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郝爱生:开国大典自动升国旗装置究竟出自谁手?
点击:  作者:​郝爱生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19-10-31 10:09:03

 

1.webp (6).jpg  

 

在国庆七十周年之际,中国电影总公司发行了《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该电影拍摄极佳,在短短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影片累计票房已突破20亿。该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很接地气,看后振奋人心,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好影片。 

 

 

1.webp (7).jpg

☆《我和我的祖国》剧照

 

感动之余,心里也有些不爽。我这里是指影片中的第一个故事,由管虎导演、黄渤主演的《前夜》。因为存在着严重失实之处,虽瑕不掩瑜,然而作为老军工的后代,我不吐不快。

 

据我所知,自动升国旗装置是由当时军委电信总局(其前身为军委三局)下达给所属电机修配厂的光荣任务,厂长李岩安排苏冶工程师带领一干人设计、制作、安装的。
 
其中有我单位的李树山(上世纪七十年代是6904工厂机电安全科科长),他亲自参加了制作。
 
我厂王建(大毛)的父母亲同是901工厂(6904厂的前身)的,也给王建讲过工厂为开国大典制作自动升旗装置的事。
 
我厂吴伟俊的父亲吴骏昌也是老901工厂的,在世时曾对吴伟俊讲述过开国大典升旗装置自动控制部分的故事。
 
我厂张云利、张云雷、张云华的父亲张子成当时是901工厂的油漆工,不但给旗杆刷过漆,还参加过天安门城楼的涂漆工作。
 
我厂从901工厂搬迁来的子女们都知道此事,因为父辈们都为有这样一段光辉历史而深感自豪,一定是会与家人分享这份光荣的。
 

6904工厂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老厂,建厂至今年已有八十一周年了,是我军年代最老的军工厂。

 
我于上世纪七二年入职6904工厂,受到厂史教育:工厂的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建厂的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1949年改称军委电信总局电机修配厂,正是该厂为开国大典设计安装了自动升国旗装置。可影片中怎么就成了林治远设计安装了呢?
 

时至今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操作升国旗的电控按钮开关盒仍收藏在原总参通信部的通信兵陈列馆里。如果不是电机修配厂设计安装的装置,为何是由总参通信部收藏?

 
除了上述失实,影片中的故事情节里还有多处违背常理
一、电影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整个过程主要是林治远一个人完成的,包括设计、制作、钳工、焊工、铸工、制旗、电气等等。显然,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是需要一个团队的,一两个人肯定不行。在工厂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全面手员工。
 
二、影片中林治远由大会筹备组领导领着进入天安门广场(当时已经戒严),在领导与警卫人员没谈妥的情况下连闯两处哨兵岗,在当时保卫那么严格的情况下,没得到哨兵的同意硬闯岗,那会把小命玩没的。
 
三、把旗杆顶部的金属阻断球搞的那么神神密密,故弄玄虚,非得另铸一个合金的金属球焊上才能限位,原由何在?
 
四、内行都清楚,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应当是减速器,没有减速器是不能控制升旗速度的。因为导演想不到,编剧又不懂,又没有接触到原始技术档案,所以影片自然就忽略了这个技术核心。

关于减速器的故事,我们单位原老901工厂的师傅们一直记忆犹新。


如果升旗装置是林治远设计的,他就应该知道减速器这一说。军委电信总局电机修配厂就是基于减速器进行系统设计的,也是这样生产安装的。减速器包括电机、蜗轮蜗杆、机箱、电器元件(可变电阻电容等等),用电器控制电机的转速,还须考虑到升旗拉绳的空运转和带国旗运转的伸缩系数,计算好升旗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的零误差。
 
当时布置从旗杆至天安门城楼上的遥控线时,为了双保险,万无一失,布置的是双线线路
 
据有关资料,林治远是北京市城建局搞工程建设的,开国大典之前,他是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的负责人。翻修工程主要是土建、木建、修复等,但搞电气自动化,我认为对林治远来说是不对行当了。

 

1.webp (8).jpg

☆演员黄渤饰演的林治远

 

1949年为了确保“开国大典”按时进行,各项准备工作都是按分工展开的,扩音系统和升国旗这一块是由军委电信总局负责实施的,具体分工细节可参见公众号《通信兵的故事》70周年大庆当天发表的文章《从迁入平山到开国大典》。按照分工,有专门做国旗的,有专门做旗杆的,也有专门做自动升旗装置的,最后通过严格的联试才能竣工。

