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少不了中医的伟大复兴。换言之,没有中医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超大的人口规模保证了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中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文化侵略和有组织的毁损中华文化,中医日渐式微,但中医依然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当下,医疗问题成为百姓心头的新三座大山之一。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错综复杂的医疗困境,振兴中医成了破解困局的钥匙。
谈医疗改革,可以说是诚惶诚恐,担心挨板子,没想到这期视频得到了非常正面的反馈,特别是编写《中医宝典》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回应。看来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审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一定会得到公众的支持。
下面从造成今天医疗困境的三个主要方面切入分析,并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一、造成今天医疗困境的三大根源
过度医疗、道德绑架、财政绑架,是造成今天医疗困境的三大根源。
过度医疗
每个人可能都感同身受,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最终会透支国家的财政。防止过度医疗,就要推广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和养生结合起来。
其实治未病和养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从小学到退休,国家应该坚持不懈地推广中医,并造成这样的局面:人人都学点中医,人人都懂点中医。这样,小毛病不用花钱吃药就解决了。小病解决了,大病也就少了。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治未病的威力。这才是治本之道,才是中医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才是中医最伟大的理念。
道德绑架
家人得了“癌症”,如果不砸锅卖铁去治,就会背上恶名,在村里、邻里或单位遭受各种非议白眼。然而,严酷的现实是,很多家庭花光了积蓄,患者不仅要忍受癌症本身带来的疼痛,还要硬扛化疗或辐射疗法所带来的额外痛苦,最终仍然无法挽救生命。有的家庭不仅人财两空,而且负债累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设计医疗改革方案,应该鼓励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解决方案。让医疗回归个人消费范畴,让每个家庭和个人量力而行。
财政绑架
绑架财政其实是前两个问题的连带问题。过度医疗+道德绑架的后果,一定是绑架财政,而财政透支是很可怕的。
从会计技术角度讲,医保开支是纯粹的消费性福利,没有对应的实物资产,会计账上是不能冲销的。因此,政府的医保开支不能用印钞的手段来解决,而必须有财政收入覆盖。这意味着政府的医保覆盖能力是有限的,决不能变成一个开口的无底洞。
实证层面,美国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黑洞,就是医疗和军费造成的。美国的医疗资本集团操控国会和政府,绑架财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前车之鉴,对我们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解决医疗绑架财政的问题,必须设计出百姓真能受惠的医疗方案,不能是开口的财政支出的无底洞,否则医保就会变成医疗资本的印钞机,而国家财政最终会不堪重负。这样的福利医疗注定不可持续。
二、破解之道: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一个核心
破局的根本出发点:把医疗归类为个人消费。这个定性清晰了,后面的措施才好展开。医疗困境的破局之道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将医疗定性为个人消费,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出发点。有了这个大前提,才能确保医疗改革能推出公平有效可持续的医保新机制,而不会让医疗产业成为医疗资本的唐僧肉。
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
下面来看三个基本点的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个基本点:个人医保余额可继承
首先,由保险公司运用大数据和数字算法,精确计算每个年龄段的人均医疗费用,然后政府给每个人建一个专款专用的医疗账户,把医疗补贴划拨到个人账户,由每个人自主决定如何支配医疗费用开支。
医疗专用账户基金,由个人自主选择去买医疗保险,还是自我统筹管理。医保结余可以作为遗产传给子女。这样可以有效地化解过度医疗和医疗浪费。有群友说,这样才公平,因为信中医的人花不了多少钱,有了个人可支配的医疗账户,信中医的人就不用给西医的巨大开支做分母。国家设立医保专用基金,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医疗方式。让百姓用钱来投票,是选择西医还是选择中医。
医疗费报销制,等于变相鼓励医疗消费和过度医疗。让医疗回归个人消费属性,让每个人自己选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浪费和医疗腐败问题。
第二个基本点:国家编纂《中医宝典》
解决中医疗效的可量化问题
中医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几千年的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中医疗法和秘方。然而,中医始终没有解决好如何量化其疗效的问题。
首先,中医的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更多地依赖医生本人长期积累的行医经验。可以说中医诊断中,医生个人的自由裁量要大得多。西医则更多地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手段,因此,西医的治疗方法相对标准化、平均化得多。
其次,不管是师父带徒弟,还是父子相传,培养一个高水平的中医,都是长年累月手把手的教。一个中医大师,一辈子也带不了多少徒弟。这种传承模式,使中医无法像西医医学院那样批量生产水平相对平均的医生。民间中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天差地别,因而很难量化,而不能量化的中医服务是无法推广的。老百姓看中医,很大程度上就是撞大运。
由此可见,中医行医的特点,是每位中医师对每位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形成了一个个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国家的大力参与,很难从众多的特殊性案例中提炼出可以解决矛盾普遍性的治疗方案。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中医诊疗也不例外。一个个特殊性,汇聚起来进行提炼归纳,就能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解决方案。很多中医疗法和秘方,是适用绝大多数同类病患者的。发扬光大中医,需要临床数据,也需要中医师详尽地记录治疗过程。借助大数据来提炼、归纳、整理,就能解决中医疗效可量化的问题。
实际上,历代中医经典著作传下来的疗法和秘方,都是千锤百炼过的,只不过古代没有大数据,没有详尽的数据来记录其疗效的百分比。今天,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大数据平台,完全可以实现中医疗效的可量化,可以为一些常见病提供可量化的中医诊疗方案。
振兴中医,就需要解决中医可量化、可规模教学的问题。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那么难。民间很多简单有效又省钱的治病方法,经过临床试验,其疗效是可以量化的。比如用热水袋热敷大椎穴治感冒发烧就有奇效,而这样的中医秘方和疗法俯拾皆是。国家推广中医智慧,就要对民间的秘方做临床试验,解决中医疗效可量化问题。
打造《中医宝典》的具体流程
国家主持和出版一本安全实用且操作简便的《中医宝典》。
由中医大师组成编纂委员会,从已有的《中医大全》之类的中医书中筛选出经过长期检验、有广泛共识、口碑好的秘方和疗法,同时积极收集各种民间秘方。民间中医师把家传秘方贡献给国家,国家应该付专利费。国家肯花那么大价钱去推动科技创新,为什么不能支付专利费来收集秘方,编写《中医宝典》呢?
