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段妍: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百年探索历程与经验启示
点击:  作者:段妍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21-05-10 08:45:17

 

 1.webp (14).jpg

【内容提要】党性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供根本保证。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党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化,党性教育内容与形式围绕国家大局与党情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党性教育机构向广覆盖、多层次、正规化方向发展。深入总结建党百年来党性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对于加强新时代党性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党性教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住党性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党性教育相关制度。


“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定义,也是对党员党性的集中概括。党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加强党性教育来实现的。正如习近平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加强党性教育,能够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全党团结统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提供重要保障。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党始终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加强党性教育。系统考察和深入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基本历程与经验启示,对于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化提高


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历程的重要主题,为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提供不竭动力。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党性教育从“一般地提出”到成为“特殊的问题”,从纳入党校教育的必修课到成为共产党人的“心学”,其重要性逐步凸显。

1. 革命时期将党性教育列为党的建设工程中“特殊的问题”

从建党之初到1941年党中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党性教育蕴含于党内教育之中,并未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予以讨论研究。1941年前,党性教育是否存在?这是当时很多人都困惑的问题。为此,任弼时在1942年作出了明确回答,他认为,过去我们开设的党的建设课程、反对机会主义思想的斗争等都是党性教育,是在实践中锻炼每个党员同志的党性,强调“我们可以说过去的党性锻炼只是一般地提出来,没有把它当作特殊的问题提出来”。具体而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提出“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党内教育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战争与阶级斗争相互交错,党的事业发展与自身建设面临多重挑战。这一时期,如何认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如何认识党所担负的伟大任务,如何将全体党员的意志统一于全党,进而夺取革命的胜利,是党的建设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在全党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起点。中共中央在总结皖南事变的教训时指出:“全党特别是军队中干部与党员的党性教育与党性学习,决不可轻视这个绝大的问题。” 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决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将党性教育作为“单独的问题”提出来。《决定》主要从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和思想意识三个层面把握“党性”内涵,并以此认识为基础,在党性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作出详细规定。

《决定》指出:“要求全党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更加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即通过党性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关系,实现党的团结统一、行动一致。此外,《决定》还列举了党性不纯的表现以及加强党性教育的方法,强调运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改造自己,坚定自己的党性。将“党性教育”作为专门课题列入党的建设工程之中,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党对自身历史的深刻审思密切相关,是党在自身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方面的重要突破。这为反对党内分散主义,保证党中央权威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推进党的事业在统一思想、统一纪律、统一行动的基础上不断前进。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性教育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作风层面认识“党性”内涵。20世纪60年代前后,党内部分同志同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武断办事,甚至弄虚作假、瞒上欺下,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刘少奇指出:“这种极端恶劣的作风,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也不止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且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他要求全党“要深刻地认识自己对于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所担负的重大责任,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觉悟,增强党性”。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影响,在改革开放初期,部分党员干部仍然有“派性”,甚至仍在进行派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派性同无产阶级的党性是根本不相容的”,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根绝派性。对于这一时期部分党员党性原则不强的问题,邓小平强调,要“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严重侵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江泽民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在全党系统地深入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进行这‘三个基本’教育,一定要贯穿党性教育,突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广大党员。”凸显了党性教育在思想建设中的地位。1990年,江泽民在全国党校校长座谈会上强调“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的必修课”。“必修课”的定位彰显了党性教育在党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促使坚定党性成为每一位受训党员干部的必备素养。2009年,胡锦涛指出,“党性修养是每个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要求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树立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而且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从严是前提,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党性锤炼,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进一步提升了党性教育在思想建设中的地位,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提供了重要抓手。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这一关于党性教育的论述,立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鲜明的党性内涵,突出强调党性教育具有筑牢信仰之基、涵养政治定力的重要作用,要求领导干部不仅在思想上立根固本,明晰党性本质与新时代党性要求,更要在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经得起政治风浪考验。

二、党性教育内容与形式围绕国家大局和党情变化不断丰富发展


党性教育内容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根据社会发展与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并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有选择、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递给党员干部的关于党的宗旨、路线、方针和政策等一系列内容的总和。因此,党性教育内容的发展历程,深刻反映出一定历史阶段内的世情、国情与党情的变化与要求。而这些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内容,如不借助一定的教育载体与活动形式,就无法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纵观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百年探索历程,党性教育内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与时俱进,党性教育形式日趋成熟完善。

