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朱妙宽:略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学习笔记
点击:  作者:朱妙宽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9-12-14 10:27:00

 

1.webp (35).jpg

【摘 要】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从三个部分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部分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部分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三部分论述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导致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包括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因此,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并进行创新发展。这种研究和发展,总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刻苦学习,掌握理论;二是要调查研究,了解实际;三是要善于联系,勇于创新。在10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现在,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努力实现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的发展,这个体系大体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社会主义基础科学,二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科学,三是社会主义国别发展科学,四是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科学。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从三个部分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部分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部分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三部分论述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导致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包括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因此,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并进行创新发展。这种研究和发展,总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刻苦学习,掌握理论;二是要调查研究,了解实际;三是要善于联系,勇于创新。在10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现在,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努力实现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的发展,这个体系大体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社会主义基础科学,二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科学,三是社会主义国别发展科学,四是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科学。显然,实现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的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科学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必然的科学发展过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一系列经典著作基础上,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经典著作中,对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作了精辟的科学论证,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他在这一著作中开宗明义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1】从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出发,本书分三个部分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第一部分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空想社会主义

本书指出: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但是他们的王国和启蒙学者的王国是有天壤之别的。按照这些启蒙学者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世界也是不全理性的和非正义的,所以也应该像封建制度和一切更早的社会制度一样被抛到垃圾堆里去。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的认识,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2】在空想社会主义才看来,“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3】恩格斯指出:“在这个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还很不发展。”【4】“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5】“为了把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6】”

(二)第二部分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这一部分首先论述了德国古典哲学,他指出:黑格尔哲学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7】恩格斯在本书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中强调指出:“我们德国社会主义者却以我们不仅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而且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而感到骄傲。”【8】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伟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观点看来,人类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乱七八糟的、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而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黑格尔的体系没有解决向自己提出的这个任务,这在这里没有多大关系。他的划时代的功绩是提出了这个任务。这不是任何个人所能解决的任务。”【9】接着,恩格斯论述了黑格尔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唯心主义的局限性。他指出:“一旦了解到以往的德国唯心主义是完全荒谬的,那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10】“新的事物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现在,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11】“因此,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它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制服不了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它越是激烈地反对同这种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就越是不能明白指出,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但是,问题在于:一方面应当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必然性,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应当揭露这种生产方式的一直还隐藏着的内在性质。这已经由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完成了。”【12】在系统论述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后,本书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13】

(三)第三部分论述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恩格斯在这里首先精辟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接着阐明,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他简明扼要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结果必然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最终导致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将取得最终胜利。最后,恩格斯把历史的发展进程简单地概述如下:
“一、中世纪社会。

“二、资本主义革命,社会的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工厂中的社会组织和整个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相矛盾,一方面是机器的改进,工人不断遭到解雇,另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导致经济危机,最后资本家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三、无产阶级革命,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14】

本书最后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15】

总之,本书从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出发,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论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各种具体表现和社会后果,最终从社会的经济的物质的事实本身,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使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历史必然性和经济必然性的科学基础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16】因此,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呢?在这里,总的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刻苦学习,掌握理论;二是要调查研究,了解实际;三是要善于联系,勇于创新。