第一步,先整理出一个《中医宝典》试验版,然后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做各种临床试验,收集数据,总结疗效,优化筛选。比如某个疗法或秘方,样本量达到多少,疗效达到百分之多少,就可以编入下一步的《中医宝典》推荐版。西药是药厂投资搞临床试验,《中医宝典》的临床试验,必须由政府出资来做才行。
第三步,将《中医宝典》推荐版中的疗法和秘方,由中医师广泛用于临床实践,积累足够大的样本量。比如说,某个疗法或秘方用到100万例,成功率达到85% (可以由中医专家制定成功标准的细则),才能进入《中医宝典》的定稿版,推广全国使用。
推广安全实用可负担的《中医宝典》
有了《中医宝典》,民间很多很管用的招都可以在社区推广。现在国家鼓励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安排中医师传授,然后由社区工作人员领着老人家们没事就拍拍打打,很多慢性病都能缓解,甚至根本好转,对预防各类慢性病也会起很大作用。老人在社区的集体保健活动,还可以大大地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
中草药标准化有难度,可以用中成药来解决。中草药量化疗效列入《中医宝典》有难度。中草药这一块,就留给民间自己体验疗效。中医推广不能仿效西医,要分而治之,不要追求标准化。
中药价格要亲民
大家普遍反映中成药的价格越来越贵,不亲民。中医药已经被资本控制,比如原来中成药知柏地黄丸7块钱一盒,现在30多,中医药也已经让老百姓望而却步!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国家出手来降低中成药的价格。
中成药不能由厂家随意定价,可以考虑采用成本法。医疗产业不允许牟取暴利,一定要推广百姓负担得起的中成药。
另外,有了《中医宝典》,我们就能重医轻药。推广中医理疗疗法。很多小病,用简单的理疗就能治好,根本不用吃药,中药也不用吃。中医诊疗方法和秘方配合使用,自然能找到成本最低、疗效最好的方法。医疗费用由个人支配,大家自然去寻找既省钱又管用的医疗手段。
推广《中医宝典》要防止教条主义
推广《中医宝典》也要防止教条主义。进《中医宝典》的疗法要大力推广,借以培育中医师队伍。没进宝典的药方或疗法,也不是说就不能用。中医师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总之,一切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可负担的中医服务为准则。《中医宝典》的推广普及,会极大地改善民众的健康状况,培养良好的健康养生理念。这会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医疗困境,解脱财政的巨大负担。
中医师实行注册制。
振兴中医,推广《中医宝典》,必须有一支成熟稳定的中医师队伍。国家应该打造一个中医师注册及行医记录数字化管理平台。
中医师要获得行医资格,需要一些简单的行医经验证据,然后在这个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登记注册。这里一定要注意,中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行医理念,考核中医师必须用中医的标准,重实践、重经验,而不是重学历,尤其不能采用西医的学历要求。已经注册的中医师每次接诊患者,都要在平台上记录案例,就像去医院看病要有病历一样。
除了患者的隐私,中医师的履历信息公众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到。这样,中医师给患者看病的案例就会逐渐积累起来。患者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很方便找到自己心仪的中医师。
用评分制让优秀中医师脱颖而出
国家建立中医师行医大数据平台,中医师日常行医要有规范的记录。有了平台数据的日积月累,中医师治病积累的疗效记录就会形成中医诊疗的大数据。有了这些大数据,不仅可以丰富《中医宝典》的内容,还可以给每一位中医师打分,对中医师的收费标准给出优质优价的指导意见。
负责管理平台的中医专家委员会应设立专门的中医服务质量检查机构,定期对患者进行抽查回访,搜集对每位中医师的服务反馈。
评分制还可以推荐优秀中医师到大学任教,助力中医智慧的传承。
此外,制定《中医宝典》定稿版,也要依赖平台上中医师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起来的大数据。
中医师收费实行家庭会员制
培育中医师队伍,要为中医师创造稳定的收入,以保证中医诊疗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比如一个家庭可以有两位中医师 (这样可以有比较鉴别),每个家庭一年的诊断咨询费1000元,这2000元,70%政府出,30%个人的医疗账户出。这样,中医师就有了稳定收入,就不用靠卖药来创收,也不用依赖病人的小费。日积月累,就能培育出一支稳定成熟的中医师队伍。
中医师家庭会员制为公众提供了中医的选项。愿意信西医,可以拿医疗账户的钱去买医疗保险;愿意信中医,可以加入中医师家庭会员制。
复兴中医,国家一定要发挥主导力量。如果国家拿出发展工业化的劲头来振兴中医,中医就复兴有望!
