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喜龙:一面不褪色的红旗 ——感受刘庄
点击:  作者:张喜龙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发布时间:2019-12-06 10:34:21

 

1.webp (1).jpg


车子沿着连霍高速一路向东,到洛阳附近转道另一高速,跨过桃花峪黄河公路大桥,就进入广袤的豫北大地了。我们的目的地是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的刘庄村。

刘庄村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楷模”(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文瑞题写)。抵达刘庄,时值初秋正午,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耸立着“和谐刘庄”四个红色大字的石铺广场显得格外宽广。附近,一群小孩嬉笑着在自动售货机上投币选购饮料;广场旁边的树荫下,一位老人,悠闲地坐在凳子上,手摇蒲扇,准备随时回答游客的询问。

在老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刘源将军题写馆名的“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场馆:从外观上看,像一座底小顶大的圆形水塔。从红色的大门进去,一层正中是史来贺同志坐在独人沙发上的雕像,体态自然,栩栩如生。展室的通道采用螺旋式,参观完六个展区,游人就不知不觉地上升到馆的顶层。此时,参观者对红旗不倒的刘庄的发展道路、对刘庄的领头人史来贺同志光辉的一生和“史来贺精神”的内涵就有了或深或浅的感受。

1.webp (2).jpg

刘庄的历史变迁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解放前的刘庄,是“方圆十里乡”最穷的“长工村”,“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是其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解放后,他们穷则思变,艰苦奋斗,从1953年开始平地改土,靠车推、肩挑、人抬,把700多块高低不平的盐碱荒地改造成了四大块旱涝保收的良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实现了粮棉双高产,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的先进村。他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上世纪七十年代,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集体工副业,搞起了奶牛饲养、粮油深加工、汽车喇叭生产等产业,盖起了社员集体新村,走上了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刘庄人从实际出发,实行“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惩联产”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继续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八十年代初即成为“中原首富”。八十年代中期,刘庄人又在全省乡镇中率先兴办高新技术产业,1986年5月正式投产的华星药厂,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职工2500人,是国内最大的肌苷、抗生素、维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产品销往国际国内市场。此后,刘庄以医药工业为龙头的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不甘落后的刘庄在以史世领同志为首的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在阔步向更高标准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的目标迈进。

走出展览、纪念馆,我们徜徉在布局时尚、楼舍俨然的居民住宅区,感受迈入共同富裕的村民的生活环境。这里道路宽敞洁净,路旁绿树红花青草辉映。家家户户门前的小院里,果树繁茂,果实盈枝,浓密的树叶中,露出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一个个又圆又大的石榴、一颗颗珍珠玛瑙般的青枣……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庄村民的集体住房,已经更新了三代。2001年开始新建的第三代农民公寓,每户四层(含一层地下车库)、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每户都配有中央空调、宽带网、花园、现代化家具、闭路电视、电话、车库,集中供热、供气。

刘庄村坚持按劳分配、合理差别、共同致富的分配格局,村民享有住房、医疗、孩子上学和用水、用电等30多项福利,小到面、油、粉条、瓜果分配,大到修路、绿化、房屋维修等物业管理费用,全部由集体统一承担。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退休人员有退休金,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生活补助……

刘庄的带头人史来贺更是给参观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史来贺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誉为“中国农民的榜样”。这位1952年22岁时首次赴京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接见的村党支部书记,一生九次与毛主席握手。从1953年到1957年,他领导的刘庄村从互助组、初级社再到高级社,一直都是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人民公社时期,刘庄坚持生产大队(即村级)的核算体制,是当年毛主席提出“人民公社好”的地方。在此期间,史来贺同志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且于60年代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等人一起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势下,史来贺同志从刘庄的实际出发,坚持走集体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行集体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史来贺在长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中,非常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他对党员干部的“约法三章”(不准搞特殊、不准谋私利、不准脱离群众),要求农村干部做到“五不怕”(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惹人、不怕困难、不怕熬夜),对干部实行“五免职”(对违反各种制度和村规民约者免职、对搞派性闹不团结者免职、对争名誉闹地位者免职、对提意见打击报复者免职、对工作敷衍了事者免职)等充分体现了他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思想,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一文就是对其为政经验的总结。

1.webp (3).jpg

史来贺同志的先进事迹,受到了中央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头版曾先后发表题为《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共产党人的楷模——史来贺》的长篇通讯对他的事迹作了深度报道,《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共产党员的榜样——向史来贺同志学习》,中共河南省委也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学习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信念,共同富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无私奉献,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史来贺精神”。

刘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不褪色的红旗,参观后让人情不自已、浮想联翩。昔日的“长工村”,今天的“明星村”,刘庄翻天覆地的巨变,靠的是党组织的坚强领导、领头雁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靠的是“史来贺精神”的影响感召和刘庄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前进路上不松劲的自觉行动!

刘庄作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新形势下,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张喜龙,陕西临潼人,1984年7月毕业于渭南师专,从教13年后先后在中共潼关县委办公室、政研室,潼关县考评办、考核办,潼关县民宗局工作,有多篇调研文章、文学作品获奖并被有关书籍收录,出版有作品集《乡关情思》。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5.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