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时事热点 > 阅读信息
黄芷渊 | 2019年夏天 我所经历的香港乱局
点击:  作者:黄芷渊    来源:紫荆时评  发布时间:2019-10-09 15:43:02

 

今天的香港人,出门前常常看着衣柜发呆。什么颜色才能免于恐惧?

1.webp (6).jpg

 

2019年的夏天,香港发生的一切,震惊全世界。

 

这几个月,笔者一直在示威现场采访,观察局势的最新发展和不同政见人士的情绪立场变化。抗争不断,暴力升级,诉求声此起彼落。每当示威结束,群众和警方陆续离去,大街小巷空空如也,剩下街上混乱过后的痕迹:路障、砖头、铁支、口罩、垃圾、催泪弹壳。平行时空里,夜,异常沉默,只有空气中仍然呛鼻的催泪粒子,提醒着人们,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此时,城市仿佛等待着绝处重生,在黑暗中盼望着黎明的到来。

 

常态化的示威没完没了

 

超过一百天了,示威成为香港常态。有人陷入情绪严重困惑,有人习惯了这种非常态的“常态”,有人不想再卷入唇枪舌战,有人受够了决定站起来发声。社会撕裂前所未有地严重,伏尔泰的名句“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常常挂在口边,但因意见不合而“私了”的事件天天上演。

 

政府动用《紧急法》“止暴制乱”。地铁停运,商场关门,超市停业,银行休息。然而,《禁蒙面法》实施下,情况并未见好转。示威者的“五大诉求”升级为“六大诉求”,“勇武派”没有停止打砸烧破坏,警方武力驱散清场抓人,政府发声劝喻谴责,示威者不满再上街。恶性循环继续循环,没完没了。

 

内地朋友不解:难道香港真的有那么多暴徒吗?外国朋友疑惑:半年前还繁华平静的国际城市,是什么点燃了暴力之火苗?

 

香港人慨叹:我们的“香港”,还回得去吗?

 

真伪难辨“非黑即白”

  

今天的香港人,出门前常常看着衣柜发呆。什么颜色才能免于恐惧?黑色,被认定是示威者。白色,被标签为“打人的白衣人”。黄色,被骂是“黄尸”同路人。蓝色,被示威者视为“支持黑警”。有一次,一个朋友穿了灰色衣服,被其他人调侃为“明哲保身的骑墙派”,令他哭笑不得。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自行“灭”了声。

 

乱局之中,似乎已经没有“中立”“客观”可言。如同尼采所说:“世上没有事实,只有诠释。”在信息不对称的资讯汪洋里,我们几乎看不到真相的全貌,却被所谓的“事实”操纵。人们被情绪和立场主导,大多数人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所谓事实,选择性传播他们相信的所谓事实的消息,然后把自己的信念进化为不能被质疑的“信仰”。

 

非黑即白,其实很傻。有一句话,叫做“万物皆变,并无永恒的事实,亦无绝对的真理。”有人以为,保持“中立”可以置身事外,不涉及风波,偏偏被两边夹攻针对,两边不讨好。

 

7月21日那天,有朋友在社交平台写道:“在中联办大楼外泼墨涂鸦的是暴力行为,应被谴责;元朗打人的白衣人的所作所为同样暴力,也要被谴责。”结果“黄丝”批评:“中联办大楼是死物,元朗白衣人打的是活生生的人,两者怎么可以相提并论?”“蓝丝”骂道:“元朗白衣人只是保卫家园,但污损中联办大楼和国徽就是侮辱国家主权,这才是真正的暴力!”“黄丝”认为他“蓝”,“蓝丝”觉得他偏帮“黄”。

 

传播假新闻假消息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真的不了解事实的人,另一种是知道真相而因个人立场或利益而刻意散播谣言煽惑他人。

 

踏入10月,不同政见人士的对立仇视情绪似乎更趋严重。警察开枪致受伤男生情况危殆是真的,警员被示威者围殴扔砖头铁支汽油弹也是真的。的士司机先撞向人群致有女生昏迷双腿骨折是真的,司机其后被多名蒙面人以铁支利物“私了”浴血马路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有些人只是截取前半段影片大肆谴责,有人只看到后半段影片就批评大骂下结论。就算看到影片的全部,很多人也只会合理化自己支持的一方,然后加以诠释传播。

 

“中立”不等于没有立场,但预设了立场,就会失去理性。这段时间,只要你“黄”“蓝”立场观点不清晰,不站边就会被人唾弃责骂。示威者有一句常用的宣传理念:“黄蓝是政见,黑白是良知”。其实,无论持有什么政见,每一个有情绪的人,都应该仔细审视反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小学生都懂。当有些人在取笑他人可悲地被洗脑时,有没有想过,其实自己可能也是被“洗脑”的一群?

