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黎阳雄文:多亏有毛泽东
点击:  作者:黎阳    来源:战略家第一人  发布时间:2019-08-04 08:47:33

 

      整个毛泽东时代都处在冷战期间。

意识形态不同的两大阵营让世界长期处在冷战时期。现实迫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须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二者必择其一。

《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说: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在斯大林和齐麦卡锡时代,那种走中间道路的想法是很不明智的。

中国尤其如此。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1945年的虚弱状况使中国对冷战既无法逃避又无法免受其害。

1945年冷战开始时的中国,是百年积弱又饱受八年战火蹂躏的中国,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国弱民贫的中国,是对美苏两强中的任何一个均毫无抵抗能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其宰割的中国。

显然,这对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最大的威胁。冷战期间中华民族最根本最头号的民族利益就是避免这种命运。这就必须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利益遭受美苏冷战主宰的命运,不当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但只要冷战还没有结束,只要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就无法抵御美苏的主宰,就无法避免成为冷战牺牲品的命运。这就发生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中国不强大,就不能摆脱当冷战牺牲品的命运;不摆脱当冷战牺牲品的命运,中国就不能强大。

由此可见,衡量冷战期间一切中国领导人历史功过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解开了这个死结,是否粉碎了美苏为自己的冷战需要而牺牲中国民族利益的一切举措,是否让中国从美苏两大阵营的左右夹击中突出了重围。

一句话,是否使中国摆脱了冷战。做到了这条的就是捍卫了中华民族最根本民族利益的英雄,就应该肯定。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就应该否定。其他一切都是废话。

 

中国避免了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

斯大林的这番话充分说明苏联的战略图谋和夹在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中国在冷战中的处境。中国与苏联有世界上最漫长的边境线。

苏联面对中国的部分正是苏联最地广人稀、力量最薄弱、最无险可守的柔软的腹部。如果有军事强国从这个方向进攻苏联,就可能把苏联横着切开,大卸八块

斯大林对蒋经国说的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并非杞人忧天。

军事强国即便不进攻,只要沿着中苏边界驻军与苏联对峙,就足以产生足够的威慑,让苏联日夜精神紧张,防不胜防,不知道要部署多少兵力才敢放心。

苏联向来把来自这个战略方向的军事威胁视为心腹之患,从不敢掉以轻心。

1941年夏秋苏联在苏德战场那么吃紧,明斯克战役损兵41万,斯摩棱斯克战役损兵76万,基辅战役损兵70万,维亚兹马战役损兵66万,一线部队几乎打光了,预备队供不上了,莫斯科都快门户洞开了,苏联仍然不敢动用西伯利亚的驻军。

直到获得佐尔格的确切情报、得知日本将南进而不北进、不会威胁西伯利亚时,斯大林才敢把西伯利亚驻军西调,在最后一分钟赶到前线守住了莫斯科。

要知道,苏联早在1939年的哈勒欣河战役中就已经把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已经知道日军的综合战斗力比苏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对苏联的威胁跟德军没法比。

即便如此,苏联对这个战略方向仍不敢掉以轻心,仍千方百计保持重兵。可见确保中苏边界的安全在苏联的战略思想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既然苏联视这个方向为战略要害,视这个方向上的军事威胁为心腹之患,那么苏联为对付这种威胁自然会不惜一切,决不会有任何顾忌,受任何束缚。

蒋介石显然没听出斯大林的弦外之音:如果中国向美国一边倒,苏联就要把中国的东北、西北变成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其实仔细推敲一下斯大林的话的内在逻辑就不难看出苏联的战略意图: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如果要靠缓冲国这种办法来确保西伯利亚铁路不被切断,光一个外蒙古够用吗?从中国的东北、西北不照样可以切断西伯利亚铁路吗?

既然确保西伯利亚铁路不被切断对苏联那么重要,那对苏联而言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把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变成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对此苏联毫无顾忌:战略利益的考量永远超越意识形态,超越个人恩怨,超越个人好恶,超越个人利益。

苏联的这种战略意图自沙俄时代就已经形成了。190210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他主持召开的御前会议上说:满洲将来必须并入俄国,至少要成为完全依附俄国的属国。这就是史称黄俄罗斯计划的核心内容。由此又产生了中国边界不过在长城之类论调。

1945年苏联在新疆的影响势力同样不可小视,要制造第三个外蒙古··也并非不可能。如果苏联真这么干,以中国1945年的国力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

那么向美国一边倒能阻止得了吗?白日做梦。当日本制造满洲国的时候,美国向日本宣战了吗?

