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授衔这一刻没有人能忘记,尤其是军迷们。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
这时授衔,正当其时。此时经过了长期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和平建设,需要以某种形式确认开国将领的功勋,并且确定功勋的等级,颁授军衔就成了不二之选。这也是对这些功勋卓著的将领们的一种贡献上的肯定,是一种至高的荣誉。
这次授衔中,其中发生了好几件令人感动的事,徐向前、罗荣桓、叶剑英、粟裕辞让元帅,徐海东、许光达辞让大将的事,至今仍让人评论不休,感佩这些先辈的高风亮节的同时,但是战功累累的粟裕没能评为元帅,也让不少人惋惜不已,连当时党外民主人士邵力子、黄炎培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以致当年主席都这样评价粟裕大将:"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谁人不晓得华东的粟裕呀?!......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军区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闹着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摘自《历史的真言》)
说完粟裕让元帅的故事,其实国军历史上也有一位战功累累的将领让上将的故事,这就是国民党军中的抗日猛将王耀武。当然,这是民国时期的事。有意思的是,这两位是还是老对手。
解放战争时期,王耀武屡次败在粟裕的手下,这些事我们不去说了,但不能否认的是,王耀武在抗战时期对我们民族是有功的,是那场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带领他的手下为我们民族浴血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死后骨灰能进八宝山就证明了党和国家对他一生的充分肯定。
王耀武是在1945年2月叙任陆军中将的,我们知道在国民党军中上将是最高军衔,其中又分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而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人,陈诚、李宗仁、冯玉祥这些都是一级上将,由此可以看出上将在国军的地位。
王耀武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陆军军部曾考虑提升王耀武为二级上将,但王耀武却推辞了。地位如此之高的一个荣誉,王耀武为何要让呢?相信任何人真有这样晋升的机会,都会奋勇争先,没有任何理由谦让。
这就要扯到国民党军中的军衔问题了,其实真实原因就是,上将只是一个虚衔,不管是中将司令官还是上将司令官,都不影响手中的职权,也不是将来晋升的必要铺垫,所以说王耀武所谓让上将一事,只是让的司令官前面那个虚衔。
王耀武为人极为聪明,八面玲珑,上下关系都处的极好,而且深谙官场门道,极为懂得进退,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以这样的为人,推掉司令官前面的上将虚衔,是很自然的事情。
因为王耀武当时位高权重,要不要司令官前面那个上将虚衔,都没有什么大用处。所以,王耀武让了实属明智之举。
从王耀武让上将这件事里,我们引出了国民党军队中军衔制的虚衔和实授。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下。
所谓实授,是指经铨叙厅正式叙任的军衔。比如1945年2月20日王耀武叙任的陆军中将。
所谓虚衔,是指在军职任命时所带的职衔。比如1944年3月14日李天霞被任命为第100军中将军长中的中将。
李天霞
李天霞这个中将虚衔挂了近一年,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叙任陆军少将。也就是说,李天霞一直挂着个中将虚衔,其正式军衔连个少将都不是。
这确实很有意思,估计有朋友要问,他是"中将军长",怎么会不是"中将"?他不是"中将",怎么会是"中将军长"?这个问题确实不好直接回答。即使回答了,你可能还是有点晕。但事实是最好的回答。事实就是,李天霞被任命为中将军长时,军衔还是上校,后来才叙任陆军少将。他一辈子也没得到陆军中将的实授。
现在给大家解惑下,如何理解国民党军中 "中将军长"中的这个"中将",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情况。
先来说如何理解 "中将军长"中的这个"中将"。这个"中将",是个职衔,是与"军长"连在一起的,是军长级别的标识符,相当于说这个军长是"中将级"的军长。
了解科研职称的人知道,我国的科研单位有一种职称,叫"教授高工"。"教授高工",不是说这个人既是教授又是高工,而是说他这个高工不是普通高工,是"教授级"的高工。所以,"中将军长"和"教授高工"使用了同样的构词法。这样可以理解"中将军长"中的"中将"了吧?
