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递出明确信息是有背景的
习近平在长春宣布要向全社会递出明确信息:要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最近很多变化正在发生,更多的变化还要发生 。
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总书记此番呼吁振兴东北,再提实体经济,意义极其重大。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光有血液没有肌体,经济活不了;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也活不了。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在当下显得更加尤为重要。
习近平递出明确信息是有背景的。年初以来,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和实体经济融资难形成鲜明反差。股市一时失控,异常波动,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首先,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挤占了企业投资资金和居民消费资金,造成实体经济投资不足、消费需求缩减,实体经济增长受到较大阻碍。其次,企业不会搞市值管理,不会利用股市配置资本,股市兴旺没有用处。第三,大量信贷、理财资金流入股市,股市杠杆率激增,银行资金存在较大风险,坏账率加大,易诱发严重的金融风险。大量个人投资者将此轮股市视作暴富机会,借钱炒股、辞职炒股等异常现象屡见不鲜,投机气氛十分浓厚,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第四,大量个人投资者将此轮股市视作暴富机会,借钱炒股、辞职炒股等异常现象屡见不鲜,投机气氛十分浓厚,社会风气差了,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
从更大背景看,我们可以分析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投资是什么?金融投资。当中国GDP增长仅有7%左右的时候,金融投资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甚至超出GDP一倍有余。再看看,中国金融改革在做什么?放松金融管制,任由金融空转恶化实体经济生存环境。这样下去,早晚会有一天经济掉下来,大危机会出现。这个问题从2011年开始便重视了,但是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了。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形势有了明显变化。从前几日的政治局会议可以看到,很多提法表明,股市震荡之后,宏观政策重心转向实体经济。
世界500强是中国虚拟与实体经济倒置的反向“晴雨表”
因为时间紧张,这件事没有多说。前些日子,企业观察报记者张起花采访世界500强的事情,我在电话里讲了一通,然而言犹未尽。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被看作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中国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倒置的“晴雨表”。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的106家中国企业涵盖了银行业、保险业、采矿与原油生产业等在内的将近30个行业。其中,在中国企业所属行业数量排名前3位的是采矿与原油生产(15家)、银行(11家)、金属产品(10家)。
按照营业收入排名,今年前3名的公司依次为:沃尔玛、中石化、壳牌石油。而按利润排名,最赚钱的前三家公司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苹果、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利润为448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5%。苹果公司利润为39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6.8%。
对此,从世界500强榜单上的中国企业类别及盈利情况来看,银行业居于绝对竞争优势,除了采矿及原油生产类企业,实体企业相对较少,且盈利能力普遍偏差,甚至很多处于亏损状态。这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现象,说明我国银行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早在2012年,中国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营业收入占500强企业收入总额6.2%,利润占35.6%。268家制造企业创造利润还不及五大银行利润总和的57%。在服务业500强中,银行业以不足一成的企业数量贡献了近七成的利润总额。
此后,这种现象日趋严重。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大陆有9家银行上榜,占据中国上榜89家企业利润总额的55.2%。与此相比,美国有8家商业银行上榜,利润则仅为其所有上榜公司利润的11.9%。
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榜单的中国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这本让人欣喜。但发展质量方面的诸多隐患也不免让人担忧:企业亏损面扩大,金融企业占比偏高,人均创效较低,核心竞争力较弱……这样的银行业利润高对实体经济需要及时反思与警惕。
为什么银行业利润畸高对实体经济绝不是好现象?