1. 教育内容围绕中心任务不断与时俱进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一时期,党性教育以加强纪律建设为主,旨在建立一个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有组织有纪律的统一的、集中的党,为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必要保障。任弼时强调:“遵守纪律、服从组织也是测量党员党性的一个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整顿党的作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革命军队的纪律》《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等,肃清党内非组织的观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等各种缺乏组织原则与纪律意识的错误倾向。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政权建设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亟待恢复发展的经济形势,对中国共产党发扬优良传统、保持优良作风提出更高要求。对此,中国共产党“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作风建设着眼于新的执政环境下领导干部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加强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主要目标,鞭策党员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重新树立起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正派作风,为增强党性修养、纯洁党性品格提供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化浪潮冲击下,部分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弱化、群众观点淡薄,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因而,这一时期党性教育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摆在突出位置,教育领导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对大多数党员来说,是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要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在整党中,党员干部通过阅读《党员必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简编》《毛泽东同志论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等文件,坚决同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行为作斗争,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进入21世纪,江泽民指出:“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此后开展的系列党性党风教育中,领导干部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结合自我学习、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教育方式,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人民立场和践行党的宗旨的新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时,在实践中开展“走进老百姓”“进门(村、社区)入户征求意见”等活动,促使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基层群众,倾听群众声音,着力解决不重视群众意见、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将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章学习教育以系统学习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制度以及党员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重点学习十九大党章新修正的内容,要求党员干部全面理解党章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实践中以党章为尺,结合个人生活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从严整改。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是塑造党性的重要途径,引导党员学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明确新时代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时代内涵、核心要求、具体表现、处分规定,促进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 教育形式伴随时代变迁日益丰富完善

从“运动”到“活动”再到“主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形式的演进历程,深刻反映时代变迁与社会转型下中国共产党对党性教育认识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创新。党性教育形式在继承历史经验、突出时代特征基础上逐步成熟完善。延安整风在“运动”中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不断强化党性修养。一方面,依据干部级别与个人文化水平,成立不同层级的学习组,采取文本阅读、小组讨论、座谈会等形式,形成自觉学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坚持小组与大课相结合,党的领袖和高级干部以上率下、走上讲台、担任教员,极大增强了党性教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求全党同志动员多重社会关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对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认知,在革命中增强党性修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于1950年和1957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重点解决以作风不正为代表的党性退化问题。党中央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指出,“对于一般党员,主要的是要求他们懂得:为人民服务;有事和群众商量;吃苦在前,得利在后;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知识分子党员,除了上述各项要求以外,还要着重要求他们联系工农群众,分清无产阶级立场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立场,克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加强党性”。两次整风运动主要以阅读指定文件、总结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解决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党员的党性修养,保持了党的纯洁性。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此后,党性教育逐渐摆脱“运动”的形式,向活动式转变。这一时期,党中央先后在党内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同“运动式”相比,“活动式”更具有导向性、组织性、灵活性的鲜明特征,是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方式。总体而言,历次集中性党性教育活动继承了革命时期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在教育方式方法与手段载体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一,试点先行,分批推进,保证教育过程的可控性。从不同领域选择若干试点单位,探索党性教育如何具体推进的问题。具体过程循序推进,精准制定党性教育活动的目标、对象、时间,保证教育活动系统有序,扎实有效。其二,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建构立体式宣传体系。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增设党性教育专栏,创办专题节目,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借助互联网设置虚拟课堂,对流动党员开设远程党性教育课程,扩大党性教育的覆盖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采取主题教育形式,呈现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态势。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有效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为主要形式,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结合起来,重点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出现的党性修养缺失等问题,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将“三严三实”作为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学习内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员管理,提高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以往党性教育形式相比,更加灵活,不硬性规定时间节点,各地区各部门可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建立党性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党性教育由集中性活动向常态化工作转变。

