公路,武汉、郑州、成都三角,向各个方向一千公里左右延伸,可以控制中国90%以上的经济总量。可谓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地理中心。
大陆七雄的交通和地理之便,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巨头纷纷在这一区域投资。众多城市成为中国重要的商业重镇。
成都是财富全球论坛的落地城市。超过一半的世界500强投资成都;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优越区域优势,也使其成为国内外巨头设立总部和分部的上选之地。武汉目前的世界500强数量达到300家以上;重庆的经济模式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对国内外企业巨头的吸引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在央企和外企方面更是如此。仅两江新区,就有超过100家世界500强入驻;郑州交通发达,近年来成为很多企业巨头投资的热土。富士康、可口可乐纷纷进驻,未来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选择郑州。
2019年,内陆七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万亿,成为中国唯一达到10万亿容量的的庞大消费市场,占中国总额的四分之一强。是中国对美出口的3倍。且增速强劲,未来或三分天下。大陆七雄的表现,决定了大陆市场才是中国经济的救星,不是海外。
重庆、成都、武汉消费总量全国前十,为中国消费市场必争之地。若以零售与GDP的比重而言,武汉更是以46%雄踞中国十大城市之首。成渝郑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长沙与全国基本持平,南昌和合肥略低。
2019年,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之中,有三大城市消费不振,过高的房价,压制了沿海四杰。北京的零售占GDP比重为34.7%,上海为35.4%,深圳更只有24.4%,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狭义的内陆七雄,消费表现远胜于沿海四杰。是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中坚。而且基于交通,内陆七雄的市场辐射区域,非常广大。
当下,中国正在逐步清理省际之间的收费站,一旦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内陆七雄位居天下之中,具有绝对性经济地理优势,将成为中国大陆市场的中心。
(3)
中国产业转移和制造业阵地战的主体
国家产业竞争,制造业首当其冲。
大国之间的竞争,在制造业领域硬碰硬。中国制造业2025计划目标是在十年后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中国制造业在高端领域受到欧美发达国家阻击,芯片事件只是个开端。
在国内,也将出现三大制造集团,一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家高精尖制造业,总量少,但是技术处于最顶尖行列,且不以制造业为主流;二是以长三角的无锡苏州,珠三角的佛山东莞为代表的大众制造业的中心,其技术先进,基础雄厚,在制造业体系中处于节点位置;三是当下承接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大陆腹地城市。
当下,内陆七雄正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流向地。长三角西进,东起安徽西至川渝;珠三角北进,南起湖南北至河南;转移距离,大约为2000公里以内,效果最佳。两大产业转移轴线在武汉交汇。
这一广袤的大陆腹地,交通便利,产业集中,消费能力强大,市场统一。是中国东部产业转移的黄金之地。坐落六大城市圈。大批东部产业进驻和落地。
近期,江浙和广东的经济都出现了挑战,出路在哪里?还把眼光放在海外吗?最好的出路,就是广阔的内陆市场。
内陆七雄的本土产业,也十分强势。基础雄厚。湖北十堰、武汉、四川成都、绵阳、西昌,重庆等城市,都在建国后进行了重要工业布局。合肥则是中科院垂青之地。此外,六大中部省会城市以及重庆直辖市,这七个城市在中国城市的七级权力体系中,处于第一级和第二极,公共资源丰富,产业层次多元,经济实力普遍雄厚。
结合承接东部转移的产业,以及本土产业,内陆七雄拥有中国产值最大,产业结构最完善的工业体系。
2019年,内陆七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9万亿,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30%左右。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的战略腹地。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河南工业规模均超过1万亿。平均增速在8%以上。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中国未来大众制造的必争之地。
与发达国家在高端领域短兵相接,责任在沿海和京沪等制造业第一、第二阵营。
满足本国需求,在全球市场打垮后发国家追赶,责任在制造业第三阵营,主体就是大陆七雄。而且,与后发国家的竞争,将是最艰苦的阵地战。
(4)
中国产业体系最均衡的战略腹地
内陆七雄的产业体系,在国内最为完备。
2019年,内陆七雄第一产业占比为6.6至10%之间。相差不到4个点。第二产业普遍在38%——43%之间,第三产业普遍在47.5%到53.2%之间,相差在8个点之内。产业结构相似度非常大,而且各自内部的产业都比较均衡。农业有一定基础,制造业为冲刺力量,兼备服务业。
东部中心城市北上广深已经去制造业化,金融产业和TM产业,房地产业成为三大主导产业。东部的制造业城市,则服务业和农业均不足。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和服务业不足。
内陆七雄的工业布局,最为完备。
湖北工业倍增计划基本成功,跃升为中国五大工业省之一。形成了汽车、钢铁等众多千亿产业集群。北斗芯片,量子导航等产业初步崛起。光谷的光纤以及其它产业,也渐成规模。
湖南工业规模仅次于湖北,装备制造业强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驰名全国。
安徽的装备制造,家电和半导体产业崛起迅速。
江西初步形成了电子、汽车、电器机械,医药和农副食品五大主导产业。
河南的综合制造业,电子产业发达。
重庆的汽车,电子技术发达,四川的电子、通讯,造酒等行业均十分发达。
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领域,内陆腹地更是生产重地。武汉的东风,神龙、本田为扛鼎品牌,长沙则是北汽福田、广汽、大众等在中部的重要基地。南昌的江铃汽车产值逼近千亿。重庆、四川的汽车产量都过百万。整个中部核心城市,都产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之王。
