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叶南山:中国为何这么难?看看西方对我们的围剿就知道了!
点击:  作者:叶南山    来源:华山穹剑  发布时间:2018-07-06 10:56:46

 

       这个世界很大,这个地球上人很多。但是在通向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却是无比的空旷。

2018年的世界,中国是唯一一个正在大步走向发达国家的国家,除了中国,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现在都看不到能在不远的将来迈入发达国家的希望。

从中东的沙特,南亚的印度,非洲的南非,东南亚的泰国和马来西亚,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还是俄罗斯,不好意思,他们都不行。

成为发达国家,是如此的艰难,以至于虽然我们的前方就是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的身后,其实空无一人,并没有同行者。

是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显得有点孤独。

第一、为什么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如此艰难?

我们的地球,到今天为止,仍然基本是按照不同的种族划分成了一百多个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多的是丛林法则,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大国之前,由于大国的势力范围和影响范围无比的广阔,在利益边界处必然会发生强烈的碰撞,从而导致利益和势力的此消彼长。

 

在过去的50年,发达国家以外,真正算得上迈入发达经济体的,也就是亚洲四小龙和以色列。其中只有一个人口大国,那就是韩国。说韩国是人口大国,因为他人口过了五千万,对发达国家来说,虽然有点不适,但是感觉还好,日本+北美+澳新+西欧也有差不多八九亿人。

所以说,韩国的崛起,其实对西方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你想八亿人突然多了五千万人进来,相当于增加了大约6%左右的体量。

中国就有点不一样了,五千万人也就是中国一个省的人口,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平均人口是4484万人,这是不得了的数字。

十四亿人,全部进入发达国家,那是很要命的,这个体量比现有发达国家之和还要大,将会完完全全的改变发达国家的面貌。

改变发达国家的什么面貌呢?

一、在种族上,是黄种人取代白种人获得优势地位。

发达国家目前完完全全的是以西方白人国家为核心,西方以外的两大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日韩为首的黄种人发达经济体,人口合计才1.8亿人,按照经济总量计算,在发达国家中的占比更低,因此黄种人在发达国家里面是边缘族群。

 

我们一说发达国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白人的面孔,白人是发达国家的核心族群。

14亿中国人的进入,将会完完全全的改变发达国家的种族力量对比,发达国家60%的人口将变成黄种人,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中,黄种人对白人会获得1.5:1的优势。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黄种人不管是人口数量还是在经济总量方面都会成为发达国家的优势族群,而白人的地位将会大大相对下降。

我们一说发达国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会是黄种人的形象。

二、在控制权上,西方控制权将大大衰落并向中国转移。

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权,也是在西方白人的手里的,白人是领袖,他们掌控着黄种人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的军事指挥权,在日韩领土上驻扎着军队,事实上控制着日韩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两国的政治局势。

而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是独立国家,并不受西方人控制,对西方人来说,以往的日本,四小龙和以色列,都是受控的进入发达国家大门。

而中国是第一个不受控制的发达国家敲门者,是门口的野蛮人。

三、发达国家的文化和文明内涵将会彻底被改变。

中国不仅人多,而且中国人还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的文明比西方优越。中国以人为核心的人定胜天,自强不息文化,和西方以神为核心的拜神宗教文化,可以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内核。

最为典型的是中国和西方历史传说上同样是遭遇大洪水,中国的故事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西方的故事是诺亚方舟。

以至于中国网络上据此流传着华夏男儿-亚伯拉罕废物的段子,更进一步衍生出了诸如太祖男儿杜鲁门废物”“共产男儿-资本废物各种段子。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发达国家白人显然是不愿意接受从文明,种族和控制权的地位都被夺走。所以绞杀中国制造,阻止中国和中国企业崛起,是发达国家政府和发达国家企业保持自己地位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实力最强的美国和实力第二强的日本,他们最不能接受中国崛起。

最近的中兴事件,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目前就非常关键了,双方既然都想坐下来谈,说明内心还是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是能够坐下来谈,不代表最后就谈得拢。

2003年的9月,同样是美国财政部长访华,当时的美国财长斯诺的目的就是想让中国实现人民币升值,认为中国长时间从8.28的汇率中获得了好处。某种意义上,美国人这种要求和让日本人签订广场协议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当时的中国是果断拒绝了美方的要求,所以那一次双方就是没有谈成的。