现在再来说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这得从民国的军衔制度说起。
民国时期的军衔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晚清的军衔制度。开始的时候,军衔是与军职连在一起。比如任命你为"上校旅长",那你的军衔就是上校,军职就是旅长。
但我们知道,民国时期军阀林立,派系丛生,各自为政,很多地方部队根本不归属中央统一调度,所以由于军官的任命不是由中央统一管理,任命也就五花八门。比如说同是一个保安旅长,有的地方任命为上校旅长,有的地方任命为少将旅长,有的地方甚至可能就任命为中将旅长。
就这样,1934年,为结束这种混乱状态,国民政府决定把军衔和军职分开,军衔由铨叙厅统一掌握铨叙。
1935年4月1日,铨叙厅正式开始授衔。
第1天, 海陆空军特级上将1名:蒋中正
第2天, 陆军一级上将8名: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
第3天, 陆军二级上将20名:陈调元、何成浚、朱绍良、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刘峙、万福麟、何键、白崇禧、刘镇华、顾祝同、商震、傅作义、徐永昌、于学忠、杨虎城、蒋鼎文、龙云、徐源泉
接着逐日铨叙中将和少将。在这一批里,俞济时叙任陆军中将(1936.1.28),王耀武叙任陆军少将(1936.9.5)。
年底时,铨叙陈绍宽为海军一级上将,杨爱源、程潜为陆军二级上将。这样,计有特级上将1名,一级上将9名,二级上将22名。
之所以提到这些数字,是因为民国时期上将数目是有限制的,不是想给授予多少就授予多少。在上将满员时,其他人不能晋升。怎么办呢?
就这样,对于那些达到上将标准但苦于名额限制而一时无法晋升的,就采用加衔制,即中将加上将衔。先排队,等有了名额,再扶正。久而久之,中将加上将衔似乎也成了一种军衔,尽管属过渡性质。
如果铨叙厅能一直按部就班地升衔、授衔,那军衔与军职也会大致相当。可是过了不久,抗战爆发,铨叙厅的授衔工作严重滞后,甚至可以说是处于停滞状态。
比如1944年一整年,只铨叙了4人为将军。再加上战争期间,军官升职很快,这就更进一步拉开了军衔与军职的差距。就像上面所说的,李天霞的军衔是上校,但军职已经是军长了。再一个就是王耀武,他在师长任上叙任陆军少将,七八年都过去了,他还是少将,但军职却一升再升,军长,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司令。
称李军长为李上校,称王司令为王少将,总是不好叫出口。职权部门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在任命军职时,同时挂个虚衔,面子上好看一些,这可以看作是实授军衔的一种补充吧。
这样一来,至少在形式上,此时的虚衔军职与以前的军衔军职看上去是一样的。这让很多人误认为这个虚衔就是军衔,尽管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此后,铨叙厅多次下文强调,各单位不得私授军衔。所以,按虚衔佩戴肩章领花是不大合法的。但战时,多数人都这样戴了,也没有人去计较。这种把虚衔当作正式军衔来佩戴领花肩章的做法,泛滥成灾,最后连老蒋都看不过去了。在1945年3月24日,老蒋在昆明作报告,就严厉批评了这种现象。
虚衔的泛滥,也使后人造成了误解,就是民国的将军,多如牛毛。其实这种将军,都不是真正的将军。比如前些时间网上流传的一份17人的名单,声称是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军名单。经核查,其中只有萧山令一人是将军(陆军少将),其他人在牺牲时都不是真正的将军,并且牺牲后没有一人被追赠将衔。
牺牲后追赠军衔,是民国政府从北洋政府那里学来的,似乎还有所发扬光大。三十年代开始铨叙军衔时,就追赠了一批清末民初的军人以上将军衔,其中包括吴佩孚(1939.12.9)和施中诚的叔叔施从云(1936.4.2)。
民国时期的军衔追赠,细分起来,还有3种:追赠、追任、追晋。
这里面,以追晋最高,相当于审查符合军衔的要求,只是人过世了,只能追晋。
追任,感觉上稍次于追晋,但强于追赠。
一般来说,军衔追赠,等于说经审查,发现你并不符合这一军衔的要求,但作为一种荣誉,赠送给你。
国军官兵战死之后,追赠军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追晋、追任的并不多。比如说第74军,正式叙任陆军中将的,只有俞济时、王耀武、冯圣法和施中诚等4人;而追赠陆军中将的,却有5人之多。
常德会战中牺牲的169团团长柴意新
这里面,有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的整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和旅长卢醒(1947.7.30),在淞沪会战中牺牲的174旅旅长吴继光(1946.2.1),以及在常德为掩护余程万突围而牺牲的169团团长柴意新(1944.9.8)。
当年的国民党军队中的军衔知识,就给军迷们普及到这里,因为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曾真实存在过于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段过去,所以作为军迷了解下,确实是应该的。
来源:今日头条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平淡清幽:王耀武让军衔事件,看看民国时期军衔制的尴尬虚衔历史
2020-05-25粟裕一战封神,王耀武羞愤大骂:就是5万头猪,粟裕3天也抓不完!
2018-08-20•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