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再评《长津湖》:对几个细节的分析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1-10-05 12:22:37

 

“魔鬼在细节中,质量也在细节中。”

 

01

 

常言说,魔鬼在细节中,质量也在细节中,一部真正优秀的影片,要重视对细节的打磨,也要经得起观众对细节的追问。

 

打个比方,一部电影就像一件西装,如果一眼看去有型有派,但穿到身上后到处开线,纽扣也脱落了,无疑大煞风景。

 

有人反对追问细节,说什么“电影不是纪录片”。

 

这种反诘缺乏常识。电影当然不是纪录片,也没人要求把故事片拍成纪录片,追问细节的目的,主要看故事情节是不是符合历史逻辑。电影中有虚构情节不是问题,但虚构的情节违反了历史逻辑,就属于胡编乱造了。

 

如上一篇影评【点击阅读】所指出的那样,《长津湖》形式大于内容,空洞浮华,许多细节都非常不严谨,需要一一指出,以利于今后进步。 

 

02

 

影片一开始,就是吴京饰演的我军连长伍千里抱着哥哥,也是上一任连长伍百里的骨灰坛回乡探亲的画面。

 

按照影片的交代,伍百里是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

 

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吴京回乡的时间是1950年秋冬之交,也就是说,此时距伍百里牺牲已经两年。

 

这期间,吴京的连队要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还要做解放台湾的准备,带着哥哥的骨灰,如何行军打仗,冲锋陷阵?

 

 

 

况且,按照我军的传统,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活下来的人要继承先烈的遗志,继续战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毛岸英牺牲后就安葬在了朝鲜),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悲情主义、伤感主义。作为基层指挥员,吴京如果随身携带哥哥的骨灰,必然会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上级领导的制止。

 

在革命战争中,对待牺牲烈士,一般都是就地、就近安葬,解放后,再由各地人民政府统一迁葬于各地的烈士陵园,没有火化后带走骨灰的传统。

 

 

 

世界各国军队中,只有日军才这么做——焚化尸体,带走骨灰。

 

那么,会不会是吴京在回乡探亲前返回哥哥的牺牲地,挖出遗体重新火化,并带回骨灰呢?

 

1950年百废待兴,以及九兵团厉兵秣马,准备渡海作战的背景下,就更不可能了。时机,情境,均不适合处理这个问题。

 

那么,影片中的这个细节是怎么来的呢?

 

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电影中,经常有日军退伍士兵,抱着一坛战友或兄弟的骨灰返乡的桥段。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日军士兵作为炮灰在日本战败后当然死无葬身之地,只能被送回日本。

 

在解放战争中,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军人牺牲了,但他们牺牲是有意义的,因为作为我们今天全部幸福之源的新中国就在他们的牺牲中诞生了。

 

遗憾的是,《长津湖》“吴京回乡”这一桥段,并没有浓墨重彩地表现解放给家乡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吴京和父母谈论建房子的打算外,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就是这坛骨灰了。

 

骨灰,由此成了一个着重号,成了一种注解。

 

03

 

在影片中,易洋千玺饰演的“包子”伍万里,相当叛逆。为了“让哥哥瞧得起”,他居然不管不顾,抛下年迈的父母,绕过地方政府的征兵程序,直接闯入了哥哥所在连队。

 

在跟随连队北上途中,又几次三番耍小性子,甚至闹着要跳火车,这就有点太过了。

 

很难想象这是五十年代初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少年的态度。

 

“包子”希望被哥哥瞧得起的心情可能是有的,但绝不会用这样的方式与哥哥对抗,因为哥哥并不是一般人,而是解放军的连长,在解放军取得的一系列辉煌胜利的映衬下,穿着军装回乡探亲的连长,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当英雄对待,都会赢得仰慕的目光,包括弟弟。

 

“包子”的性格,更像是今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自命不凡的、被父母宠坏了的独生子女。

 

 

 

 “包子”参军的过程,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1950年的时候,新中国虽然成立不久,但因为有长期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征兵都是有组织进行的,不是说一个连枪都不会打,甚至连子弹都没见过的毛头小伙子,找到一个“坐小车”的大官就可以直接进入作战连队了,威名赫赫的九兵团,难道是一个草台班子吗?