当然后面是美方继续不断施压,中国终于在20057月主动让人民币升值,只不过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的缓缓的形式。

这一次的谈判,如果美方的诉求只是要求减少对华逆差还好说,中国可以多买你的天然气,农产品什么的平衡一下,就怕美方有更多的其他要求。

什么是其他要求呢?其实就是想打击中国制造2025,当然明面上肯定不会这样说,美国人都是说要保护知识产权,同时指责中国搞贸易保护和政府补贴之类的。

第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围剿,有以下重要手段:

1. 对中国最好的企业进行收购和入股

中国最大的空调企业格力;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中国最大的果汁企业汇源;中国最大的碱性电池制造商南孚;中国最大的啤酒公司雪花,金威,青啤,哈啤,重庆啤酒等;中国最大的厨房小家电企业苏泊尔电器;

其他还有娃哈哈,中华牙膏,小护士,美加净,大宝,新飞冰箱等,都遭遇过外资收购,他们中有的在国内的反收购浪潮中得以保存,最典型的是格力,当年度过收购危机之后如今大放异彩。

有的只是出售了部分股权,有的则彻底被收购变成完全的外资,甚至有的品牌出售后,就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里面

我们不是盲目的排斥外资入股中国公司,但是必须要重视对核心资产的保护。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

20157月,媒体报道中国紫光以230亿美元向美国美光公司提出收购要约,到20161月就被美国人断然拒绝,可以说美国人做出拒绝紫光收购的决定,是非常迅速的。

201612月,中国芯片投资基金(GrandChip)在一项声明中宣布,取消原定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计划,原因是在美国那里审批失败。

20174月,日本东芝的存储器业务想出售,日本人毫不犹豫的把中国公司和中国资本排除在收购者以外;20179月,特朗普签署执行公告,做FPGA芯片的莱迪思,也不卖给中国企业。

2. 通过知识产权诉讼精确打击中国高科技企业。

发达国家由于拥有技术优势,同时在长时间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专利壁垒和专利保护法律,因此对后来者形成了巨大的障碍。在大公司,往往有专业法律人士数量庞大的法务部,它不仅可以起到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也同样可以成为打击对手的手段。

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中微半导体。中微半导体在2004年之后,一直处于全力研发新设备的阶段,200710月,中微半导体研发出应用于65纳米至45纳米高端芯片生产的设备,大大提升了半导体生产设备国产化水平。

中微的产品才刚刚进入制造厂家试用,还没有开始正式的批量商业销售,就被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美国加州法院起诉,称中微使用了应用材料的商业机密开发了设备,要求停止侵权并且进行赔偿。

与此同时,华为进入美国和思科诉讼案。美国思科一直是全球路由器和交换机领域的全球霸主,在全球数据通信市场占有率一度接近70%

同时20026月,华为成立了美国公司,当年华为在美国的销售额比2001年大幅增长了70%,思科产品竟然首次出现了份额下滑。

2003124日,思科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对华为提起诉讼。思科提交的诉状长达77页,主要内容是指控华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换机中盗用了其源代码,指控还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命令接口等软件侵犯了思科拥有的至少5项专利。

两年的诉讼战役,让华为进军美国的进程明显受阻,很多客户的合同就此搁置。

华为和思科诉讼案,在2003年的中国是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新闻之一,不亚于今天的中美贸易战和美国制裁中兴案,在思科宣布起诉华为之后,短短几天内中国互联网上各种关于此案件的评论文章就有数千篇。

实际上,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这类诉讼不胜枚举,即使你完全没有侵犯知识产权,也不得不为之付出巨大代价。

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可以保护创新,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先进者打压后来者的工具。

3. 运用国家形式,直接禁止中国进入美国和投资美国高科技企业。

华为无法进入美国已经尽人皆知了。

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市场之一,华为只做美国以外的市场,就在2017年做到了900亿美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不仅如此,美国不只是禁止中国在美国销售高科技产品,同时还准备限制中国在美国进行高科技投资,据彭博社和《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来限制中国在美国涉及敏感科技行业的投资。

其中包括半导体以及5G无线通信技术。

4. 动用国家力量,直接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

除了1996年的《瓦森纳协定》限制出口军用以及军民两用物资以外,以2015年为例,美国就禁止向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出口芯片。