美国能在雅尔塔会议上把中国的外蒙古当筹码送给苏联,同意苏军占领旅大,本身就说明美国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当回事,更不用说为此牺牲自己的士兵跟苏联开战了。

不管中国如何向美国一边倒,美国的战略重点始终是欧洲,中国总是排在后面。

二次大战中只要欧洲战场一吃紧,美国总是把给中国的物资扣下转运欧洲方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正赶上柏林危机,美国全力以赴保欧洲方向,对蒋介石的支持力度与此根本没法比。

不管中国如何向美国一边倒,美国顶多保你的政权而不保你的主权,更不会为了保你的主权而牺牲自己。

——美国从来只在中国内战的问题上跟蒋介石站在一起。但碰上中国主权问题时,比如外蒙古、满洲国、麦克马洪线、钓鱼岛、西沙南沙等等,美国何曾为蒋介石两肋插刀过?

冷战其实就是美苏两家又要打仗又怕死,自己不上阵,雇别人去卖命。

也就是说,让别人为自己的利益送死,而非相反。指望美国保卫你的主权,就等于要求美国为别人的主权而牺牲自己——这是美国打冷战的本意吗?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更广义一点讲,国家关系再好不过如此。

即便结盟,那也只管政权不管主权。除非蓄意挑起战争,否则决不会因为友好国家的主权如边界领土纠纷之类而卷入战争。

比如,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不管跟印度关系有多好,肯为克什米尔这样的主权和领土争端为印度向巴基斯坦宣战吗?中国能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为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战吗?

苏联把中国向美国一边倒视为致命的威胁,对此将毫不犹豫地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政治影响和压倒的军事实力建立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以应对,决不在乎因此而肢解中国。

美国把中国向苏联一边倒视为严重的威胁但不是致命的威胁,对此宁愿封锁围堵禁运而不愿直接对华用兵。

19451020日,外蒙古当局一手操办了公民投票。国民党政府派内政部常务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不折不扣叫人卖了,还帮着数票子)。

蒋介石在国内一贯翻云覆雨,纵横捭阖,把别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上,而跟超级大国打起交道来却如此无能。说他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真是一点不假。看来他的聪明劲只用在保政权上,不用在保主权上。

今天的中国人很难想象1945年冷战刚开始时中国的处境是何等险恶危急: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立刻将古老孱弱的中国置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冷战的交叉火力之下:

美国将不费吹灰之力在中国取得最能威慑苏联要害的战略要地,苏联将不惜一切凶狠反击,利用苏联二次世界大战后如日中天的威望,利用苏联在东北驻军的优势,培植、支持亲苏势力,把中国东北变成第二个外蒙古;在新疆如法炮制,制造出第三个外蒙古

美苏为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将再来一次雅尔塔协议,划分出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让中国变成第二个朝鲜、第二个德国。

中国的三北(东北、正北、西北)俱失,民族利益将遭到毁灭性伤害,从此被分割肢解,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永世不得翻身……更有甚者,千里长堤一旦决了口,崩溃就难避免了;外来势力操纵下的国土分裂一旦开了头,尔后的进展就殊难预料了。

中国之所以避免了这种不堪设想的命运,原因只有一个:毛泽东。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历史关键时刻眼明手快地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扭转了历史进程。

不仅蒋介石和美国的如意算盘里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位置,苏联也一样。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等百分之百听从苏联指挥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瞎指挥。此后苏联与中共的关系便冷淡而微妙。

19446月,斯大林在与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的谈话中公开说中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而是人造黄油式的共产党(意即代用品冒牌货)。

抗日战争时苏联给中国的一切援助都只给蒋介石,不给中共。苏联在与蒋介石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明确承诺不支援中共,同意将中国东北交国民党人接收。

这一切事先跟中共连个招呼都不打,倒是打电报要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甚至还提出要中共学法国共产党,交出武装去做官。

如果当时中共一切乖乖听苏联的,那中国的命运可想而知:毛泽东被缠在重庆没完没了地扯皮,整个中共的中心都放在等待与国民党讨价还价的结果上而无所作为。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从容不迫调兵遣将对付中共。

苏联趁美蒋与中共斗得不可开交之际从容不迫在东北扶植百分之百听命于苏联的亲苏势力。(前苏联将军、19451946年奉天[沈阳]警备司令А•И•科夫通-斯坦克维奇将军在回忆录中说:“194639日,我们接到撤出奉天的命令,要把所有权力在311日前移交给中国人。这个命令使我们有些感到意外。

要知道,在35日,抵达奉天的Р?Я?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与我的谈话中,叫我好好安排一下,因为我将在奉天长期驻守。

39日,我们就突然接到紧急撤离奉天的命令,警备司令部全体人员撤往哈尔滨。”——注意这句话:我将在奉天长期驻守”——可见苏军原来的确打算要在东北长期待下去。)

如果当真如此,那等美蒋把中共收拾得差不多了,苏联在东北制造第二个外蒙古的条件也成熟得差不多了:苏联并没有违约支援中共,只是趁美蒋忙着对付中共的时候做了一点群众工作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权不都有类似的经历吗?