 

04

 

易洋千玺是追随两位哥哥——已经牺牲的伍百里和现任连长伍千里——的足迹参军,并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这个故事架构让我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1952年,美国好莱坞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了表现长津湖战役的电影《绝不撤退》。影片讲述了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一支连队,正在美国享受和平时光,突然奉命被派往朝鲜半岛,此后,经历了仁川登陆,长津湖战役,直到被我志愿军击败逃向朝鲜东海岸的兴南港。

 

 

 

《绝不撤退》也刻画了一个美军士兵的成长:17岁的麦格里德来自一个“爱国”家庭,两个哥哥都在海军陆战队服役,他也渴望能像哥哥们当上海军陆战队员,“被哥哥瞧得起”,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要求自己像一个士兵那样走齐步,拐直角。

 

仁川登陆作战中,当美军猛烈炮击海岸防御阵地时,登陆艇上准备冲锋的老兵都表情凝重,唯有麦格里德跃跃欲试,兴奋莫名。但等到登陆战真正开始,周边战友纷纷中弹倒地,他又被吓破了胆,匍伏在一块石头后面不敢动了。

 

 

 

登陆成功后,连长准假让他去探望已晋升为上尉的哥哥,但麦格里德深感耻辱,不愿意去,直到他在随后的巷战中摧毁了人民军的一个据点,获得了嘉奖,他才重新要求去探望哥哥,但哥哥已经阵亡了。

 

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发现麦格里德另一个哥哥早在硫磺岛战役中牺牲,麦格里德已是孤儿,于是命令他返回美国,但这时部队已经非常接近长津湖,麦格里德要求和连队战友们度过最后一晚再走,结果当天晚上战斗就打响了。麦格里德在撤退途中坚守高地,掩护主力并身负重伤,成了妥妥的“美国英雄”。

 

 

 

 “包子”伍万里的故事和麦格里德故事何其相似?伍万里的形象是来自麦格里德吗?《长津湖》的架构是受到《绝不撤退》的启发吗?我这里没有结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

 

拍摄《长津湖》,无疑是要帮助年轻一代铭记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但如果影片中的人物,不是来自真实的志愿军英雄,而是来自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英雄”,这会引发什么联想呢?

 

05

 

去年上映的《金刚川》,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即完全摈弃了朝鲜因素,影片既没有朝鲜人民军,也没有朝鲜老百姓,志愿军简直是在一个无人国度里和美军作战。

 

《长津湖》中,也沿袭了这一先例,没有朝鲜军民的影子。

 

由于无法通过和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之间的互动来阐释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动机,志愿军似乎成了一支只为自己打仗的军队。

 

这就构成了一种“历史的缺位”,极易导致对历史的错误解读。

 

要知道,和近代以来的许多战争不同,抗美援朝战争不仅体现了爱国主义,也体现了国际主义,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完美结合。

 

主持国际正义,保卫和平,反对侵略,正是毛主席决策出兵朝鲜的主要理由之一。这一考虑,和保卫自己的安全,“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考虑同样重要。

 

在美军仁川登陆后进抵三八线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就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宣布:“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104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出兵援助朝鲜问题。听了大家不赞同出兵的发言后,毛主席说:“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抗美援朝国际主义的一面,不应该以纯粹的“史料”的形式存在,也应该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出来。

 

由于朝鲜元素的缺位,《金刚川》也好,《长津湖》也罢,似乎都成了“架空剧”。

 

中国人民志愿军难道不是伟大的解放者、拯救者吗?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的影片中表现这一点呢?

 

我无意苛求电影编导,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来看,其实只要加一个志愿军战士从被美军轰炸起火的农舍中救出一个朝鲜儿童小桥段,就可以很好地凸显志愿军作为解放者、拯救者的形象,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

 

06

 

《长津湖》中的细节,值得推敲的还有一些,简单罗列在这里:

 

——九兵团为了通知吴京归队,派人骑着马,打着火把,在河岸上大呼小叫,直接喊出部队番号,难道不怕泄漏军事秘密?这是花木兰时代吗?为什么不通过地方军区、武装部系统通知休假军人归队?

 

——在影片的结尾,美军登舰撤离,志愿军蜂拥追至海边,像球迷欢呼球赛得胜那样欢呼胜利!

 

这个场面令人捏了一把汗,因为美军此时如果使用舰炮或飞机对海岸进行轰炸,会给志愿军造成重大伤亡。

 

 

 

在真实的历史中,美军的确猛烈炮击海岸,目的不仅是为了泄愤,也是为了摧毁仓皇撤退时遗留的大量物资和码头设施,所以并没有出现志愿军战士眺望美舰并且欢呼的场面;

 

——胡军饰演的“雷爹”和易洋千玺饰演的伍万里的关系也令人尴尬。大战将临,军列十万火急地开往前线,但伍万里还是一个懵懂少年,“雷爹”不是抓紧时间向他传授一些作战及求生的常识,反而对他采取了调笑和戏弄的态度,用一把空子弹壳冒充子弹交给他。经验丰富的“雷爹”难道不知道这在战场上将意味着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吗?

 

 

 

老战士和新战士的关系,在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电影如《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奇袭》《上甘岭》《英雄儿女》中都有表现,真正体现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同志和战友情谊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了一起,否则的话如何能够结成无坚不摧的钢铁集体?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高度一万五千米”微信公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