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方山赤红农场知青大队老知青为纪念建场46周年,在原住址前合影。
我叫冯瑞埠,又名冯裕喜,男,汉族。生于1949年4月6日,系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人。1965年在柳林中学初中毕业后,于同年9月26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当时的离石县方山公社赤红农场插场,至1970年7月分配工作,在赤红农场呆了近五年。
知青时代的笔者。
在五年的知青岁月中,有许多事情都已经遗忘,但在这五年中,通过接受再教育,我取得了“诚实”、“善良”、“认真”、“吃苦”、“感恩”的“十字经”,令我终身难忘,更让我毕生受益。
1955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号召后,当时属于离石县的柳林镇也在积极组织适龄青年到农村去插场插队。
1965年我初中毕业后,经过各级领导的多次动员,上门谈话做工作,还有其它有效措施,最终我也报了名,自愿到农村去插队落户。
1965年9月26日,我们柳林镇的12名适龄青年,分别有张学忠、高保安、贾虎平、秦瑞林、张玉娥、贾春香以及我等,还有离石城关镇的臧小平、王候明、张有富、冀明亮、霍永生、白三锁、梁赧英等11位青年,共同集中在离石县委招待所,27日在离石县大礼堂参加了欢送大会,县委领导及县直各机关干部共三千余人参加了会议,县委领导给我们23位都戴了大红花,我代表全体适龄青年在大会上表态,曾记得最后一句是:“为建设新农村,做一个新型农民而努力奋斗”。
当天下午,县劳动局长李培兰、安置办主任吴子荣亲自带队陪同,用汽车将我们23名青年送到方山公社一个叫赤红沟的地方。在沿途,我们受到各公社群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方山公社党委书记马锡云带领公社全体干部,欢迎我们成为方山公社的一员,当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当我们来到后才知,赤红沟位于方山公社(现方山县积翠乡)最远处,四周荒无人烟,三面全是密林奇石,一眼看不尽头的深沟、树林、丛草,只有门前小平车可行的一条小路通向外界。我们到来后,简单收拾了一下多少年没有人住的破窑洞,就安营扎寨。从此,赤红青年独立大队就此诞生了!我们也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后来,又有王若苏、郭班莲、王来发、白云富、张开贵、郭俊梅、李玉英、焦保秀、刘爱平、臧小英等21位青年先后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到1971年,赤红青年独立大队共有了44位知青。
无疑,这样的生活条件,对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孩子而言,是异常艰难和困苦的。但那个年代,共和国才初建十几年,百年积贫积弱,经过多年战乱后的国家,刚刚清理了战争的废墟,整体上还处于一穷二白的艰难起步阶段,因此,虽然感到辛苦加艰苦,但大家都能体谅到国家的不易,大多数人都显得虽苦犹荣。在这艰苦的生活中,我通过三位老同志的言传身教,收获了十个字,成为我一生中做人的方向盘,成长的指路灯。
我的第一位老师叫彭永顺,他是本方山人,50岁左右年龄,是方山公社的一位正式干部,但踏踏实实更像农民。1965年我们刚到赤红,公社就派彭永顺同志来和我们一起开辟赤红农场。他虽是我们的领导,但更像我们的长辈,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人生经历。
他讲的最多的就是“诚实”两个字,他告诫我们,诚就是真诚的诚,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实就是在具体的行动和言语中,必须表现得真实、踏实,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与人相处,平安一生。我们从他的言行中,感受到诚实的可贵,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1966年春,县委又派来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干部,名叫李增有。李增有同志不到40岁,也是本方山人,原是县交通运输管理局一个科长。他来后,每天和知青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开荒种地,给青年队拟出了长远规划:即以农为基础,大力发展畜牧业、副业、大搞多种经营,农闲时搞一些文娱活动,丰富生活质量,晚上组织学毛选,读报纸。
他经常告诫我们的四个字是——“善良”、“认真”。他说:“善良”是为人必不可缺的善心善举,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许,更能为家庭积德积福;“认真”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基本态度,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在“认真”这两个字上下功夫,才能得到领导的欣赏,同事的信任,才能保证一生万无一失,确保集体、个人安全无事故。
第三位老师是一位真正的老农,名字叫张润牛。这是1967年春,公社为了帮助我们尽快熟悉农活,在方山村请的一位多面手的老农民,老张耕地、下种,收割、担、背样样都行,又能赶四套大马车,所以青年队买了一辆马车,给我们进出的运输解决了大问题,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
他经常聊的四个字就是“吃苦”、“感恩”,他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为人一生,一定要吃苦耐劳才能使家庭富裕,朋友接近,一生快乐,财源广进,家庭和睦;而人在社会上生活,必须懂得感恩,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朋友帮助之恩,更要感谢社会给予的一切之恩!
“诚实”“善良”“认真”“吃苦”“感恩”,这十个字成为支撑我五年知青岁月的精神支柱,也成为我一生的最大的收获。1970年7月,我被分配到煤炭工业部第九工程处,成为掘进工,1972年又调往汾西矿务局高阳煤矿, 1995年为了照顾家庭又调回柳林煤矿,每到一处,我都把这十个字铭刻在心,作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现在,我虽年逾古稀,但面对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我仍然用这十个字不断勉励和要求自己,并教育后代也按照这“十字经”来做人做事,并把这十个字载入家训中,要求子孙后代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年逾古稀的笔者,至今仍然精神抖擞。
事情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从我的亲身经历中,我才深深感到,毛主席指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真正的伟大含义,也对自己五年的知青生涯无怨无悔!
方山赤红青年队老知青 冯瑞埠
2018年12月18日
(作者系方山赤红青年队老知青;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作者提供,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