三、复兴中医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注意收集中医疗效可量化的数据
政府主导的中医师行医记录数字化管理平台要注意收集中医的疗效证据。比如有很多案例证明,中医的正骨术比西医效果好得多,有了中医师行医记录数字化管理平台,政府就可以收集这些疗效数据,进一步总结提炼,不断地升级《中医宝典》,推动中医文化复兴。
用大数据的长期跟踪来证明中医的效果胜过西医,最有说服力。比如说,一组用西医的办法看病养老,另一组用中医的办法,30年为限,长期跟踪,看看是吃了很多保健品维生素的人健康长寿,还是用《中医宝典》诊疗法养生的人健康长寿。
再比如得了癌症的,可以用大数据长期跟踪,看看中医疗法治疗癌症的百分比是多少,再来对比西医治疗癌症的成功率。这个对比的数据,必须是从确诊癌症开始就一直用中医治疗,绝不可以是西医已经无能为力了,再来找中医试一试。
国家要牵头做这样的试验,收集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夺回中医的话语权。
现在政府不出面收集中医疗效的案例,却按照西医的要求去推动中医师的标准化考核,实在是本末倒置。
严控资本参与中医产业链
今天资本的渗透侵蚀无处不在。振兴中医的过程中,资本也会想方设法钻进来。资本参与进来,就会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必须严控资本参与,否则它们又会把体现中华神性的中医变成敛财术。
严控资本的渗透操控,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管理力量,绝对不允许在中医振兴过程中,又出现资本牟取暴利的事情。其核心原则,就是以成本法为基础,降低中成药的成本,让广大民众都负担得起。
政府必须制定详尽可操作的法规,以确保振兴中医是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进程,而不会沦为资本的奴仆。有了数字化管理平台,我们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振兴中医要注意的问题
振兴中医的出路是重医轻药,重点宣传中医理念和中医理疗方法,通过普及《中医宝典》和各类课程,让人人都懂点中医,真正做到“我的健康我做主”。
中药的推广,应该放在次要的地位。中医有很多绝招,不用药,照样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
全民学中医,不仅可以为退休老人开设老年中医大学,还要把中医基础知识加入中小学课本,这才是振兴中医的治本之道。振兴中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千秋万代。有了中医的复兴,才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结语
中华文化的源头,一个是《易经》,另一个是《黄帝内经》。二者将事物的发生、成长、衰亡看成动与静、阴与阳的矛盾运动,都强调这个矛盾运动就是平衡与不平衡相互转化的永恒演变。
中医更是把人体这一无比精微复杂的小宇宙分成一个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强调生命的健康就是在各系统之间达成动态平衡。
这样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华文化恢宏包容的历史感、追求综合平衡的整体观、和既能全面分析又能突出重点的辩证思考能力。
今天我们讲辩证法,其实“辩证”二字本是中华文化的原创。中医就特别强调辨证施治。这种中华文化独有的辩证思维方式,注定了中华文化反对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也就是反对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
振兴中医,根本上就是要反对教条主义。总书记强调社会革命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这种社会建设运动当然包含新时代的思想建设。
造成今日中国各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思想方法出了问题,而思想方法的问题源自新的各种教条主义。这些教条主义,是几十年来西方文化对我们实施单向话语输出的恶果。
改开后,主流学界盲目迷信西方,幼稚地认为只要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思潮,拥抱了西方的文化,就可以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了。这种不加分析批判全盘西化的风气,造成了主流学界思想上的全面被动和弱智。
比如今天讲振兴中医,很多人就主张中医要向西医学,要引入西医的分析科学来解释复制中医,以实现中医的所谓“科学化”、“标准化”。真这样做,一定会把中医引向绝路。
中医的辨证施治是不能用西医的所谓科学分析方法来解释的。中医的秘方都是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远远超出了西医的认知范畴,更是不能用西医的化学成分量化分析还原法来解释和复制的。
中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如果硬拿西医的套路来实现中医的“可量化和标准化”,一定会把中医搞得不伦不类。用西医的标准来追求中医的现代化,是一条死路。
跟西方人共享一个地球,时刻要记住一点: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我们只有做到这一点,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才能真正拥有中国气派,才能真正造福中国人民。
风铃
2022年10月1日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