第一, 必须刻苦学习,掌握理论。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进而对经典作家所提出的各种原则作进一步的、更彻底的发展。现代社会积累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材料比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极大的丰富了。我们不仅有了从莫尔的乌托邦以来、包括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在内的丰富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而且有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大量经典著作,还有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袖人物和他们战友的大量重要著作,还有了100多年来大批专家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理论著作。高放教授1982年在《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中就指出:“据不完全统计,仅仅近十多年来,各国出版的阐述社会主义的书籍就有五千多种,犹如汗牛充栋。”【17】近30多年来,世界上出版的社会主义书籍,特别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书籍更是浩如烟海。除了直接研究社会主义的书籍外,还有大量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交叉科学、综合科学、横断科学书籍更是一个浩瀚无边的海洋。当然,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门门精通。但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十分重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每天迎接来的第一位读者是马克思,图书馆送走的最后一位客人也是马克思。在这里,他构建着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们探索一条走向光明和幸福的道路。【18】威廉.李卜克内西回忆马克思说:“学习!学习!就是他经常向我们大声疾呼的无上命令。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榜样,你只要一见这位伟大的智者永不停息的顽强的学习精神,也会有这样的感觉。【19】”恩格斯长期刻苦自学,知识非常渊博。马克思曾赞誉恩格斯:“他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百科全书。不分昼夜,不论饥饱,他都能写作,写得飞快,机灵得出奇。”只要读过他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等重要著作,都会为他知识的渊博所折服。列宁也说过:“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学习。”“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21】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2】在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教育是终身教育,学习是终身学习。学无止境,无论是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只有刻苦学习、学而不厌,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码要求;必须克服不读书、空喊马克思主义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第二, 必须调查研究,了解实际。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研究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深入了解现实社会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必须深入了解世情、国情、民情。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了解人民生活、人民诉求、人民疾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主义。脱离人民群众,脱离生活实际,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在这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也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马克思坚持为人类工作,放弃了优裕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自愿献身于他那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殉道者的事业,毕生过着颠沛流离、艰难困苦的赤贫生活,始终与被剥削被压迫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恩格斯的夫人就是工人;为了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他成年累月深入工人群众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在书中,他对当时英国工人阶级悲惨状况作了最鲜明逼真的描述,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提出了极严厉的控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10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今天要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同样必须吃透世情、国情、民情。

一是吃透世情。马克思主义诞生100多年来世界上发生了巨大历史性变化。我们今天只有真正了解100多年来的世界历史巨变,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跟上时代步伐,符合时代特征,适应时代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100多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是三大变化,即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23】

二是吃透国情。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极其复杂,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吃透国情,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需要,解决中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了40年时间,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4亿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正如习近平2015年在美国所说:“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国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中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则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城乡有7000多万低保人口,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这两年,我去了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看望了很多贫困家庭,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些情况表明,中国人民要过上美好生活,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4】

三是吃透民情。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工人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完成了自己阶级立场、世界观和政治观的根本转变,决心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生活而献身。我们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吃透民情、深知民心,才能使马克思主义贴近人民群众,反映人民心声,符合人民需要,让人民喜闻乐见,易于学习、理解和运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有14亿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有不同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吃透民情,关注民生无疑要比任何国家都复杂。

第三,必须善于联系,勇于创新。

在掌握理论、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还要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勇于创新,把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各种原则进行进一步的、更彻底的发展。创新精神是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最需要、最宝贵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彪炳史册的伟大创造。没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就不可能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有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习近平同志强调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5】“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26】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27】毫无疑问,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学习和发扬马克思恩格斯的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
 

三、实现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发展的构想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指导着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实践。经过100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在世界各国出现,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多个国家诞生,尽管由于历史的曲折,在苏联东欧等国夭折,但在中国等国不仅站住了脚,而且得到重大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现在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从抽象变为具体,从模糊变为清晣,从肤浅变为深刻。经过100多年的历史发展,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历史趋势的认识,比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要具体得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已经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科学体系,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大体上应该包括如下三个部分:一是社会主义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学,二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社会主义现状学、社会主义未来学,三是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法学、社会主义政党学、社会主义军事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社会主义生态学,等等。

第一, 社会主义基础科学。

社会主义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应该研究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高放教授指出:“在社会主义这门大科学中,还应该建立一门基础学科——社会主义学。”“这是研究如何建立和实现人类理想社会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社会主义学就是要综合研究各派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论、政策和实践,明辨是非,总结经验,指出主流,扶正祛邪,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实现。”【28】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学作为实现人类理想社会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数量表现是什么?社会主义有哪些发展阶段,怎样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等。社会主义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

