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倡国人过洋节当然不错,但让国人心甘情愿乐于过民族节日,可不是空头提倡、空喊口号就行,必须下绣花功夫,一一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行动上。正所谓“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
比如常有一些并非紧急的会议,占用节日召开。别以为区区端午中秋之类没有什么大不了,其实,政府有意无意间对民族节日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百姓的态度。如果政府对此都漫不经心全不上心,欲让百姓强化民族节日情结,增强民族认同,岂可得哉。民族节日乃民族认同的维系纽带,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时时点染,才能润入心田融入灵魂,绝不是想到的时候临时吆喝两声“提倡”几句,想不到的时候就全然忘记浑不以为意,所谓“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能奏效。
近年来,许多中国人过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中国大陆在这方面却一直没有自己的节日(据说台湾还有8月8日父亲节,谐音“爸爸”),人们的情感无所寄托,可不就只有按西方人的指挥棒起舞,按西方人规定的时间过节了。其实,五月第几周的周六还是周日过母亲节、6月第几周的周六还是周日过父亲节,还真难记。
再如生日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日歌,可不就只有“嗨皮不死爹”了。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应当眼中出活、耳朵出活,重视这样的问题。
又如春节,首先,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年味就打了五折,后来三年新冠疫情,人们连“往年酒”也不敢,年味更几趋于无。原本我们以为春节是无比庄严神圣凛然不可侵犯的,经过禁燃禁放和疫情折腾,我们发现,春节的所谓神圣,也并非与生俱来天然成就(就如泥塑木雕靠人拜),无非是后天倾力营造,所谓“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春节一旦走下神坛,神圣不在,现在即使回过头来提倡人们大鸣大放烟花爆竹,人们的兴趣也已大打折扣。这正如俗话说“砍一冬柴火,不够熬一顿腊八粥”,几千年酝酿的年味,脆弱得可以三下五除二地很快被消灭,而这种破坏,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这就如无论怎样伟大的人,文革时如果被剃过“阴阳头”、坐过“喷气式”,后来即使平反,形象也再回不到从前了。
有鉴于此,我们只有重新来过,在很多细节上逐步修复年味生态。比如春晚,早在禁燃禁放和新冠疫情前,人们就已经越看越乏味,感觉厌倦了。原因是缺乏大力度颠覆式的创新。国际上开论坛峰会,时常有“今年会议的主题是……”啥的,春晚可否效仿?另外,可否如章回体小说一样将每年春晚分为几大乐章?
如果这些都不可行,可否改变年年春晚最后靠李谷一《难忘今宵》撑场子的单调僵化,每年面向世界,为春晚征集一首主题歌?晚会自始至终,高潮处不时反复回响这样的旋律(不同乐器和独奏合奏等不同演奏方式演奏,如影视剧主题音乐),春晚最后大家齐唱这首歌曲,可大大增强晚会直抵人心的艺术魅力。
一部成功的影视剧,音乐的功劳可占一半(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和春晚导演完全应当懂得这个道理,让成功的音乐余音绕梁,而不是任春晚结束就无以回味,或只是让人们记住其中某几个节目。
(作者单位: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