 

港府缺扑火智慧,群众乏多视角反思

 

香港的乱局因修订《逃犯条例》而起,修例的原意是为填补法律漏洞,结果却引发了一场不可收拾的大风波。这条所谓的“导火线”其实很长,偏偏当局一直没有把握时机,错失了很多可以斩断“导火线”的重要时间点。

 

笔者在6月中就撰文提出,港府当务之急是要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建议政府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人选和时机,尽快安排与不同团体代表对话沟通,并应阻止警民间的对立情绪恶化。结果,一句迟迟没有开口的“撤回”,拖了整整三个月,然后才迎来真正的沟通平台。

 

推出措施之时缺乏沟通,大势上缺乏把握,时机上缺乏研判,危机管理上缺乏扑火智慧。该放软身段时不放软,该强硬实施措施时优柔寡断,最终骑虎难下,平息不了风波,更将一些原本温和立场的市民推向两个极端,甚至令示威者将矛头指向警队。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警察其实并不关心政治。他们甚至坦言,没有详细研究修例事件的内容细节。对他们而言,警察就是执法者。无论政见如何,谁违法他们就抓谁。然而,示威者批评警察使用过份武力,警察反驳,示威者不犯法,他们不用逾百天超时工作还要忍受被骂“黑警”。示威者解释,和平表达诉求没有作用,所以他们要把暴力升级;警方强调,美化暴力行为不等于不违法。

 

过去,笔者一直站在警察和示威者中间采访观察示威,后来分别尝试从警察和示威者一方观看整件事。不同的视角,截然不同的感受。风波开始至今,警方已经拘捕了过千人,其实,现在街上暴力示威者的人数正在减少,但暴力程度却在升级,一些核心暴力示威者犯法后仍逃之夭夭。更令人遗憾的是,似乎有越来越多“和理非”的市民转向同情和认同暴力激进的示威者,不仅仅没有换位思考审视这场风波,甚至对暴力示威者围殴政见不同者的行为视而不见。

 

香港是个法治社会,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以暴制暴不仅仅不能解决问题,更会破坏香港长期信赖的核心价值。示威者提出的诉求中,还包括无条件释放被捕的暴力示威者。其实很多人心里知道不可行,却因不想与其他人割席而盲目支持。

 

缓和社会气氛和令社会更撕裂,可能只是一线之差。首场社区对话结束后,政府接下来应加大力度安抚社会的情绪,令紧张的局势降温。原定于11月举行的区议会选举的提名期已经展开,本届立法会最后一个立法年度也将在本月16日复会,作为香港政治体制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必须竭尽全力确保立法会会议能顺利复会,区议会选举能如期举行。如果因目前的乱局破坏香港的政制发展,带来的蝴蝶效应不堪设想。此外,警方应如何对准问题本质,从打击根源入手?这都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能力。而对群众而言,如果各方继续被情绪立场操控而无法克制冷静下来,恐怕我们将真正失去那个曾经熟悉的香港。

 

试想想,如果香港真的被“揽炒”了,谁又会是得益者?

 

“港独”是伪命题,不应深化两地矛盾

 

笔者经常在微博发布关于香港的新闻,近期有网民在笔者后台留言:“我已关注你好多年了,但因为这场风波,我对香港人彻底失去信心。既然香港人要‘独立’,对不起,我决定取关所有香港人的微博了。”

 

笔者很想告诉他,爱国爱港的香港人大有人在,不少示威者也清楚明白“港独”是个伪命题。只不过,“一国两制”之下,部分激进港人和内地人产生了隔阂误会,有些人却趁机扩大这种隔阂,把香港这场风波归咎于示威者要“独立”。

 

“港独”和“本土”是不同的概念。“真本土”深知,本土意识与国民意识并无冲突,他们没有分离意识的倾向,更清楚明白香港是隶属中国不可分离的一个特区。只有极少数“伪港独”把变质的“本土”理解为与“国民意识”对立的碰撞。

 

曾经骂内地人“蝗虫”的只是很小部分的香港人,正如内地人现在看到的极端“勇武派”也不代表主流香港人。风波之初,部分香港人只是因为不了解内地司法制度而对其产生不信任。不过,事态发展至今,似乎已进一步激化了两地间的误会和矛盾。香港年轻人被冠上“废青”“蟑螂”的称号,极端示威者的言行更在两地间产生严重矛盾和仇视情绪。

 

客观地说,香港和内地从来都是高度的利益共同体。最好的发展模式,必定是让香港继续保持“高度自治”,但前提是不得破坏“一国两制”原则的底线,政治上不可以与国家对立,然后才是“港人治港”。

 

回到香港的乱局,我们切忌单一孤立地看待这场风波。管治问题、青年问题、经济民生、房屋土地、政治体制等等,很多深层次矛盾赤裸裸地尽显无遗,当中更有暗流涌动,让当权者再也无法回避。

 

立法禁止蒙面犹如在危机关头注射的一支强心针,但绝不可能令“病危者”起死回生。香港需要浴火重生,在复杂而多变的环境下,要解决香港的危机,必须实实在在读懂当下。只有清醒沉静的人,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化解乱局的曙光。

 

2.webp (1).jpg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作者系凤凰卫视高级记者、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来源:紫荆时评) 

 

2.webp.jpg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