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韶山缅怀伟人,一定听过“韶山五杰”之一毛新梅烈士的故事。毛新梅,本名叫毛泽澍,生于1886年,与毛主席两家相距不到500米,毛主席亲切称他为“六哥新梅”。毛新梅出身中医世家,经常为家里穷的乡亲们义诊看病,是当地有口皆碑的好大夫。1923年春节,回到韶山的毛泽东与毛新梅进行了彻底长谈,向他讲述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工农运动。之后,他随毛泽东一同到安源路矿,在工人消费合作社工作,并担任工人夜校老师。这一年他36岁。
1925年,毛新梅父亲病重,他回到韶山,仍以医生的身份作为掩护,暗中传播进步思想,并协助杨开慧开办农民夜校,传播进步思想。这一年,经毛主席介绍,毛新梅正式加入党组织,成为了韶山第一个党支部最早的五个党员之一。在他的影响下,毛新梅的哥哥和弟弟也都参加了农民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月16日,毛新梅遭到了当地劣绅的告密,不幸被逮捕。
敌人抓捕毛新梅后,捆绑在毛氏宗祠的廊柱上,从清晨毒打到中午,毛新梅被打得血肉模糊,但始终不泄露党组织半个字。穷凶极恶的敌人又将毛新梅的爱人沈素华和5个孩子抓来劝降,让他们跪在毛新梅的面前看着受刑,最小的孩子才2岁半,最大的孩子也只有十岁。毛新梅的最后一口饭是妻子喂食的,他说:“好好把儿女带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十天后的6月26日,毛新梅在湘乡砚池坪被敌人处决,头颅被砍下来,悬挂在了电线杆上示众。

毛新梅的遗体被地下党员冒死夺回以后,交给沈素华。
沈素华跪在丈夫的尸体前,用毛巾一点点擦去毛新梅头上的鲜血泥土,用梳子把他蓬乱的头发一遍一遍地梳了又梳,用针线一针一线地将毛新梅的头身缝合在一起。

毛家族人将毛氏宗祠的门板卸下,抬着毛新梅的尸体入殡,这是毛氏家族对逝者、对为国捐躯的烈士,最庄重的礼仪和敬重。意在告诉后人,为国牺牲者,天之大也,家族英杰。
1956年,毛新梅烈士的长子毛特夫在担任湘潭县县长时,在北京学习期间,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毛特夫说道:“特夫,你父亲死得早,是被敌人杀害的。 你是烈士的儿子,现在当了县长了,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群众把家乡建设好。 ”当得知沈素华身体不好时,毛主席特意将她接到北京治病,这一住就是半年之久。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用自己的稿费请韶山的老共产党员、农民自卫队员、烈士家属等80多位老乡吃饭。沈素华拉着主席的手哭着说:“要不是主席关怀,恐怕我们母子早就饿死了。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让人看了心酸不已。
那天晚上,毛主席百感交集,在灯下挥笔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如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已成为韶山精神。
正是有了“宗祠门板葬烈士”的红色传承,才有了韶山的英雄辈出,才有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年10月13日,于韶山泽润东方《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现场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国防部原国际传播局副局长;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孟彦说”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