不过到2017年底,中国已经使用国产芯片对英特尔的芯片进行替换。以运算速度全球第二的天河二号为例,到2017年美国已经禁止对中国出售的Xeon Phi加速器,但到2017年底,天河二号就使用全新的国产Matrix 2000加速器,替换原有的Intel加速器。

实际上,美国人的对华出口管制清单远远不只是超算芯片,目前的中美贸易战,我国很多网友说,光看双方互相征收关税的货物清单,感觉中国是工业国,美国是农业国,其实不然,美国自我设置限制不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而已。

贸易战初期双方开单

5. 运用技术优势,收取不合理专利费用和获取不合理权益。

其实给专利付费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利用技术优势地位获取不正当利益,就会极大的打击后来者的进步,典型的就是高通税。

我国是世界手机设计和生产大国,2017年高通2017财年产生的223亿美元收入中,65%来自中国,而在2016年财年这个数字还是57%

因此仅仅2017年高通从我国获取了145亿美元的销售额,相当于超过970亿人民币。

20152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宣布对高通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罚款,相当于高通2013年度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我们看下理由是什么:

经调查取证和分析论证,高通公司在CDMAWCDMALTE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了以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一是收取不公平的高价专利许可费

二是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三是在基带芯片销售中附加不合理条件

6. 通过合资,控制中国企业发展。

合资并不意味着就是吃亏,但是合资往往只有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才会有双赢。

作为最大工业产业的汽车产业就是个典型,当年我国共和国汽车工业的次子二汽,坚定走合资的路,甚至解散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结果该研发中心不少工程师被当时还在艰苦创业的奇瑞公司招致麾下,结果短短几年时间就开发出了东方之子,QQ等奇瑞旗下的著名车型。

一直到2018年,我国几大国有汽车集团,其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合资企业。

设立合资企业,是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利益分享的方式,和中国主要企业进行利益捆绑,同时让对方将资源投入到合资企业,将骨干人才调入合资公司以获取利润,减弱其自主开发技术和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控制对方在自己的框架内发展,可以有效地掌握其发展节奏。

合资公司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婚姻,看合资公司会不会成功,一定要看双方是不是势均力敌。我国汽车工业集团当年在技术和管理处于绝对弱势的情况下和外方合资,理论上说是市场换技术,但是就单个国有汽车集团而言,根本无法实现对市场的控制,也就是市场这张牌并没有在自己手里,而同时自己在技术,管理水平和质量管控上又大大弱于外方合资对象,直接导致在合资企业失去话语权。

相反我国高铁为什么搞合资,就是成功案例?

当年长春客车和阿尔斯通,川崎和南车,庞巴迪和青岛四方,西门子和唐山机车合作,单看我国四大机车厂任何一家,都是没有对市场的掌控能力的。

但是就是因为有铁道部进行统一统筹,整个中国市场被中方牢牢掌控,我国高速列车技术能力当时远远弱于外方的情况下,却掌握了主动权,成为了强者,结果外方不得不进行了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转让。

合资公司里面,强者一定会占据主导权,同时也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否则,合资公司甚至就成了发达国家阻碍中国自主产业发展的一种手段。

2005年下半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受进口面板制约之痛的创维、TCL、康佳、长虹等四家彩电巨头,计划合资在深圳建设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在向外国企业寻求技术支持时,或者干脆被拒绝,或者被索要巨额技术转让费。

于是他们主动找到了京东方,双方各占40%的股份,再加上深超公司(代表深圳市政府)占股20%,组建了深圳聚龙光电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深圳市政府也表示愿意提供77亿元的资金支持。

为了支持聚龙计划,京东方立刻就组建了数百人的技术团队。

但是就在聚龙计划的消息传出来后,日本夏普于20066月主动向深圳方面提出建设一条7.5代线的计划,深圳市政府和四大彩电巨头都产生了动摇。

而长虹干脆撤出去做等离子(PDP)了,京东方则被晾在一边。而之后夏普又违背了承诺,要求在控股的情况下转让技术,导致谈判到20079月终止。这直接导致深圳的显示面板生产工厂计划向后推迟了两年。

7. 高价设备和原材料销售。

典型的就是光伏产业。

生产光伏组件的生产设备,曾经长期把持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当中,在2006年,中国企业要想搭建完整的一条100MW光伏产品生产线,只能向发达国家企业购买,费用高达1.6亿元-2亿元。