 

1.webp (9).jpg

 ☆新中国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相关资料】

林玉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大校军衔。业余创作,著有报告文学集《共和国的华诞》、长篇报告文学《托起世纪庆典广场的人们》、歌词歌曲集《中华心连心》等。曾荣获人民日报建国40周年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新中国第一”征文一等奖、全军“当代军人风貌”报告文学一等奖和总参谋部文学奖等。歌曲作品曾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晨钟奖”、全国“瀛丹杯”企业歌曲一等奖和解放军歌曲优秀作品奖、全军团歌比赛一等奖等。近年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曾荣获“共和国的脊梁”报告文学优秀作品一等奖,其作品主人公荣获“共和国的脊梁”报告文学主人公金杯奖。

 
他曾写过《走出山谷的辉煌》,反映6904工厂第六次战略转移;《开国盛典》;《国典大阅兵两册》;《创造力的颂歌》,反映原军委电机修配厂(901工厂)6904工厂的前身,为开国大典设计安装自动升国旗装置的过程。

1.webp (10).jpg
☆《从延河走来》记载着6904工厂的前身,军委电机修配厂设计安装了毛主席亲手升国旗的装置。

 

1.webp (11).jpg

☆图中有毛泽东主席按电钮升国旗的资料相片。

 

1.webp (12).jpg

☆林玉华老师写的关于军委电机修配厂设计安装升国旗的目录。


1.webp (13).jpg

☆林玉华老师写的关于军委电机修配厂设计安装升国旗的具体内容。

 

1.webp (14).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厂史。

 

1.webp (15).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厂史,记载着该厂为开国大典设计安装了自动升国旗装置。

 

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出过一本书《诞生》,里面专门详细介绍过军委电机修配厂设计安装自动升国旗装置的文章。
 
董伟,上过山(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白桦林场知青),扛过枪(基建工程兵),还做过记者,以笔为武器,讴歌新时代的英雄人物。通过学习,有幸成为中央党史专业博士。任职过人民日报分社社长,现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编审,还曾获得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个人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webp (16).jpg

 

在董伟所著《诞生》一书中,关于开国大典自动升旗装置揭秘这一段文章曾在《今日头条》发表过,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董伟《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
 
开国大典上的自动升旗装置揭秘

 

开国大典,按照预先的设计,升国旗要由毛泽东亲手操作。张致祥要考虑毛泽东的站立位置,旗杆的位置,怎么样实现升旗,特别是要和升旗口令做到同步升旗。这是开国大典啊,可不是以前在部队里的普通升旗!
 
张致祥感受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毛泽东主席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他要和其他参加开国大典的领导人站在一起,一直到庆典活动结束。而旗杆要竖立在天安门广场,好让几十万群众可以现场看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这就面临一个问题:毛泽东主席怎么操作升旗?从宣布升旗,到毛泽东走下天安门城楼抵达旗杆的位置,大约要十几分钟,如果选择让毛泽东走过去,现场会出现许多人立在那里等十几分钟的较为尴尬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选项。
 
有人建议,是否在毛泽东主席宣布后,在旗杆下安排两名特殊训练的旗手,由他们代替毛泽东主席升旗?许多人反对这个建议,他们说,政协会议已经决定要由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国旗,而且,这个环节是新中国成立的一个标志性环节,意义重大,绝对不可以由别人代替升旗。
 
懂得科技的干部少啊,竟然还有人好心地提议,是否可以在天安门城楼上拉出一根长长的绳子,连着旗杆,由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拉着绳子升旗?这些提议自然都被否定了。
 
正在大家苦思冥想、无计可施时,一个叫李岩的年轻人提出一个建议,他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升降装置,把控制开关放在天安门城楼上。到时候,毛主席一按电钮,电动机启动,就能带动红旗上升了。”李岩是军委电信总局派出的接管国民党联勤总部电信机械修理厂的军代表,并任该厂厂长,他想出这个主意是顺理成章的。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好,但是,在百废待兴时,我们有这个科技力量吗?这时,李岩自告奋勇地说:“我来负责搞出这个自动升旗装备!
 
