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
“有人会说,人不都是自私的吗?很多人做事不也是为了自己吗?不错,人是自私的。但人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种存在,总是需要在自己与他人之间求得一种均衡。正因为如此,才有友爱,才有同情,才有奉献,才有恻隐之心,才有人与人之间种种美好的感情”。而牟某人,“自私到骨”,成了“没有任何杂质的利己”,致使他失去一切“美好的感情”,这就成为一个“恶魔”。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很爱这个女孩,这个女孩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宝物一样,一个不可多得的宝物。但这个宝物有一个扎眼的瑕疵(不是处女)。于是,他觉得老天对他太不公了,既然给了他这样的一个宝物,为什么又带有这样的瑕疵?这是他内心无法挣脱的结。……这么好一个东西,如果不能属于我,也不应当属于别人,我要毁了她”。
两条结论。一条是“同语反复”;再一条是“毁了她”也是“爱”。如此逻辑,不得不让笔者瞠目结舌。
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这位教授与牟某同样信奉“人性自私论”,这使他必然陷入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泥坑。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是五千年的私有剥削制度,造成了人们的私有观念。“自私”,绝不是人性固有的产物。人有“私利”,但绝不能等同是“自私”。
茅于轼宣扬“‘私’是人类本性,也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并以此立论,鼓吹阶级社会私有剥削制度“天然合理”。这就从根本上曲解了人性,否定了人性中的“公利”性的一面,割裂了人性中“私利”与“公利”的辩证统一关系。事实上,抽象的人性是不存在的,离开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实际上就是把人性混同为兽性,把人当作了兽。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