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30周年,全军上下和文艺界纷纷筹备纪念活动,歌颂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提振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
14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萧华将军,是长征的亲历者,许多报刊都曾邀请他撰写回顾长征的文章。
那么,萧华将军会为这次活动,献上什么样的礼物呢?
萧华,原名萧以僔。1964年,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萧华患上了严重的肝炎。4月下旬,经中央军委安排,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上将与夫人王新兰来到西湖疗养。
对于长征,萧华有着难忘的记忆。他一直想创作一部表现长征的作品,但因工作繁忙,始终未能动笔。这一次,萧华终于有了圆梦的机会。 经过一番斟酌,萧华决定以组诗的形式进行创作。他从长征的历史进程中,选取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等12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完成了组诗的整体结构。 萧华的夫人王新兰见证了萧华创作的整个过程,并给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 马子跃 《长征组歌》首演演员 萧华问他夫人:“你给我讲一讲,你过雪山草地,想什么了?” 他夫人说:“当时是小娃娃,想不了很多,感觉就是冷、饿和走不完的路。” 萧华说:“可以了”,然后就把“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句歌词写出来了。 长征路上的一幕幕画面,演化成萧华笔下一段段饱含深情的诗句:被迫离开根据地时的迷茫和不舍、艰难的行军、残酷的战斗、英勇牺牲的战友、过雪山草地时的艰险……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情绪波动和超负荷写作,萧华的病情日益加重。 萧霞 萧华上将之女: 经过几十个日夜的努力,12首组诗终于创作完成,取名《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萧华让秘书把初稿送往北京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之后又修改了七八次,直到11月中旬才定稿。 随后,萧华决定为其谱上曲。他点名把这个任务交给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并要求创作出一个比较通俗、易学易唱、具有民族特点的曲子。 战友文工团接到任务后立即进行部署,决定由具有丰富声乐创作经验的副团长晨耕、生茂、唐诃与擅长写分声部的遇秋四位作曲家组成一个谱曲班子,对《长征组诗》中讲述长征内容的前10首诗进行谱曲。 1965年4月上旬,谱曲工作终于完成。他们将萧华原作标题《长征组诗》改动为《长征组歌》。随后,四位作曲家带着初稿前往杭州向萧华汇报,为了充分表现出创作的效果,他们四人组成了一个临时演唱小组。 接下来的几天里,萧华不顾身上的疾病,每天用一个上午讲解两首歌词,详细讲述了组诗的创作过程和对音乐的要求,以及长征途中与歌词相对应的历史故事。 1965年7月19日,战友文工团到天津人民礼堂预演《长征组歌》,接受词作者萧华的审阅。 第一曲《告别》刚刚结束,萧华就泣不成声,台下也哭成一片。 演出结束后,萧华十分感慨地说:“同志们,看了演出我很感动,我的病好像已经好了一半,你们也是给我做了活的思想工作。你们演出得很好,感激你们!” 随着正式演出时间的临近,《长征组歌》已然呼之欲出。 人们翘首以盼,静待这部红色经典史诗拉开大幕!
(来源:“CCTV国家记忆 ”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