在马克思理论中,虚拟资本是指在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资本的所有者以股权(或股票)形式所持有的资本。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由此来看,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也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是一个含盖金融业的概念。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我们需要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绝不能因为虚拟经济出现问题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银行业利润畸高对于整个实体经济来说绝不是好现象。
为什么银行业利润畸高对于整个实体经济来说绝不是好现象?银行业是服务性企业,处在经济产业链条的支持环节和从属地位,即:银行业的利润归根结底来自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创造的利润,是从实体企业创造利润中分得的部分。作为服务于实体企业的银行业,如果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中攫取了过多利润成果,可能对实体企业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都将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成为经济、金融危机的引爆点。”
如果银行利润过高,那么,实体企业利润必然就被“盘剥”得过多,直接影响经济中最重要因素——实体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银行利润畸高、盘剥实体企业成果过多,反过来又影响自身利润的持续性甚至导致信贷资产风险增大。
实体经济的资产质量将是一个基本的关节点
从现实情况来看,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将是一个基本的关节点。企业资产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资产负债率过高。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致在70%左右,这意味着,它们的净资产已100%地抵押过2遍以上,已再无可供抵押担保从而获得贷款的资产。因此,这些企业缺乏的不是债务性资金,而是资本性资金。缺乏资本金,直接意味着,企业严重缺乏增加资产、推进经营发展的后劲。
第二、资产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由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决定。开发并运用高科技,是促使不良资产转变为优良资产的关键性机制。
第三、核心产业资产规模小而散。我国企业的资产规模以"小"为典型,一些企业集团,虽名义上有较多的资产,成了500强,但这些资产投于多个产业、多种产品生产,其结果,仍然是没有规模经济。面对国际大公司的市场挑战,我们需要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舰队",而这种舰队,不是拼凑,而是有机整体。所以,下一步怎么围绕核心竞争力分拆重组,是有大文章做的。
动员社会资金投资实体经济,想法好但是事没办好
解决实体经济部门资产质量低下的问题,从金融机制上说,运用银行机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鉴于企业资产中严重缺乏的是资本性资金;鉴于推进高科技产业化,迫切需要资本性资金的有力支持,鉴于改善企业资本金结构,只能运用资本性资金来解决,鉴于推进资产购并重组,需要补充资本性资金;同时,鉴于我国目前资本性资金最大的供给者已由政府财政转变为广大居民;所以,关键点在于,发展资本市场,动员千百万居民的资金转化为实体经济运行所需的资本性资金,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性财产基础。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储蓄额在攀升,过高的储蓄率又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但动员分散储户的储蓄具有较高的成本,虚拟经济以其高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着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全社会的沉淀资本也就由此投入了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 前一阶段,千百万居民的资金转化为资本性资金,路子是对的。3月份周小川行长认为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说没有道理。
股票市场这么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石油、化工到建筑、基建、农业、食品工业,他们都在股票市场上融资,他们也都在银行开有账户,在银行借钱,这些资金非常直接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股票发行角度,多数是实体经济的企业通过股票市场来融资,使实体经济得到了发展。
但是,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运行所需,确实有一些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其他的环节中有一些金融交易脱离了实体经济,是一种纯粹的投机炒作的做法,弄得很被动。对于一些部门来说,是有深刻教训可以汲取的。属于好事没有办好。
金融必须以实物经济发展为基础而渐进发展
自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虚假经济的关系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究竟如何看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虚假经济,对我国深化改革,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教训已经很多了。因此,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国相关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重新调节调整银行业与实体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已经是当务之急。出路在于适度遏制银行业利润过高的状况特别是存贷款利差过大现象,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而各大银行也需克服过度依靠资产扩张来获取暴利的路径依赖,转而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高附加值的服务来向中间业务要效益、要利润。
发展金融经济必须坚持以实物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渐进式发展原则。金融经济的适度发展会极大促进实物经济的发展,但若虚拟经济发展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就会阻碍实物经济的发展,严重的会引发泡沫经济,造成经济衰退。我国金融发展历史较短,金融监管手段、方式落后,高水平的金融监管人才匮乏,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差。这次资本市场的异常动荡,我们的缺点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发展虚拟经济应坚持渐进式原则,金融深化和金融开放以能否与实物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否有效促进实物经济发展、金融监管水平能否达到、金融风险能够防范等为尺度,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膨胀规模和膨胀速度,防范金融风险和泡沫经济的产生。