这可是必须万无一失的大事,张致祥马上向彭真和周恩来做了汇报。周恩来不是很放心,亲自到天安门广场去查看天安门城楼到广场上旗杆的位置,看后他也认为,其他方案都不可行,只有自动升旗是最佳方案。
 
但北平刚刚解放,对这个城市的科技人员以及技术水平不是很了解,周恩来担心: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搞出这个自动升旗的装置吗?所以,周恩来指示张致祥,可以请李岩同志抓紧研制,但要做两个方案,万一自动的失灵,就用人工拉上去。
 
李岩也不是搞技术的。但他心里有底,因为这个厂子的总工程师是我们党的干部,很有水平。一回到工厂,他就把总工程师苏冶叫来了。苏冶,曾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他的学历仅限于此,但是,他特别喜欢制作各种电动装置,人很聪明又喜钻研。读完中学后,受我党抗日主张的影响,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
 
在延安,苏冶以刻苦自学著称。他每天忙完工作后,回到自己住的窑洞,就自修英语和无线电技术,因此,他的英语和无线电技术进步很快,都已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延安当时电动装备不多,少有的几个电动装置,都是由苏冶来修理、安装、调试,中央首长称他为“八路军培养的专家”。
 
解放战争初期,美军向延安派驻了一个观察组,他们运来一个大功率电台,用以和美国驻华大使馆联系。但他们没有随行的技术人员,一旦出现故障时,都是苏冶前去帮助修理解决。
 
苏冶他们接收的这个工厂,有许多先进的电信设备,李岩和苏冶用这些先进的器材和设备,已经为中央和中央军委改善了很多通讯保障条件,所以,完成这个任务是有基础的。回到工厂后,李岩和苏冶一起商量设计和施工方案,厂子里对苏冶全力支持,要什么设备就给什么设备,要什么助手就给什么助手。
 
由于时间很紧,苏冶和他的攻关小组每天吃住在厂子里,日夜不停地赶工。他们先设计了一个图纸,接着到仓库里找材料,他们翻出了能用的日军和国民党军使用的美械装备,有电机、开关、导线等,经过几次试验和几次改进,终于搞出了一个成型的东西。
 
时间已经很紧迫了,领导着急打电话催,张致祥干脆直接跑到工厂来看最后一次试验。在张致祥、李岩等见证下,试验很成功,只见苏冶亲自操纵电控开关,滑轮带动拉绳,国旗徐徐上升。李岩和张致祥都非常满意,并报告给了彭真。彭真指示,可以在天安门广场安装,现场再继续试验,确保万无一失。
 
在天安门安装时,他们把电线沿着“千步廊”御道的石缝铺设,过金水桥,一直伸向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这样布线,既可以避免在开国大典前被无意中破坏,同时也非常保密。
 
升旗装置安装完毕后,彭真指示一定要多试验几次。结果,第一次试验就出现了故障。升旗预演由张致祥直接指挥,李岩和苏冶在广场的旗杆下指挥。听到李岩、苏冶“准备完毕”的信号后,张致祥在天安门城楼上按下升旗按钮,五星红旗开始缓缓上升。在人们紧张的目光注视下,旗杆似乎也紧张了,国旗升到一半的位置时,突然卡住不动了。
 
原来是电路出了毛病。他们排除故障后,向彭真做了汇报。彭真向周恩来汇报后,周恩来再次叮嘱,一定要准备两套方案,一个是电动升旗,一个是人工升旗。开国大典时,万一电钮失灵,就用准备好的工作人员用人力把国旗升上去。张致祥按照这个指示,进行了多次电动升旗的演练,也进行了多次人工升旗的演练。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了。
 
天安门上的电动按钮,安装在毛泽东主席预定站立的地方后边的一根红柱子上。为了保密,防止升旗按钮被人破坏,这个按钮的位置只有张致祥、李岩、苏冶几个人知道。
 
开国大典的前两天,负责阅兵的聂荣臻来到天安门检查工作,他看见升旗按钮前没有士兵警卫,就把负责天安门执勤的警卫营副营长石玉玺叫来,指示道:“这个电动升国旗的按钮,事关重大,一定要派人站岗,保证这个按钮的安全。”石玉玺马上布置士兵在按钮前站岗,一直到开国大典结束。

 

(董伟,人民日报出版社)

 

1.png

关于上文中多次提到的苏冶工程师,后来他于1950年入朝参战,据原志司通信处处长、总参通信部主任崔伦将军的回忆录记载:“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第39军通信科长打电话给志司通信处,说前线缴获了敌人的很多汽车及各种物资,请速派人来拉。志司通信处即派器材科长苏冶同志带几名司机前去打扫战场,结果行车途中发生翻车事故,苏冶同志不幸牺牲。苏冶同志是位既有技术又肯干的好同志,我们从延安时期开始就在一起工作,他的牺牲使我感到非常悲痛。”(摘自崔伦所著《通信兵往事回想》)

