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恐怕“996是一种福报”的云中马看到后也要竖起大拇指,大赞一个“服”字。
本月初,一条外人看来毫不起眼的新闻让许多医学生羡慕不已。
事情很简单明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纳入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学员全面实施基本奖和绩效奖同岗同酬制度。
这大概是国内对规培生实行同岗同酬制度的首家医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简称规培)已经全面实施7年了,其初衷,是让新手医生们在临床上进行系统轮转,从而具备处理自己所在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三年规培期结束之后,才会进入专科培训等下一阶段。
规培制度,主要面向三类人:在读的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和博士,暂未就业但有规培需求的毕业生;已经就业,被相关单位委托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
这相当于一个从书本上的理论到实践,并且对各个科室有所熟悉,强化临床经验的过渡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提升医生的视野、水平、实践能力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有一定级别的公立医院招年轻医生,都是以完成规培为必要前提条件。
本意是好的,然而,在许多有规培资质的医院里,规培制度却饱受医学生们吐槽。
首先是待遇低,据经济观察报的一份报道:
“2020年,一项对规培医生进行的调查显示,27.5%的规培医生表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中8%的人表示规培期间没有收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32.3%。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员中,95.5%为后两类规培生。”
——好在规培生们都很忙,除了忙上班,还要忙考试,一天天昏天黑地的,基本没啥时间出去花钱。
相比待遇过低,同样重要的是,堪比996的超常工作时间,不合理的制度或导师的安排。规培生们或者超量管理病人,比如常规一人管4个病人,但有的科室直接要求一人管13个病人。或者,在某些科室,规培生们一直在做着本科实习阶段就在做的重复性工作,蜻蜓点水式的在各个科室流转。
说句难听点的,许多医院其实是将住院医当做了免费劳动力在使用。
医学生们有句调侃,三年规培简直就是卖身农奴。
这也是医学后浪们纷纷劝退后来者学医的主要原因。反过来,许多医生后浪总结的学医必要条件为:家里有矿、耐得住挫折与打击、体力毅力都不错。
今年上半年,就有媒体以《规培医生沦为廉价劳动力》为题进行过相关报道。
这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同岗同酬”,无疑是一个难得的突破。
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授“中医杨桢”是这么评价的:
这是良心发现了,值得赞一个。
我最近几年不再向亲朋好友推荐报考医学院。微博上的推荐出于礼貌。
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医院规培期间没有收入,医院以难以置信的吝啬对待他们,而在购置高附加值设备上一掷千金,毫不手软。长此以往,高分学生不再报考医学院,医院水平越来越低。
一个二十五六的人,几年没有收入,他们的生活非常窘迫,无法安心学习。我毕业的第一年在人民大学学习过,相当于规培,那是带工资的。
现在医院不愿意接受年轻医生,不愿意承担规培费用,愿意花大价钱挖墙脚,找40多的专家。他们的能力哪里来的?
值得深思的是,杨桢教授毕业第一年的学习,相当于规培,那是带工资的,可是为什么后面慢慢就没了?医院把规培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且只愿意挖中年专家,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口子开得好,然而路还很长。
昨天,就有规培生向微博网友“虫子医僧”爆料,魔都到期未通过考试的规培生必须同规培医院签订延期协议,签成进修,这就规避了给报酬这一“问题”。这就导致有些已经找好单位的新晋医生不得不辞职,重回规培医院。
更狠的是一个延期还没过的,竟然被规培医院要求赔6万,不然还要上征信。
这就相当于廉价劳动力、白嫖,然后还要赔钱,这合理吗?
恐怕“996是一种福报”的云中马看到后也要竖起大拇指,大赞一个“服”字。
所有这一切,或许从整个医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所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同岗同酬的操作,恐怕在可见的将来,都仅仅会是罕见的个例。
文:重楼;来源:针砭药石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