然而美蒋苏三家的如意算盘全被毛泽东打了个稀烂。毛泽东来了个针锋相对打的只管打,谈的只管谈人民的武装,一枝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

不管苏联态度如何,毛泽东自有主张: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大举进军东北,战略上抢到了先机——194588日苏联对日宣战,811日朱德即下令进军东北;

8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830日第一支中共武装即抵达东北,抓住了苏联最高层对中共如此迅速进入东北毫无思想准备、来不及下达明确指示而导致苏军中下层官兵自行其是的机会。

831日占领山海关,95日进驻沈阳——这一下就使美蒋苏三方把中共排除在东北之外就地解决的战略计划完全破产,各方马上全乱了套,各种猜忌、矛盾立刻激化,形势顿时改观:蒋介石认定苏联违约支持中共抢占东北,于是不顾一切请美军直接出动。

美军也什么都顾不得了,于中共军队进驻沈阳后不到两周的1945913日在青岛登陆,紧接着于930日在天津登陆,101日在秦皇岛登陆。美军同时大规模为国民党军队运送军队,亲自出马打通、抢修通往东北的交通线。

美国大兵步步紧逼,美苏间苏军不入关,美国不登陆的默契随之破灭。苏联立刻直接感受到了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带来的威胁,迫不及待急于反击。

远水不解近渴,于是苏联不得不放弃原先利用中共拖住美蒋、在东北就地取材培植亲苏势力、把东北变成第二个外蒙古的念头,对不请自来的中共从排斥转为默认——苏联最高层对中共的态度在美军登陆前后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毛泽东一箭双雕:明抗美蒋,暗拒苏联——利用美苏矛盾,逼苏联不得不改弦更张,这就不动声色堵死了苏联在东北培植第二个外蒙古力量的机会。毛泽东就这样未雨绸缪,连打带消,不知不觉间便一举消除了严重威胁中华民族民族利益的这一大隐患。

苏联对中共之所以不得不改弦更张,是因为美军突然登陆。美军之所以突然登陆,是因为蒋介石为争夺东北迫不及待。蒋介石之所以迫不及待,是因为毛泽东的军队抢先进了东北。

毛泽东的军队之所以能抢先进入东北,是因为毛泽东的军队与东北近在咫尺,而蒋介石的部队全远在西南。

毛泽东的军队之所以与东北近在咫尺,是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共坚持敌后抗战,在华北、山东、内蒙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共能建立并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因为中共的作战目标是长期抗战,是消耗敌人,打的是人民战争,没有外援也能坚持下去。

蒋介石的军队之所以全远在西南,

一是蒋介石的部队在敌后呆不下去,

二是因为蒋介石的作战目标是打通对外交通线第一。打通对外交通线,是为了取得美援——说到底作战目标是捞钱第一。

结果:进入东北时中共军队近水楼台,蒋介石军队望尘莫及,不得不求美国直接插手,引起美苏间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让毛泽东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有位郑州李爷曾写文章:"蒋公,日本投降请你受降都找不到你啊!"

毛泽东之所以能抓住这历史机遇,除了眼疾手快、当机立断之外更多的是靠了无数先前做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建党、建军、人民战争、持久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切默默耕耘在此时此地都得到了回报。

许多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互不相干的东西,实际却是环环相扣、因果关系严密的统一体。——毛泽东能抓住这历史机遇看似偶然,实际包含着必然。没有基础,抓不住机遇。要抓机遇,先打好基础。

今天为台湾而焦虑的中国人能想象到1945年的中国差一点就丢掉东北和新疆吗?能想象得出失去了外蒙古之外还要失去东北、新疆、国土被美苏两强分别驻军占领、甚至走向四分五裂的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吗?

对没有发生的事虽然难有切肤之痛,但只要知道这种情况差一点就发生这个事实本身就够令人震惊的了。

而这一切之所以没有发生,全亏了毛泽东在刻不容缓的千钧一发之际当机立断巧妙利用了美蒋苏的矛盾扭转了乾坤,又历经三年的血战才使中国避免了这一命运。

国民党总是一口咬定自己失败是因为毛泽东的中共得到了苏联的支持,这纯粹是失败者为掩饰自己的无能而编造出来的拙劣借口。

苏联瞒着毛泽东跟蒋介石做了交易,一点风声都不漏,明摆着要给毛泽东一个措手不及。而后又是逼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又是让毛泽东交出武装,说苏联支持蒋介石还差不多。

对苏联来说这场战争最理想的结果不是中共统一中国,而是国共划江而治,再来一次南北朝”——这样既能防止美军出现在中苏边境又能防止将来中国强大起来威胁苏联。

如果中共真是靠苏联支持才能打赢,那苏联只要在中共打到长江边时切断对中共的供应就行了。

实际呢?苏联只能劝说,听不听全在中共。这足以证明苏联控制不了中共,毛泽东保持了完全的独立自主。

把解放战争说成国共内战不正确。这实际是一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抗击美苏两强肢解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抵抗把中国当冷战牺牲品的第一仗。

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并不仅仅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而是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民族利益。毛泽东时代先声夺人,还没开始就已经先消除了一场不亚于一八事变的民族危机,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