 

笔者于2019年10月17日采访了6904工厂的离休干部孙有元。

 

1.webp (17).jpg
 
孙有元已91岁高龄,北京人,可能是目前原901工厂最后两位健在的老人了之一(另一位健在的老人叫张炳堃,是从6904工厂调到南京6902工厂,在6902工厂当过书记)。孙老1946年(18岁)进入原国民党联勤总部北平第五电信机械修造厂工作,以修造厂为掩护,跟随中共地下党党员刘祖德、赵战鳌、习林等为党工作,并于1948年入党。

1.webp (18).jpg

 ☆采访结束后,笔者与孙有元合影留念。


1949年由李岩等代表军委三局电器材料修造厂接收该厂后,孙老正式归队。军委将合并后的工厂命名为军委电信总局电机修配厂,大约八、九月份,工厂接到为开国大典设计安装自动升国旗装置的任务,由厂长李岩总负责,苏冶等一干人制作,其中有我厂的李树山参加了制作。孙老对此事记得非常清楚,他说控制系统和旗杆做好后,派了好多人去天安门广场拉线、立旗杆,至于具体是谁浇筑旗杆底座等工作的,已经记不清了。

 

1.webp (19).jpg

☆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webp (20).jpg
☆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webp (21).jpg

☆1949年10月1日,军委电信总局电机修配厂的军工们就在国旗杆下围着就坐,6904工厂的王建(大毛)父母亲当时就在现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的前身是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1938年6月1日在延安盐店则村建厂,1940年7月7日毛主席为工厂题词:
“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通讯材料的自制就是证明”。

 


该厂一直跟随党中央转战,从延安、子长县、山西临县、河北西柏坡直到1949年2月进入北京。进京后接管了原国民党留下的几个修造厂(所),有了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电信设备、丰富的器材,工厂如虎添翼,更加强大。此时工厂已改名为“军委电信总局电机修配厂”(地址:北京北小街,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位置,后整体搬迁到原总参通信部招待所的位置,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01工厂),为中央和军委提供了很好的通信保障服务,对中央及军委的电器维修、车辆维修、重大活动的音响装置更是得心应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1964年军委决定该厂整体搬迁到五台山区。

 

 

1.webp (22).jpg

☆1938年6月1日,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在延安延店子村成立,该图是建厂时的厂址,九孔石窑洞。

 

1.webp (23).jpg

☆该图是工厂跟随党中央转战到河北西柏坡,中央所在地。

 

 

1.webp (24).jpg

☆1949年2月,工厂随党中央进入北平,这是解放军入城式,群众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


1.webp (25).jpg

☆1940年7月7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参观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时,主席挥笔为工厂题词:    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通讯材料的自制,就是证明。

 

1.webp (26).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的前身,(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电信机械修配厂),,工作人员1949年至1956年佩戴的硬胸标。

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

该厂建厂八十周年以来,经历过六次战略转移。

六次战略转移路线图

1.webp (27).jpg

☆1938年6月-1947年1月,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延安延店子村);
☆1947年1月-1947年3月,军委三局电器材料修造厂(子长县瓦窑堡);
☆1947年3月-1948年4月,军委三局电器材料修造厂(山西临县);
☆1948年4月-1949年2月,军委三局电器材料修造厂(河北西柏坡窑儿上);
☆1949年2月-1956年2月,军委电信总局/军委通信部/总参通信部电机修配厂(北京北小街);
☆1956年2月-1964年3月,军委通信兵部901工厂(北京翠微路通信兵部大院);
☆1964年3月-1965年7月,军委通信兵部906工厂(山西五台);
☆1965年7月-1991年1月,军委通信兵部/总参通信部6904工厂(山西五台);
☆1991年1月迁往太原至现在,总参通信部6904工厂,2015年改为陆军部6904工厂。
 
1.webp (28).jpg
☆军委通信兵部901工厂(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于1964年搬迁到山西五台山区的厂区一景,此时有了一个神密的邮政信箱号:山西省五台县102信箱。

 1.webp (29).jpg

☆199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搬迁到山西太原的一景。

 

1.webp (30).jpg

 

(作者:郝爱生;编辑整理:《通信兵的故事》编辑部;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通信兵的故事”)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