预计三季度将呈现出工业走强、金融业走弱的变化
中央高层对实体经济更加重视,而对金融则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对金融风险也更加关注。可以预计,下半年实体经济资金面将明显改善,银行间市场的短期资金价格将不会像二季度那么低。很多变化将要发生。
经济数据在二季度短暂回升,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倒闭、局部金融风险爆发以及就业失稳可能性均有所上升。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下行表现出高度关注,并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下稳增长基调。预计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都将加码。上半年实体经济融资难和金融市场“不差钱”并存的困境不可持续,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着力于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货币政策将更多向引导金融市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和刺激社会融资总量扩张方面倾斜。宏观政策加码将为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保驾护航,这将对冲股市震荡之后金融行业增速放缓对经济带来的影响。预计三季度GDP增速将与二季度持平,仍为7.0%,但是在结构上将呈现出工业走强,金融业走弱的变化。
问题不在眼前,而在于长远。从宏观上看,我们国家经济已经到了重要的关头。重新梳理中国的金融改革思路,拯救实体经济已经刻不容缓。股市风波让我们意识到了危险,资本市场是不好玩的。但这绝不只是股市的问题,我们必须沿着威胁之相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倒置的现象扭转过来,恐怕还要专门研究的,要有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习近平要向全社会传递出明确信息:要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是从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讲的,这是一个大举动,应该是制定十三五规划中的核心思想,整个十三五期间如果能解决这个矛盾,就是非常乐观的事情了。
现在,将<<企业观察报>>记者张起花的报道转载于后。
附:企业观察报采访的报道
《中国世界500强:光环下的阴影》
(2015年08月04日《企业观察报 》,记者 张起花)
7月22日晚,《财富》杂志官方网站公布了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企业表现抢眼,再次刷新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名单的企业数,达到106家,占世界500强总数的21.2%。仅比美国25.6%的统计数据低了4.4个百分点。上榜企业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某种程度上,《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被看作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前年增加了12个,去年增加了7个,今年增加了6个。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处于稳步上升、向前发展的状态,但发展速度明显下降。”
对此分析,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表示认同。他认为,从近3年榜单上中国企业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是我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必然会出现的发展趋向。
虽然,主榜单上中国企业的表现似乎非常风光。但是,从最赚钱的50家公司、亏损最多的50家公司、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50家员工人数最多的公司、排名提升最多和下降最快的公司等子榜单情况来看,在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数据上,如企业利润、人均创效水平等方面,中国企业显得比较逊色。对此,李锦直言:“中国企业进入了大企业时代,但不得不注意的是,中国企业也整体呈现出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特点,实体经济与虚体经济倒挂严重,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差,亏损严重,发展稳定性不强等问题突出。”
银行对实体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的106家中国企业涵盖了银行业、保险业、采矿与原油生产业等在内的将近30个行业。其中,在中国企业所属行业数量排名前3位的是采矿与原油生产(15家)、银行(11家)、金属产品(10家)。
按照营业收入排名,今年前3名的公司依次为:沃尔玛、中石化[微博]、壳牌石油。而按利润排名,最赚钱的前三家公司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苹果、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利润为448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5%。苹果公司利润为39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6.8%。
对此,李锦分析说:“从世界500强榜单上的中国企业类别及盈利情况来看,银行业居于绝对竞争优势,除了采矿及原油生产类企业,实体企业相对较少,且盈利能力普遍偏差,甚至很多处于亏损状态。这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现象,说明我国银行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2012年,中国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营业收入占500强企业收入总额6.2%,利润占35.6%。268家制造企业创造利润还不及五大银行利润总和的57%。在服务业500强中,银行业以不足一成的企业数量贡献了近七成的利润总额。
此后,这种现象日趋严重。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大陆有9家银行上榜,占据中国上榜89家企业利润总额的55.2%。与此相比,美国有8家商业银行上榜,利润则仅为其所有上榜公司利润的11.9%。
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榜单的中国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这本让人欣喜。但发展质量方面的诸多隐患也不免让人担忧:企业亏损面扩大,金融企业占比偏高,人均创效较低,核心竞争力较弱……这样的“大”究竟有多大的意义?以大为荣是否需要及时反思与警惕?