三、党性教育机构向广覆盖、多层次、正规化方向发展


党性教育机构是党组织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的熔炉。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建立与发展党性教育机构。党性教育的各类机构不断丰富,向广覆盖、多层次、正规化方向发展。其中党校作为最重要的党性教育机构,其课程体系中党性教育的比重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1. 党性教育的各类机构不断丰富

民主革命时期,党性教育主要在党创办的延安马克思列宁学院、中央党校及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等机构中进行。如抗大在9年时间里,共创办12所分校,其党性教育服务于抗战胜利、民族解放的重要任务,以培养又红又专的抗日骨干为主要教育目标。抗大曾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作为基本教材,填补了学员知识的空白,邀请陈云作《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报告,组织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告诫党员要为革命利益不懈奋斗,按照合格的党员标准要求自身,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新中国成立后,党首先恢复并新建了各级党校及各类干部院校,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性教育系统逐步形成。具体而言,党中央以1954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为依据,逐步改组、建立了高级、中级、初级三级党校体系,提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的教学方针,为党校教育指明方向。同时,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党员数量激增且成分复杂,迫切需要对全体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以净化党的肌体,而处于恢复扩建之中的党校教育资源尚显不足,难以满足数百万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村党员的教育需求。因而,在发挥党校教育中心作用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相继创办了一批专业干部学校、工农速成学校、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干部业余理论学校、马列主义夜校以及夜间党校等,对各级干部以及普通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革命史教育等,同正规党校相互补充,扩大了党性教育的覆盖面。

改革开放后,以党校、行政学院及各类干部院校为主的党性教育机构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且不断朝着正规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党校机构向着正规化方向发展,党性教育贯穿始终。1983年,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指出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为党培训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化建设知识的领导骨干”。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再次指出,党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应紧紧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抓好“‘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课程”。其中,抓好“党性修养”,“即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同时专门进行党史、党建教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新世纪的党校党性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2008年,党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新时代,习近平也明确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认为:“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另一方面,各类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及党性教育基地逐步建立,党性教育机构更加丰富多样。原来的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相继开班,党性教育作为上述机构的重要办学内容被提上日程。各省市还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建立了红旗渠干部学院、临沂党性教育基地等一批特色党性教育机构。基本形成了不同类型、多种模式互补的党性教育机构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提升党性教育教学效果,弥补场地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一些地方还运用网络、多媒体打造线上教学平台,构建了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机构。党性教育机构不断丰富,向着广覆盖、多层次、正规化、制度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

2. 党校课程体系中党性教育比重不断提高

开设党性教育课程是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建党以来党校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党性教育的比重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1942年,任弼时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指出,“过去各地党校或训练班都有一门功课——党的建设,这就是党的教育和党性的锻炼”。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党性教育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党中央决定在中央党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问题、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并把《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与其他20余个整风文件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丰富了党校教育课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校党性教育课程基本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教学体系,开设中共党史、苏共党史、党的建设等课程。从早期党校课程可以看出,党性教育已经提出,主要贯穿于党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基本方针政策学习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校逐步突破沿用多年的教学框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强调把党性教育寓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央党校培训部还制定了党性教育计划,要求加强党性分析与党性教育,提交党性分析思想小结等。进入新时代以来,各级党校重点突出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2015年,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决不能放松这一“主业主课”。“党校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提出,“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这两类课,在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制长短,安排充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同时,要求制定全国党校党性教育教学大纲,加强统编教材建设。在这一时期,党中央相继印发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干部教育指导文件,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此外,中央党校还编辑了《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教育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教材。建党以来,党性教育课程经历了从开设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一般性课程到党性教育是党校主业主课地位的演变,党校课程体系中党性教育的比重明显增强,为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塑造良好品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新时代党性教育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