总体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导,辅以新兴产业,高新产业。以中低端产业为主导,部分领域实现了突破。底部传统产业产值庞大,达到9万亿以上。在尖端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也仅次于沿海中心城市和制造业大市。形成了总量庞大,层次丰富的工业体系。
在服务业领域,大陆七雄虽比不上沿海中心区域,但是,由于拥有众多省会城市,公共资源丰富,人口旺盛,比一般的沿海工业城市,反要发达。也强于欠发达区域,成为中国服务业的第二梯队。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产业层次丰富。
丰富的产业结构,多元的产业格局,不仅使内陆七雄产业富有活力和潜力,也增加了其抗风险能力。
(5)
人口与人才充足,中国创新的“阳光地带”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测算,在美国1929年至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 33%是由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
在人口资源方面,2019年内陆七雄全部人口流入。安徽42.3万,河南35万,四川34万,重庆22.5万,湖南19.6万,江西18.5万,湖北10万。总计流入人口182万左右,充足的青年移民,将提升大陆七雄的创新能力。
2019年内陆七雄净人口流入
2017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12%,在狭义的大陆七雄中,武汉最高,为3.2%。合肥3.1%,长沙2.9%,成都2.2%,重庆、郑州、南昌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全国研发占比飙升到2.19%,各城市也均有提高。总计而言,内陆七雄的研发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产业地位在全国的位置接近。
整体而言,内陆七雄处于飞跃的前夜,且爆发力强,可建成中国最大的创新基地。
中国中部的产业大迁移类似于美国1970年代的制造业南迁和“阳光地带”崛起。
真正让美国南部工业区崛起的并不是传统工业,而是新兴工业,如电子、石化、飞机制造、核工业、航空航天等。美国西南部的众多大学,是“阳光地带”崛起的智力与技术基础。西南部由此集中了全美1/3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称雄全球世界电子工业。
斯坦福大学造就了硅谷。清华北大造就了中关村,武大和华科造就了光谷。
内陆七雄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东部产业承接地,而且由于教育发达,人力资源丰富,大学生达到1224万。占全国的36.9%。为中国高教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可能打破产业转移的惯例,在创新方面超常规发展,建立北上广深之外的高新产业高地。
湖北是通讯设备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光谷”。激光和半导体产业领先全国。
安徽是芯片、半导体、电子元件器生产基地,京东方产业基地。中科系驰名全国。
湖南的装备制造产业发达。
江西半导体产业异军突起,南昌是国家半导体产业基地之一。
河南以服务富士康为延伸,打造五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四川的半导体、电子与芯片、光电产业等也日益发达。
重庆则在电子信息,计算机方面领先。
衡量产业升级程度,最核心指标是高技术制造业占比。2019年,中国平均水平为14.4%。大陆七雄中工业基础最好的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也仅为9.5%。发展空间巨大。
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大国重器。
作为中国最广阔的经济腹地,若内陆七雄多数城市的高技术制造业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的技术升级可谓水到渠成,整个国家也将完成大的飞跃。
(6)
生态环境基础好,发展留白空间大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6.1%。在全球大国中,仍高居前三。
当今发达国家在起步时,多多少少靠征服和掠夺完成原始积累。中国是一个内向发展模式的国家,完全靠自己国民的牺牲才完成原始积累。
这就是中国不能慢的内在动因。
国家要进步,家庭要发财,个人要发展。国家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必要。
真正有效的发展,应该是可以执其两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013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从7.7%降到6.1%,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同时期的单位GDP能耗,则分别减少3.7%、4.8%、5.6%、5.0%、3.7%,4.0%,4.5%,累计下降20%以上。关键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未来最优的发展模式也许是:经济发展次高速,环境保护加力度,两者兼顾。
未来中国将形成一种“双引擎模式”,经济上仍然会保持长期的次高速;同时增加对于环境的治理与修复,从此前的经济单方拉动,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拉动;最终实现自然资本与GDP的双增长,双高速。
东部增速已低,西部环境保护任务重,京津冀等华北地区受制于严重破坏的生态。
中国未来真正有潜力的地方,就是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游的内陆七雄。留白更多,弹性更大。既可保持生态,又可发展经济。
附:内陆七雄几大核心优势
(2000年以来三年疫情影响,数据采用2019年)
作者:罗天昊;来源:天下城市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中国未来七大超级工程!空间站只是开始,墨脱水电站等于2个三峡!
2021-11-07华为中兴更改设计加速去美国化,中国未来5年要提高芯片自给率达70%
2020-08-22•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