直至今天,这种局面仍未改变。李锦表示:“银行业利润畸高对于整个实体经济来说绝不是好现象。银行业是服务性企业,处在经济产业链条的支持环节和从属地位,即:银行业的利润归根结底来自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创造的利润,是从实体企业创造利润中分得的部分。作为服务于实体企业的银行业,如果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中攫取了过多利润成果,可能对实体企业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都将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成为经济、金融危机的引爆点。”
他认为,如果银行利润过高,那么,实体企业利润必然就被“盘剥”得过多,直接影响经济中最重要因素——实体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银行利润畸高、盘剥实体企业成果过多,反过来又影响自身利润的持续性甚至导致信贷资产风险增大。
因此,李锦提醒说,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国相关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重新调节调整银行业与实体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已经是当务之急。出路在于适度遏制银行业利润过高的状况特别是存贷款利差过大现象,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而各大银行也需克服过度依靠资产扩张来获取暴利的路径依赖,转而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高附加值的服务来向中间业务要效益、要利润。
三类企业发展势头偏弱
查看世界500强榜单上的中国企业,会发现入围的中国企业行业集中化程度比较明显,在金融、能源、化工、钢铁等行业的数量最多,第三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数量较少。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上,在排名下降最多的20家公司中,中国占据5家,且无一例外都是钢铁、能源或矿业公司。与去年相比,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今年下滑190位,跌至500强榜单最后一位;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今年下滑65位,跌至500强198位。
如果查看近几年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来看,中国重工业企业在榜单的排名下滑幅度均比较大。虽然一些科技等新兴行业在榜单中的表现比较亮眼,呈现上升态势,如:联想集团和华为公司在今年的榜单中分别上升至231位和228位,和去年相比上升幅度都将近60位。但是,相比美国、日本等国家,这类企业的数量还是太少。
对此,李锦分析说:“上榜的中国企业多是经营刚性需求产品的公司,如石油、电力等。其他新上榜的企业多集中在基础性产业,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几乎少见。这样的现状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速度还是太慢了,高端装备及机械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这三类企业发展势头整体偏弱,缺乏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后提出了“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蓝图。李锦希望这一系列举措能有效推进中国经济的分化调整,促使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及早让中国经济走向中高端发展水平。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也分析说:“这表明,我国虽然已经加快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并着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目前取得的效果尚不显著。因此,未来我国还应继续加大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的增长模式受到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已走到尽头,同时也无法解决增长效率不断下降的难题,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中国一年粗钢产量在8亿吨左右,但产能却高达12.5亿吨,产能利用率仅有65.8%。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河南考察时首次公开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为此,近年来,中国开始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
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5%,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
这样的发展趋向是值得欣慰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助理袁东明表示:“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资源型、基础性产业发展获益最大,相应地,这类企业扩张也最快。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经济增长动力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积极布局智能制造、‘互联网+’等紧跟全球技术发展潮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相信未来500强企业中,技术密集型企业会越来越多。”
盈利能力仍是最大痛点
今年的世界500强入围门槛提高至237.2亿美元;总收入达31.2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0.49%;但总利润比去年减少了14.76%,为1.67万亿美元。我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上的数量虽然越来越多,看上去大公司正不断涌现,但企业盈利能力却没有同步提升,甚至还有不少上榜企业是亏损的。
在2015年世界500强亏损最严重的50家公司中,中国企业占14家,其中中国铝业和鞍钢集团公司以2014年亏损17.58亿美元和12.97亿美元成为前两名亏损最多的中国企业。
中国石化虽然排名世界500强第二,但是利润还不及排名第四的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8位,但是,利润却处于世界500强最高的位置。
由此可见,世界500强虽然名为“强”,但由于其是以销售收入为标准排名,所以此榜单严格来说是“销售榜”,榜单上的不少销售巨无霸,同时还是亏损大户。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助理袁东明表示,中国企业在榜单上的表现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征相符的。大陆最赚钱的11家企业都是垄断性企业,分布在石油、银行、电网和通讯领域,它们既受益于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更受益于垄断利润的获得。亏损最多的13家企业中,除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外,其他企业都分布在钢铁、有色、化工、煤炭等重化工行业,这些行业都是产能过剩行业,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首当其冲受冲击的都是这些行业。