习近平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党性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解决党内存在问题,从而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服务意识以及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形式。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了无数个令世界震惊的“中国奇迹”,之所以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历史中始终注重坚持和加强党性教育。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党都能紧密结合新的形势与任务组织开展党性教育,进而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通过梳理建党以来党性教育的发展历程可见,党性教育既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指导和推进教育发展,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实现了党性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转变。因此,纵观党性教育的百年探索历程,我们党既取得了显著成效,又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总结这些经验,可以为新时代锤炼党性修养、推动党性教育向前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 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指出:“组织纪律性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回溯党性教育百年历程,严明政治纪律,强化政治意识,确保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党性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党性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树立集体主义、服从党的决定作为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求党员干部正确处理自身利益和党的利益的关系,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服从党中央领导,遵守党的纪律。陈云强调:“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就是表现党性与非党性。”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全党重点批判了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错误的思想意识,坚决同一切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派别活动、小组织活动作斗争,有效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从加强作风建设入手,强化党性教育。要求领导干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防止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滋生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整党中重点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立场动摇、个人主义严重、组织观念淡薄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对四项基本原则、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的拥护。新时代,加强党性教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政治底线”,不可触碰的“雷区”,成为党员干部时刻恪守的言行标尺。

2. 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和党的中心任务之间是密切相连的,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各有侧重。民主革命时期,党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党员干部认清革命形势和无产阶级政党使命,树立组织观念,将全党意志统一于中央,进而建立全国政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稳定局势、恢复生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党性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优良作风,更好地巩固新生国家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这一时期的党性教育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全党的共识。进入新时代,如何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成为党性教育的重要任务。概而言之,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组织开展的党性教育始终紧密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有力保障了不同时期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应当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持续深化党性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性教育的各项要求,将完成中心任务的成效作为检验党性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这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展党性教育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3. 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党性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还应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这是党性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通过理论武装与实践推进的良性互动,才能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过硬本领。回顾建党百年来党性教育历程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条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民主革命时期,党性教育大力提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各类学校开设了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理论课程,成立不同层级的学习组,帮助学员了解党的纪律、党的优良作风、好党员的标准等基础知识。同时,把相关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向群众学习、在调查研究中了解中国革命实际,在参加生产、劳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磨炼党性,增强党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既通过各类培训、轮训提高理论水平,又在整风运动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克服了官僚主义等问题。进入21世纪前后,党中央先后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讲政治、贪污腐化等问题。新时代,党中央要求加强党性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加强原著解读与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解读。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锤炼党性,提高本领。建党百年来,党性教育始终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效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破解现实难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新时代加强党性教育要继续坚持这一基本经验,把党性教育落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切实解决党性教育浮在表面、空讲理论等现实问题,铸就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党性品格。

4. 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党性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加以解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性教育要直面这些“考验”和“危险”。长期执政考验的是能否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改革开放考验的是能否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市场经济考验的是能否防止党内出现利益集团,外部环境考验的是能否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不迷失方向。要经受住这“四大考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要使广大党员认识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更不能有胜利在望等一等的念头;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誉美词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政治本色,站稳政治立场。解决“四大危险”一条重要的路径也是加强党性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在实践中做到: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在实践中切实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在实践中做到: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的道理,在实践中做到:高度警惕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5. 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就要使党性教育朝着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依靠制度管党治党,推进党性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是我们党进行党性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党性教育是把党的优良传统、科学理论、思想作风等内化成为政治信念与行为自觉的重要途径。只有依托于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实现制度建设伴随党性教育同步推进、同向同时发力,才能确保党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回顾党性教育的百年探索历程可以看出,从阶段性、集中性教育活动到常态化、制度化主题教育,从融合于“党的建设”“中共党史”等一般性课程到确立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党性教育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新时代要更加推动党性教育制度化,强化制度落实,形成党性教育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一要完善落实经常性党性教育制度。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是一项持久性工作,需要稳定的制度支撑,党性修养要在经常性教育中加以淬炼。一方面,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将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落成常态,推进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程序化,为党性教育搭建制度化平台。另一方面,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突出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育方式、课程考核等方面着力,推进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二要建立健全党性教育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放在首位,聚焦实践实效,对于教育内容要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和总结,以党员干部是否在实践中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实际成效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实现党性教育考核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三要强化党性教育的监督机制,把从严要求落到实处。要营造出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就必须强化落实党性教育的监督机制,落实好工作责任制,做到党性教育谁主管、谁负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强化党性教育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各级纪委要担当起“监督执纪问责”的责任,以真抓严惩的高压态势确保党性教育常态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3]《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4]祝灵君:《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5]王炳林:《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马克思主义研究”,原刊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2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