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科技日报:守正创新,河南中医药产业从“做大”走向“做强”
点击:  作者:杨仑、乔地    来源:中国中医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5-16 09:42:06

 

望闻问切了玄机,草菌虫石祛恶疾。千年以降,在扶危救急的历史长河里,中医中药从未缺席。

 

5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中医药大省河南责无旁贷。河南中医药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近年来,河南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由做大做强昂首阔步地前进。

 

传承:中医药是民族瑰宝

 

南阳医圣祠的长廊上,一组石刻描摹出万世医宗张仲景悬壶济世的脚步。他开中医中药之先河,穷尽一生写出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等著作,在1800多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在预防、治疗、康复各阶段广泛应用中医药,古老的中医药为抗击疫情屡立战功。起初,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三药三方,这三药三方正是从《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传承发展创新中医药,河南的优势得天独厚。豫地无闲草,河南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北药的南界,南药的北界。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河南道地药材的优异品质,形成了河南中药材的核心优势。

 

当前,河南省中药材的产量、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3位。最近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从400万亩持续攀升到500万亩。伏牛山的丹参、柴胡,怀药的怀山药、怀地黄,大别山的玉竹、茅苍术、白术等等,都在业内有口皆碑。

 

著名中药材种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高致明说,河南发展中药材产业,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自然禀赋独特,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而且,它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绝大多数中药材具有抗逆性强、耐瘠薄土壤且经济效益显著的特征。

 

创新:一株小草吃干榨净

 

得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考察了艾草产业,陈增喜激动不已。曾任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局长的他,是南阳最早关注艾草产业的人之一,也见证了艾草产业在南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艾草也是一样。陈增喜说。20世纪90年代,他跑遍了信阳、驻马店、平顶山等周边地区,收集整理了200多个野生艾草品种,并从中选育出适合南阳种植的品种:宛艾1号、2号等共5个品种。

 

这些品种通过科技创新,抗病性强,产量高,有效含量高。陈增喜说。有了新品种,南阳市大力借助科研创新推进艾草种植、加工、研发、体验等全方位发展,打造艾草全产业链,加速艾草传统加工向新型工业化转型。

 

围绕艾草产业,南阳还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新研发的智能全自动卷条机,比半自动卷条机提高功效6倍多;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率,改进了制绒工艺,还研发了自动分拣艾粒包装机、机器人艾叶喂料机等。

 

此前,南阳市政府出台了《南阳市艾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提出实现世界艾乡的发展目标。现在南阳艾草产品已达6大系列160多个品种,获得专利证书100多项,把这株小草吃干榨净,真正变成幸福草、致富草。

 

据统计,目前南阳百人以上的规模型艾制品加工企业有70余家,干艾叶年吞吐量大约22万吨,10多万农民从种植、采收、加工、销售这个基础产业链中收益。

 

发展:把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科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回顾中医药发展的历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

 

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河南省科技厅围绕提升南阳艾草等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先后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建立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重点实验室2家、中药材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6家,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南阳中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017年发布的《河南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要初见成效;到2030年,要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

 

经过几年努力,河南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值稳居全国前列,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正加快向中药材产业聚集。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围绕南阳艾草、山茱萸、辛夷等主导产业,整合科技资源,从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科技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为推进南阳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中医药强省作出贡献。该负责人说。

 

评论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

科技日报评论员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南阳考察第一天就去了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并考察了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再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高度重视,也为其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超过六成的欧洲人在用中医药治病;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更是让世界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迎来了高光时刻。我国利用中医药疗法让轻症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重症患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再次证明了中医药的作用和价值。

 

此乃“中国智慧”,更是“中国力量”。

 

然而,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部分国人对中医药理论及其疗效产生质疑。再加上管理体制不顺、专业人才缺乏、评价体系欠缺、产业集中度低等“梗阻”制约,我国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遭遇严峻挑战。

 

中医宝藏尚待挖掘,中医文化亟待传播。这是情怀,更是责任与担当!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要改变思想认识。目前,社会上对中医药存在很多误解,大多数还是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不按照其自身规律办事。应重视并下大力气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其认识度和认可度。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要建立健全体系。早在2003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表明了党和国家鲜明的支持态度。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政出多门,且执行主要参照西医西药管理模式,致使法律权威受到一定限制。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要加强人才培养。随着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名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大,从业者的数量却不能满足这一缺口。另外,从业人员尚存在中医思维弱化、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等短板,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亟待探索。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要持续科技创新。纵观中医药千百年来的发展史,创新始终是推动发展的根本。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中医学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研究现代诊疗手段,真正做到历久弥新,福泽苍生。

 

厚积薄发终有时。令国人欣慰的是,201811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将每年的1011日设立为“世界中医药日”。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兼容并蓄,开放包容。这是对中医药科学成果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尊重。

 

期待祖国中医药文化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杨仑、乔地   转自中国中医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