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林立的都市中,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电梯困人、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据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电梯总量已达360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和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电梯安全事故也令人揪心。在刚刚过去的7月,全国发生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电梯安全事故,年轻母亲向柳娟在湖北荆州电梯事故中的离世,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电梯安全的高度关注。
综观国内外的情况,电梯事故的发生,不仅与机械零配件的质量相关,更离不开对规章制度和行业参与者的深层拷问: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价格战,使电梯产品的质量标准下滑;安装过程中缺少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把关,使电梯在安装之初就埋下安全隐患;电梯投入运行后,负责管理的机构和个人责任意识不强;长期运行后,电梯逐渐步入“老龄”,而相关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未能及时跟进;在电梯行业的整体监督管理层面,责任主体往往不甚明晰,从而导致安全管理责任难以有效落到实处。
电梯作为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其结构复杂、应用广泛和运行强度大等特征,都使安全问题容不得一丝马虎。制造商、运营方、行业机构、从业者和使用者的多重防范,是保障电梯运行安全的必要条件。在美国,各州都制定有专门的电梯安全法规,并通过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的干预和民事责任机制,来确保电梯产品的质量。此外,还设有专职的政府检查员,对所属管辖区域内的电梯进行每年两次的检查。法国于2003年专门出台《电梯安全法》,规定电梯运营方每个月进行例行检查,严格保障乘坐者的生命安全。处于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半数以上的电梯事故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少年儿童也是电梯事故中受伤较多的群体。为此,日本消费者厅定期组织各地的宣传机构,向公众宣传搭乘电梯的安全知识,并与民间公益组织开展合作,逐步将该活动向校园和老年人活动场所予以普及。
电梯日复一日的安全运行,依靠的是防患于未然的责任心和专业态度,而每一起看似孤立的事故背后,暴露的则是安全意识的淡薄和规章制度的缺位。电梯上上下下间,带给人们的不应只是从爬楼中解脱的轻松,还必须有对安全的绝对保障。相关机构与个人都应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的安全意识,为电梯安全运行构筑多重防范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令电梯为人们带来更多便捷的同时,尽可能远离事故与伤害。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