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蔡昉:老龄化第二个转折点将至,会带来哪些影响?
点击:  作者:蔡昉    来源:“新华网思客”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5-13 08:22:03

 

1.webp (6).jpg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 蔡昉】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作为长期研究人口问题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近日在发表演讲时表示,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形成老龄化的第一个人口转折点,与之伴随的是我国经济遭遇了供给侧冲击,但当时需求因素保障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实现。而接下来,在2025年之前,中国会出现总人口峰值,这是老龄化的第二个转折点。他指出,总人口峰值下的老龄化将通过三个效应抑制消费。

对于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蔡昉说,这需要破解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即靠什么提高生育率。不能指望生育率的实质性回升,但是,优化生育政策特别是加快推进自主生育仍然是有意义的。

1.webp (7).jpg


老龄化的第二个转折点或于2025年到来

我们已经看到,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形成老龄化的第一个人口转折点。接下来,不会超过2025年,中国又会出现总人口峰值,也就是老龄化的第二个转折点。

 

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之后,我国经济遭遇了供给侧冲击。我们预期,下一次的总人口峰值前后,我国经济将会遭遇严重的需求侧冲击。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这一需求侧冲击会不会因为新冠疫情这一周期性冲击而提前到来。

总的来看,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并开始负增长,逆转了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改善、资本回报率以及资源重新配置,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有意思的是,在2011年之后,我国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过程中并没有遭遇需求侧冲击,需求因素保障了潜在增长率的实现。但是,即将来临的下一个转折点,可能恰恰就是来自需求侧的冲击。

事实上,需求侧的冲击也可以因供给侧转化而来,比如比较优势下降导致出口冲击,投资意愿也越来越弱,增长减速也会减缓收入增长,造成消费不振。老龄化的第二个人口转折点越来越加剧对居民消费的抑制。总的来说,老龄化通过三个效应产生抑制消费的影响。一是人口总量效应。人口就意味着消费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消费就会增长快,人口负增长,消费也许就会负增长。二是收入分配效应。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如果收入两极分化,总消费倾向就低了,就会发生过度储蓄。三是年龄结构效应。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将会直接导致抑制消费的自然倾向,对此我们可以利用一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做出分析。

 

1.webp (8).jpg
【图1 分年龄劳动收入与消费支出】

我们来观察图1,认识这些效应。如图所示,劳动收入只有在20-60岁之间的劳动人口中产生,而消费却是终身都在发生。但是数据显示,青少年时期的消费反而最高,因为老龄化趋势意味着孩子的稀缺,这时候稀缺规律就会发生作用,不仅使父母、祖父母乐于为孩子花钱,也引导市场和社会把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成本大幅提高。但是,孩子的人数却不断减少,不足以支撑消费增长。在劳动年龄人口创造劳动收入的阶段,因为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同时需要做预防性储蓄,还要给孩子花钱,所以这一阶段的真正消费一点都不高。正在工作的中年人,一方面,因为其缴纳的养老保险是现收现付,相当于直接支付给了现阶段的退休人员;另一方面,因为知道人口抚养比正在发生变化,目前的中年人将来退休时养老保险可能不再是相同模式,因此他们还需要做预防性储蓄,进一步影响消费。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低、边际消费倾向低,因此他们的消费自然不高。可见,老龄化通过所有年龄段即全生命周期影响消费增长,这就是我们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

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需要破解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即靠什么提高生育率。图2中蓝色的曲线代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水平,有的国家和地区仍然高达3-4甚至6-7的水平,也有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在2-1的更替水平之下,甚至还有少量在1以下的。但是联合国进行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无论在哪类国家和地区,询问的结果都认为生两个孩子最好。也就是说,人们实际生孩子的数量与其生育意愿是不一致的。

 

1.webp (9).jpg
【图2 各国生育率水平与2.1的更替水平】

 

汗牛充栋的文献表明,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近期《柳叶刀》的一篇文章指出,妇女受教育程度和避孕手段的可得性,可以解释80%生育率下降的原因。这两个方面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客观上既不会逆转,主观上也不应该逆其道而行之。因此,我们只能在剩下的20%因素当中想办法。最近有研究表示,因受到环境污染、生存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人的生育能力也大幅下降。由此来看,能够阻止生育率下降的办法似乎已经所剩无几。另外,大家都对最近央行几位年轻人写的工作论文比较关注,我也看到这篇论文引用了一篇多年前《自然》杂志上的文章。该文章表示,当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时,生育率又会上升。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指望生育率的实质性回升。但是,优化生育政策,特别是加快推进自主生育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回到很高的总和生育率水平,而是追求尽可能向2-1这个更替水平以及生育意愿水平靠近。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努力在降低孩子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方面,推出真金白银和精准到位的硬措施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学会跟老龄化共舞,通过完善终身学习、反劳动力市场歧视、提高劳动参与率、建立更普惠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收获老年人口红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新华网思客”)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