在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融入探索和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向前进。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持久不懈、呕心沥血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不少富有新意的理论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已故荣誉一级教授高放认为: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顾名思义要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要造福公共大众。如果从公共主义来理解共产主义,这样就确切、贴切、亲切得多了,这样就能大为增强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信仰和信心。【29】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前副院长刘福垣研究员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保障主义,他提出,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最大的剩余价值落到谁手中就是谁的所有制。公有、私有,关键看剩余价值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名义是公有,而剩余价值实际为少数人占有,这就不是公有制,而是私有制。反之,生产资料名义是私有,而剩余价值实际为社会占有,这就不是私有制,而是公有制。社会主义是社会范畴,不是企业和市场范畴,社会主义不要到企业里去找。社会主义就是将剩余价值的大部分收归社会,然后向全体居民提供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障使剩余价值为社会所占有。所以说,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保障主义,社会保障到多少度,社会主义就到多少度,和谐社会就到多少度。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保障主义。发达国家的私有制已在逐步空壳化,大部分剩余价值已经归社会所有”。【30】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可以作进一步研究。

社会主义学需要研究的内容还有许多,由于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这里只是开一个头。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我们相信,经过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共同努力,相信这门科学的建立是指日可待的。人们在创立和研究社会主义学的过程中无疑会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研究内容。

第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科学。

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是一种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经济必然性的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研究社会主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大体可分为社会主义历史学、社会主义现状学、社会主义未来学。

1、从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已经有了17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从运动到制度、从理论到现实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人们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现在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使之上升为科学理论,建立一门社会主义历史学,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2、从当代世界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走向成熟,走向辉煌,为世界所瞩目。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正在探索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特色的社会主义因素,都在或迟或早、自觉不自觉地、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走向社会主义。因此,全面认识现代社会主义,建立一门社会主义现状学,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3、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根据百年历史巨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已经清晰可见,由此预测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建立一门社会主义未来学,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第三,社会主义国别发展科学

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但是世界上200多个国家,情况千差万别,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会千差万别;即使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也会各具特色。从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主义的实现过程是共同趋势和不同道路的统一,是共同本质和不同特色的统一。从社会主义理论视角来看,当代世界200多个国家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5国,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另一方面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遗留因素,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一种是前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蒙古等国,这些国家,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已经被颠覆,另一方面,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某些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还保留下来。一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仍然处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由于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由于无产阶级的长期斗争和资产阶级的调整改良,也出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等等社会主义因素。再一种是亚非拉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也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和借鉴社会主义,努力走向社会主义,乃至自称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不管怎样,世界各国人民都期盼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走向共同富裕,一句话,都期盼走向社会主义,因此,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在所有国家中,社会主义中国是最为强大、最为重要、最为成功、最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创新和最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首先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科学。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大社会系统。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是社会主义中国来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建设、政党建设、军队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总结这些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法学、社会主义政党学、社会主义军事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新闻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社会主义生态学,等等,都是可能和必要的。

同时,对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因素,我们也要博采众长,学习借鉴。这对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会大有裨益。总之,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宽广的胸怀看到,社会主义正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在全世界发展着、前进着。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因素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距离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当今世界不仅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社会主义因素,这些社会主义因素正在给人民带来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显示出社会主义优越性。我们应该紧跟新时代,认识新情况,面对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形成新理论,应该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实现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科学的发展,并使之成为一个造福人民的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

 

注 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3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9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0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0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8-760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页。

 【17】高放:《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绪言第1页。

【18】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课程[EB/OL]. 

http://yuanli.scnu.edu.cn/Lesson%200/chapter%202/3/2.html.

【19】[法]拉法格等:《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1页。

【20】[德]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6页。

【2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1、285页。

【2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设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

【23】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见何秉孟:《劳动价值理论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 9页。

【24】《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4日。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9页。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02-203页。

【27】《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

【28】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107页。

【29】高放:《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科学第一次应运诞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30】杨长鑫:《和谐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模式研究》,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07-108页。


1.webp (36).jpg

【作者简介】朱妙宽,男,1941年生,江苏兴化人,江苏省兴化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泰州分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20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理论著作2部,获江苏省政府社科成果奖6项,厅级社科成果奖20项;以入选论文应邀参加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清华、北大、复旦等院校国际国内研讨会20多次。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10.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