不仅是生产设备,发达国家还通过高昂的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从中国制造业攫取大量利润,同时也抬高了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中国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要打破这个局面,中国只能搞自主研发,到了2016年,光伏生产设备行业十种主要的生产设备,已经有七种实现了国产化,而这时,2016年,一条100MW生产线的工艺设备的投资,仅需要6000万元左右。由此可见,国外设备商从中国公司身上攫取了多少利润。

目前,光伏产业中国已经占据了世界的压倒性份额,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24.7%;硅片产量87GW,同比增长34.3%;电池片产量68GW,同比增长33.3%;组件产量76GW,同比增长31.7%。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50%,继续保持全球首位。

中国制造,真的是无数人通过艰苦奋斗才做起来的。

8. 生态的控制封锁。

最为典型的就是IT领域的windows+Intel体系和ARM+安卓/IOS体系,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先发技术优势,形成了强大的生态系统,让后来者的自主研发丧失了市场需求,变得无利可图。

当然在这里,一定要赞扬下胡伟武博士和他的龙芯团队,多年坚持自主研发,光是龙芯团队出来的陈氏兄弟创立的寒武纪AI芯片,目前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就已经足以成为龙芯团队骄傲的理由了。

另外龙芯还开发了大量用于航天设备等的自主CPU芯片,目前销售额过亿元人民币,虽然在营收方面是家规模极小的公司,要知道2017年中国营收过亿元的芯片设计公司都已经差不多200家了,但是龙芯十余年的坚持,非常了不起。

9. 贸易战关税打压。

美国人2018323日签署的备忘录,直接就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进行征税,税率预计为25%,这其实是非常严重的事件。

为什么呢,以前美国只是禁止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华为的主力产品是通信设备,因此美国封锁华为,其实只是封锁了中国的一项高科技产品不能进入美国市场。

而贸易战对准的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意味着中国公司被封锁的范围从华为开始远远的被扩大,这大大超过了对华为封锁对中国的影响。

中兴被制裁,在国内被认为是蠢,没有诚信,不守规矩,其实以美国人发动贸易战对中国500亿美元的高科技产品征税为例,中国这些领域的公司,总没有违反美国法律吧,照样被毫无理由的进行精确打击,所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想找借口找理由真的很容易,即使没有理由没有借口,也照样可以打击你。

10. 直接精确制裁。

这次的中兴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同时美国也在调查华为。

为什么美国老是对准华为和中兴不放,因为在通信设备领域,华为和中兴已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目前处于穷追猛打的阶段。全球四强,华为和中兴在不断上升,而爱立信和诺西则处于节节败退的境地。

华为和中兴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正在走向逐渐垄断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这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优势最大的一个电子高科技产业,因此美国人选择中国的这两家主力企业针对性下手,是做了精心选择的。

第三,结论

以上是总结的是西方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十个手段,其实在这以外还有很多,比如:

商业间谍,高薪挖走核心人才,对华裔科学家判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是全球遭受此类调查最多的国家)等等。

我们称之为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的围剿,而我们针对西方的收购,合资,诉讼,专利费,禁运,禁止投资,禁止进口,生态封锁,高价设备,贸易战关税,制裁等手段的反制就是反围剿。

这些围剿手段,可以说每一项都可能置中国企业于死地,也确实有大量中国企业在这中间倒下了。

随便可以举出一大堆例子,在收购中大量民族品牌消失的日化产业,活力28,新飞冰箱,小护士在合资中一蹶不振的汽车自主品牌,就不说名字了

IT生态封锁中消失的方舟芯片,永中office…手机品牌里面经营情况不好,却还要向高通缴纳高额专利费的魅族等…..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在荆棘林立杀出的一条血路,能有今天的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反围剿过程中,最大的共同经验,也是最有效手段,就是要独立自主,不管合资,收购股权,被制裁,生态封锁,关税,禁运还是其他,独立自主的拥有自己的技术永远都是最好的反击手段。

这也说明,手段是附着于基础力量之上才能发挥作用,不管对手的围剿手段如何千变万化,只需要加强技术、人才和资本三大基础力量,基础上去了,自主力量够强了,不管对方用什么手段,都可以化解。

(本文内容有删减)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