尤其是煤炭行业,在经历了2012年前的“黄金十年”后,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产业亏损面达到90%以上,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由于前期扩张过快,负债率非常高,企业效率又低,“寒冬”一来,成最难熬的企业。
同时,他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赚钱的企业和亏损最多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显然,这也在告诉我们,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关乎我国企业人均创效水平的世界500强热门子榜单之一,50家员工人数最多的公司,中国企业占了17家,而且90%的企业是国有企业,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亏损企业榜单,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从其他视角进行了深入剖析:“我国陷入亏损的企业大多属于能源等自然垄断性行业和冶金等周期性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升竞争力的动机不强,周期性行业的发展则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因此,这两个行业的企业自身竞争力明显不足,在目前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下降的背景下,企业规模虽大但盈利能力达不到要求。在未来应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
统计显示,2014年世界500强公司的总利润提高了27%。上榜的128家美国企业总利润为7987亿美元,平均利润额达到62.4亿美元。相当于占世界500强公司总数约1/4的美国企业提供了2/5的利润;而上榜的中国企业虽然数量增加了,但总利润却只增长了17%,平均利润为32.2亿美元,低于世界500强的总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仅相当于美国企业利润的一半。今年情况并未改观。
李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上榜企业持续增多、排名普遍提升,说明中国企业在做“大”的方面继续保持着高歌猛进的良好势头。 然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经济结构持续调整带来的阵痛,中国企业在做强做优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他认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强则国家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说明中国正在进入大企业时代。大是有意义的,意味着有资格在国际市场争夺决定权、话语权。然而,要想取得可持续的发展,要想取得绝对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不仅要大,而且要强、要优。
企业发展稳定性较差
与去年相比,2015年世界500强有23家新上榜与重新上榜的公司。其中,有10家公司来自中国,内地6家,台湾3家,香港1家。2015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提升的企业有20家,中国企业占11家。2015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下降的企业有20家,中国企业有5家。
其中,中粮紧随美国航空集团,排名上升了129位,是今年的榜单上排名上升第二多的公司。而武钢的排名下降了190位,是榜上下降最多的公司。这说明中国企业发展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助理袁东明分析说:“这一现象是我国步入‘新常态’后企业分化的突出表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增速大幅放缓,工业企业分化不断加剧。”
他认为,这种分化大致有三个特征:一是行业间企业分化明显。重化工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处在深度调整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技术产业以及电子商务、智能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
二是同一行业内的企业分化。一些行业虽增速放缓,但优势企业依然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劣势企业则加速萎缩。如在钢铁和煤炭行业中,在多数企业亏损加剧的背景下,宝钢和神华等龙头企业凭借综合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盈利。
三是地区间企业的分化。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的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工业增速明显回落,而长三角、珠三角等结构转型先行地区相对较好。
就此问题,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考虑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环境、资源双重约束,已无法解决增长效率下降和产能过剩的双重难题,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导致传统行业发展受限。同时,一些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势头因经济和政策形势利好而发展迅猛。”
李锦也补充说:“当前的中国经济处于动荡调整期,关键的改革期,各类资源加速重组整合期。中国企业一方面要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还要积极适应中国全面进入‘新常态’的现实。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各类企业之间的差距必然会渐渐拉大。”
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经济日趋复杂,而欧洲和日本效仿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并未利好世界经济。全球经济不景气,给中国保持经济高增长带来困难。同时,中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面临的战略竞争加剧,需要极为慎重,同时又不能不作为。
从国内环境来看,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济结构调整、生态治理、能源安全和劳动力配置等都是摆在中国政府眼前的紧迫问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正在进行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李锦认为,世界500强榜单上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排名下降幅度较大,有些甚至还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说明这些企业还没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来扭转自身的被动发展局面。
(来源:作者微信号,昆仑策研究院编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